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下册第九单元 找规律一、单元地位作用本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图形变化的规律和数列变化的规律围绕《标准》中提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这一要求,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并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稍复杂一些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找规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其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教材巧妙地将“探索规律”渗透到认识数等有关知识地教学中,采用接着画、接着写、找规律画一画等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从中发现规律,悟出道理和思想方法,这个过程,既有合情推理又有演绎推理,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结论,还包括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索规律的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开放题,通过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教材内容分析1.内容结构:图形的变化规律 数列的变化规律例1 例22.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3.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难点:发现图形、数列中比较灵活的规律三、具体内容分析(一)主题图、例1分析及教学建议1.主题图分析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厨房的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中,各有4种图形,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4种图形,它们的规律很多,观察的角度不同,规律不同,从同一角度观察,它们的规律相同以行为标准观察,它们都呈循环排列以墙面为例,它的第一行有四种图形,下面各行都是这四种图形循环排列而成:第二行是将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往前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第三行、第四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上一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地面的规律和墙面一致,只是要从颜色的角度观察1)墙面有图形和颜色的变化,重点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地面找颜色变化的规律2)整体出示墙面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找规律;出示前三行,让学生填出第四行的图形,说说是怎样想的,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规律。
3)地面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得出4)墙面、地面可继续作为练习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规律2.例题1分析循环变化规律)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学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空间、充足的时间,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在寻找、在发现、在创造中调动各种感官,展现个性化的思维,这样将极大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动口表达,是当前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因为借助动手操作可以利用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数学语言的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面对具体的课堂而言,并不是学生动手操作越多越好,动口表达的机会越多越好,在动手和动口的背后,最关键的是看学生是否已经动脑只有把外化的行为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重合作学习,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小组内,每个学生更加敢于畅所欲言,相互的交流能给学生相互以启示,个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
如在找规律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循环规律,有的学生难以发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在创造规律时,有些规律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师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工协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建议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教学建议本单元活动性较强,要引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本单元探究性较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交流意识本单元内容有一定开放性和弹性,教师不要忙于统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1、 教学标高要突出“找”,而且是找学生身边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找定的一组有序的事物排序,一组有序的图形排列,一组有序的数字排列之间的关系和规律2、 要引导学生参与“找”的过程找,要以观察为基础,观察要确定事物图形、数字等对象的起点观察的同时,要用语言进行描述,描述的过程有助于发现观察对象的排列关系找,要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交流独立思考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课程目标,要在“找规律”这种活动性、探究性都很强的课堂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精心设计探究内容,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成为可能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搭建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交流创造的规律,交流思考的过程在和谐的交流空间里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在表达和倾听中对数列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交流的重点要放在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3、 要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寻找规律数形结合是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数形结合不在停留于形状、颜色等外在特征,而是借助“形“,用比较抽象的数反映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在“数学化”的层面上进行数学思考4、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猜测、推理的能力可以设计这样的系列活动:猜一猜: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想下一个图形是什么找一找:针对同一种排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形状、颜色、数量等)观察寻找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安排用学具卡片设计规律的活动如用圆、三角形、五角星等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我希望我们的老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的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数学就不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数学题了,它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