文档详情

灌口地区简史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9页
文档ID:426044380
灌口地区简史_第1页
1/9

灌口地区机构设置行政归属变革灌口地区,即:灌口、上塘、田头、坑内、深青、黄庄、上头亭、井城、陈 井、浦林、西滨、马銮、曾营、高浦、杏林、内林、前场、西亭、锦园、铁山、 三社、李林、顶许、东辉、双岭解放后,灌口—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同安县第二区, 1952 年改为灌口区,至 1957 年 3 月归厦门市郊区管辖 1986 年改为集美区1951 年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建立乡一级政权的有:16个乡是:灌口、上塘、洋坑、李林、三社、铁山、浦林、陈井、西滨、马銮、登瀛、高浦、杏林、前场 锦园、西亭1953 年 8 月合并为 13 个乡:上塘、洋坑、李林、陈井、浦林、前场、西滨、 登瀛、高浦、杏林、锦园、三社、西亭1956 年 3 月合并为八个乡:鹰海、前场、海山、三李、旗山、双岭、锦亭、洋坑1958 年 5 月合并为四个乡:前场、海山、三李、旗山1958 年 10 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转眼一瞬间党在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 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以社会主义的改造一九五六年,全面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同时,农村实现了“三大合 作”(农业、供销、信用)一九五七年,经过整风、整社和“反右派”斗争,农村“三大合作”得到了 巩固和提高。

一九五八年十月,厦门市灌口人民公社成立了它是“政社合一”,“一大二 公”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政治经济体系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是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 配”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口人民公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呼唤下,成立的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万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阳春的十月,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考察,全 面了解,严格把关,大胆提拔和培养,使用干部的规定按照群众选举,上级任 命在同一时间内,调配和任命了46位干部(其中女同志 8人)到灌口人民公 社在光荣的岗位上工作其中:中共党员31 人,占69%)原属国家编制的干部 12 人他们,有的是经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建立乡政权,担 任乡政府的五大主干(乡长、农会主席、妇代会主席、民兵队长和公安员)有 的是,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合作化”,高潮的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社 干部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他们,没有个人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和无重大复杂的社会关系个人出身, 家庭成分好(贫下中农)市委五办,(五人小组办公室)和郊委监委,在干部队伍中,经过镇反,三 反、五反、和审干肃反,已经做出了审查、结论。

尚无存在“阶级异已分子”一九五四年,灌口区的农村中,在个别乡第一批建立了党支部一九五五至 一九五六年,党支部就吸收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一、机构设置(一) 成立中共厦门市灌口人民公社委员会(党委会)下设组织、宣传两 个科,(组织科配有一名专职监察干部)二)由公社机关、企事业,和属地的学校、医院、粮站、供销社和农村八 个农业生产大队153 名中共党员,成立了 14 个党的支部委员会全面实现了 党在农村更加坚强的核心领导三)成立厦门市灌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由全体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监察、(行政)农业、财粮、民政、侨务、工交、文教、治安,8 个专门委员会, 组成公社管委会公社管委会内设:农业、粮食、商业、工交、水利、水产、文教、治安,和 内务劳动 9 个职能科,以及团妇、侨务、武装部二、职责范围 灌口地处东南沿海县志记载)“五龙抢珠”鱼虾跳跃,海姻缘当年, “慈禧”,“游玩”,蔡林,诗有“八景”浦江夕照,珠屿晚霞,文浦山下,临 文江”,渔翁养活砍柴人北依“仙灵”越尾山脉与长泰毗邻是漳泉两府,晋江、龙溪两地分界鹰 厦铁路,集灌、漳同公路,四通八达林木茂盛,鱼米侨乡18 万海外侨胞分 布在 13 个国家和地区)辖有全社 112 个自然村,2.7 万多口,八个农业生产大队:(鹰海、前场、 锦亭、三李、旗山、上塘、坑林、陈井),7300多个劳动力,1.95 多万亩耕地。

山林面积 8000 多亩,3 万多堆海蚵,1 万亩滩涂,5000 亩红树林(海),海上捕 捞大小渔船 250多只,5顿以上运输木帆船13艘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形势在迫人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比 学赶帮超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反对“保守,墨守成规”,什么?上游太辛苦, 下游更难看,中游最舒服甘居“中游”的错误倾向,无所作为拔白旗,插 红旗”大力提倡敢想、敢说、敢做、敢干的“四敢”精神你追我赶,大干快 上大力抽调大批劳动力,大搞山海协作,大兵团作战大造声势,大造舆论 标语,口号,气壮山河,鸟儿叫,鱼虫跳,人在欢呼地笑 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动员“五献”(献金、银、铜、铁、钢) 建酒厂,拖拉机站,农械厂,壳灰厂,石灰厂,农具修造厂 大办食堂,全民供给,吃饭不要钱沿海无价向靠山调粮食,水产品无价运往靠山大路墘碾米厂,成为万人大 “粮仓”大办民校,扫除文盲大办幼儿园、托儿所、敬老院解放家庭妇女劳动力, 男女老少齐上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大力开展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创造发明。

大力制造农机、农具、绳索牵引机,双轮双铧犁、电气化、化学化、化肥化、 车子化一轰而起,遍地开花,工业战线,阵势庞大大搞积肥运动“土洋结合”, 大搞深耕密植千斤稻、万斤薯,大搞平整土地,打开“万宝山”挖掉坟墓建 猪舍,大办畜牧场,“万头牛”,“百万猪”封山育林、果林场、水产专业队、搬 运队、运输队、牛车、马车、板车队兴修水利,建水库,电灌站、水电站、畜 牧兽医站开展爱国卫生除“四害”,送瘟神加强民兵训练,站岗放哨加强治安保卫,监视“五类”分子破坏活动加 强沿海对敌斗争加强船只管理,小船抬上岸,大船收“三宝”(锭、舵、桅) 防小股,反偷渡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加强军民团结,做好战备工作巩固国 防沿海抽调大批劳动力,无价支援开通,“黄庄至前场”,军供站一条“战备” 公路此条公路完成以后,将这批 200 多人的劳动力,又无价转移到铁路杏林火 车站的扩建工程,开土方全面完成国家“三定”的粮食征购、统购、派购任务大力收购家禽家畜和 农副产品支援国家,支援城市,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一九五八年十月至一九五九年五月,历时八个月,转眼一瞬间,灌口人民公 社的全体干部,苦干加巧干不胜光荣之至一九五九年五月,纠正“共产风”,“一平二调”。

体制下放,队为基础,三 级所有从此,公社干部各奔前程,后来,有人职位升迁,有人回乡种田,有人 不在人间劳心者治人,劳役者治于人同类之鸟呼及之欢呼一群雄鸡天下白,天下乌鸦一般黑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灌口地区历史上属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宋、元、明县辖都、里灌口为第;十四都:高浦、登瀛十五都:鱼孚、深青、排前、洋坑、大岭十六都:东蔡、西蔡、锦园、西滨、蔡林、陈井、马銮、草市安仁里是:灌口、深青、井城、陈井、西滨、马銮、曾营、高浦、杏林、前场、锦园、西亭清末民初,乡、镇、保、甲灌口镇辖:灌口街、打棉街、双宽庵、海仔市、庵仔前鱼孚保辖:鱼孚、七甲、草仔市、大路墘、中仑、溪南、美场上塘保辖:上塘、排前、枋塘、大岭、墩仔、顶寮、下寮、南光、上埔、埕头、巷口、大厝、溪尾、洪溪、塔边、张茂、前墩、寨内洋坑保辖:洋坑、深青、坑内、杜衍、水立、顶前山、下前山、田头、山仔、 尾山三社保辖:新亭、洪茂、松柏窟、张庄、湖里、顶许、下许、山埔、上垵、 大东山铁山保辖:打铁行、许行、黄庄、上头亭、后湖、村头、尾厝李林保辖:李林、林尾、田中央、加墩、崎圳、田柄、徐厝后、坟山、垄尾、欧厝、宠寨白鹤乡辖 12保:登瀛保辖:登瀛、洪头、鳌仔尾、曾营、内林、日东。

高浦保辖:高浦杏林保辖:杏林、冯厝碑头保辖:碑头、内茂、市头、市尾、市头崎、瑶山、石厝西滨保辖:西滨、蔡林、山后张、扶摇马銮保辖:马銮、尾、后尾 前场保辖:前场、柿树、后坑、官林头、洪塘 浦林保辖:埔边、林榜坑、刺林内、潮瑶、杜地、店仔、泉空口 后浦保辖:后浦、董任、洪厝、官村、邱厝、后湖、高山 锦园保辖:锦园、寨内、后英、好仔 蔡湖保辖:东蔡、西蔡、湖内、坊仔、坑尾、西山下、亭宅 陈井保辖:陈井、陈井城、莲头、白鸽落 西亭保辖:西亭、官任、上店、郭厝、庵后、桐林杏林地区机构设置行政归属变革年月起止地市县区时间几年几个月机构住地晋江行署同安县第二区7.7各小乡1957.3—1961.4厦门郊区4.2鹰海乡曾营厦门杏林工业区3.3杏林公社曾营厦门郊区14.1杏林公社曾营厦门杏林工业区24.11杏林公社公社改乡乡改镇杏林地区历史上曾经属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灌口镇、白鹤乡,下设保、 甲解放后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同安县第二区,1952 年改为灌口区1951 年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建立乡一级政权的有五个乡:西滨、马銮、登 瀛、高浦、杏林1956 年 3 月由原五个乡合并为鹰海乡,乡办公在曾营社内。

1958 年 3 月由原西滨(西滨)、江声(山后张、蔡林、扶摇)、三联(碑头、 岑尾、后尾)、锋光(马銮)、曾营(曾营),海苏(鳌仔尾、洪头、登瀛)、高浦 (高浦)、内林(内林)、农苏(内茂、丘厝、洪厝、官村、董任)、渔农(杏林) 十个高级社合并为鹰海高级社1958 年 5 月由原鹰海乡、锦亭乡、前场乡和海山乡的浦林铁山等合并为前 场乡,乡办公在市尾社内1958 年 10 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原杏林地区的鹰海高级社归到灌口 公社,同时杏林成立工业区1959 年 5 月体制下放,分为五个大队:西滨、马銮、曾营、高浦、内林(杏 林、西亭二村属集美水产养殖场管辖)同时成立厦门市郊区地方国营杏林农场, 办公在市尾社内以上五个大队属杏林农场管辖1960 年 12 月撤销杏林农场,原杏林地区五个大队属灌口公社1961 年 5 月由西滨、马銮、曾营、高浦、内林五个大队成立杏林公社,办 公在曾营社内属杏林工业区工委和人办领导办公地点由曾营到建委二楼又搬 至公社防保院(新盖),由原五个大队增至七、九、十一个大队,1963 年 5 月由 海沧农场管辖的新垵、霞阳两个大队同年 9月由集美水产养殖场管辖的杏林、 西亭两大队。

1964 年 6 月前场公社撤销,锦园、前场两大队以上六个大队划 归杏林公社管辖1964 年 8 月杏林工业区工委,人办撤销杏林公社属郊区至1978 年 9 月归 杏林区管辖,至 2003年7月2003年8月5日起属集美区 日月落山紧如箭,时间流逝五十四(年)杏林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