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是大学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最根木的特征中小学的 培养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一般文化素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传授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青少年的智能高等教 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术才能或专长 但是,对专业性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虽然大学教育是专业 教育,但仅有专业教育会使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的质量大打 折扣因此专业知识只有以宽厚广博的文化修养作为知识背 景,才能极大地拓展思维空间,促进知识、技能之间的正迁 移,使学到的专业知识变得灵活起来另外,科学技术的发 展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广泛,出现了许多 边缘学科同时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日益紧密,出现了在高度 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所以,大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同 时体现出通识性和专业性建国以来,我国由于大学教育专 业过于狭窄(大学木科专业数量最多时达1,343种),给我 们的教训已经很多大学的专业教育是具有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与中等专业学校 的专业教育不同大学的教学内容除了现成的知识和已有的 经验,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即大学的教学内容还包括木专 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争 鸣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 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大学教育的专业性主要落实在课程设置上,如何处理好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现代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与人文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研究 的问题二、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应把创造力的培 养作为大学阶段学生智能发展的重点,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 力是大学教育的特点之二创造力是个体产生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能 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认为:创造力的 核心是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优质的发 散思维上发散思维有三个品质指标:流畅性——在短时间 内思维发散的数量;变通性一一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 的变化和灵活;独创性一一思维发散的新颖性、独创的程度注: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 •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8:99・)华东师范大学的潘洁等人为了探索 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发现和培养大学生的 创造才能,根据吉尔福特三维智力结构编制测试材料,对上 海地区的大学生(包括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大专的文、理、 工等十二个系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大学生共577 人,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已得到较好的发展。
以语文测验的结果为例,在60 分钟内(每测验题10分钟,共6题),平均每人连续发散 量(流畅性)为49.10,变通方面达到13.59,尤其有意义 的是,平均每人在60分钟内的发散性思维中,有2.73是新 颖、独特、确切的内容图形、符号的测验也达到类似或更 好的水平注:潘洁等•上海地区大学生发散思维的测试 研究,心理科学通讯[J]・1983:4・)因此,在大学阶段侧重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正是时候日木的学者研究也认为, 19〜22岁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造性思 维的关键期注:林钟敏•大学生思维心理学[M]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237・)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高校首当其冲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条 件:第一,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 魂,大学只有充满了自由的学术空气,才能使新思维、新观 点得以萌芽和生长,才会有创造产品问世大学生正处于智 力发展的最佳状态,各种认识能力普遍提高注意的集中性、 稳定性和分配性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操作能力也发展到高 峰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且兴趣广泛、求知欲 强、热情向上、勤奋好学、思维活跃大学生的这些智力和 个性心理特征决定了大学生正处于创造心理的大觉醒时期, 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
因此,大学生创新意识很强,受传 统的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小,敢想敢说敢做,有一种“初生牛 犊不怕虎”的精神大学应该保护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 生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淡化知识的权威性,树立没 有绝对真理、没有绝对知识的学风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创造 力生长的最佳土壤,这一点在中国的大学尤其应该强调中 国历朝历代政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禁锢是非常严重的,汉 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都是严重束缚 人们思想的写照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极力主张中庸 之道,反对脱离常规每一个中国人都清楚,太与众不同和 太有个性是很危险的自由的学术空气能给每一位“出头 鸟”以安全感,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敢当出头鸟第二,要有创造型的教师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关键 还要有创造型的教师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教 学方法的改革,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创 造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美国学者史密斯(R. Smith) 认为,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 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 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造型教师具有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吻合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热爱 学生、兴趣广泛、自信心强、胸怀宽广、幽默感强等个性心 理特征。
创造型教师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其教学艺术上哈尔 曼(R.Hallman)总结了创造型教师的教学艺术,列举了其中 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条方法: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地 学习;第二,放弃权威态度;第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 拓视野;第四,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五, 延迟判断;第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七,鼓励学生 独立评价;第八,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第九,重视提问; 第十,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 第十一,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第十二,注重知识 的整体结构注: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 •浙江:浙 江人民出版社,1996:318-322.)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人感”进一 步增强,是走向成熟的最后阶段,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 是大学教育的特点之三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 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 (self-cognition)、自我体验(self-sensation)和自我调节 (self-regulation)三个方面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到认知 成分,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 价等。
自我认知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 节的基础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个体对自己 的情绪状态的体验,包括自尊、自爱、优越感等肯定的情绪 体验和自卑、羞耻、不满等否定的情绪体验自我调节是自 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个体自觉的过程,并非指无意识的自 动调节独立性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意识的发展从根木 上来说就是个体依赖性的减少和独立性的日渐增长个体的发展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心理 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人感”出现,自我意识猛醒, 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了但是,其心 理还远未成熟,正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心理学家称 这一阶段为“第二次断乳期”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末 期,也可以说是处于“第二次断乳期”的末期从大学生的 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已经有了更多的独立性, 但与其已经成熟的生理相比,其心理发展是滞后的大学生 生理的成熟使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一方面要 求独立,另一方面又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在 许多方面还独立不起来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其 独立性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同龄人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父 母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大注意对孩子独立性的培 养,从小倍加呵护、大包大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造成孩 子的依赖性太强,甘心听从父母或老师的安排。
比如高考填 报志愿大多是父母或教师的意思,入学时也是由父母护送来 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这种状况愈来愈严重,许 多独生子女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与人相处,只会 读书孩子独立性的欠缺会严重推迟其心理成熟的年龄,对 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素,因此,必须尽快为他们独 立性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大学阶段正是培养独立性的良好时期,除了大学生的生理和 心理基础以外,大学具有培养学生独立性的良好环境首先, 大学生一般都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父母、老师和同学,离开自 己舒适的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具有不同的生活习 惯和脾气秉性的几个同龄人生活在一间集体宿舍里这种生 活环境迫使大学生必须学会料理自己的一切生活琐事,学会 如何与他人交往第二,大学的老师也与中学的老师不同 中学老师对学生管得比较多,从课上的讲解到布置作业甚至 生活上都非常详细、具体,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只要按照老 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不需要自己思考、自己安排;大学老 师对学生管得要少得多,课堂讲授比较宽泛,讲课速度快、 信息量大,课后很少布置作业,对学生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 学生的自由很大大学一般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各种各 样的学术讲座以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参加展 示自己才华的各种学生社团。
这种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 展提供了极其广阔自由的空间第三,比起中学生来,大学 生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自 己想做的事情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包括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 独立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应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 客观地、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 人的自我认识来源于两个主要方面: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 成熟的认识应该能够客观地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进行 社会比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第二,独立地进行决策和判断的能力善于分析处理自己生 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独立决策第三,恰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功的时候不把 自己捧到天上,失败的时候不自卑,能够总是保持一定的自 尊和自信第四,良好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和 自我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