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一)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1. 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生长衰老不可逆的量、质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2.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却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中医分支学科(二)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整体动态;和谐适度;综合实用;适应广泛(三) 养生的目的和意义1. 保持健康、益寿延年2. 康寿意义、社会意义、医学发展意义、中医教育意义(四) 中医养生学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养生与保健;养生与亚健康;中医养生与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与中医康复学(五) 学习要求和方法1. 前后联系,牢固掌握教材内容2. 知性并重,在养生实践中检验真知1) 广求真知2) 坚持践行A. 养生坚持生活化B. 养生坚持精专一、 发展简史:远古起源期;先秦奠基期;秦汉形成期;魏晋隋唐充实期;宋元发展期;明清鼎盛期;近现代弘扬期二、 基本观念(一) 生命观:中医养生学的生命观是其对生命存在性质、生命活动特点、面对生死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1. 生命基础1)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的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源2)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3) 神:中医范畴内的人体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2. 生命运动1) 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2) 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3) 生命的运动形式3. 生命态度:乐生恶死;重生贵生;尊死慰生;主动养生(二) 夭寿观:中医养生学的夭寿观,是对人体生命全过程中的天年、夭寿、衰老等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1. 天年:即自然寿数,也就是人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精气不受任何额外损耗和扰动时,生命自然延续所获得的寿命2. 夭寿:“寿指人的年龄超过80岁;“夭”指人的年龄不足60岁,也就是未老而亡3. 衰老:指人在跨国盛壮期之后,直至死亡,根源于五脏衰退,而必然经历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规律性生命退化过程4. 影响因素1) 先天禀赋:体质说;命门元气说2) 后天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行为因素;疾病损伤(三) 健康观:是指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健康的认识,这是健康观的主体;二是对如何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综合认识1. 中医的四维健康观:形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道德健康2. 形与神俱的健康标准1) 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2) 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精神愉快、记忆良好、心态平和、适应良好、道德高尚3. 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对立观和共存观。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是二者的综合,但主要是共存观(四) 和谐观:中医养生学的和谐观,认为人与外环境是一个和合通应的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部都应保持协调,养生的目标就是达到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融洽的状态1. 人与自然的和谐1) 天人一体:物质基础在于一元精气:运行规律是阴阳五行2) 天人相应:人与气候环境相应;人与地理环境相应;人与自然生物协调2. 人与社会的和谐3. 人与自身的和谐:五脏系统的和谐统一;形气神的和谐统一;常变状态的和谐适度(五) 权衡观:不写了1. 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自然气象的权衡稳定;自然生态的权衡稳定;人体的权衡稳定2. 养生的权衡稳定:权衡情志;权衡劳逸;权衡膳食三、 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扶正辟邪2. 动静互涵,形神合一3. 审因施养,三因制宜4. 五脏为本,杂合以养四、 精神养生:是指在中医养生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宜神、积精全身、调志摄神等,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通过节制、疏泄、移情、开导、暗示等措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达到情志和调、心安神怡的养生方法精神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内容(一) 修德宜神:常存仁爱之心;常怀坦荡之胸;常做乐善之事;常省修德之身;常以恬淡为务(二) 积精全神1. 节欲保精:内守精神以息相火妄动;情欲适度以防阴精过耗2. 饮食养精3. 方药补精(三) 怡情摄神1. 移情法:琴棋书画移情;运动移情;升华移情;超脱移情2. 暗示法3. 开导法4. 节制法5. 疏泄法6. 调气法7. 情志相胜法: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悲伤肺者,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五、 社交养生:是指个人根据社会环境状况及自身的交际情况,合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动改善自身的交际状况,建立良好的交际圈,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怡畅情志、却病延年目的的养生方法(一) 社会环境与养生1. 社会安定与养生2. 社会经济状况与养生(二) 交际环境与养生1. 交际的养生功能1) 拜托孤独,感受温暖2) 减轻痛苦,增添快乐,调节心理平衡3) 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预防精神心理障碍4) 满足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有益于健康长寿2. 建立健康交际环境的原则和措施1) 建立健康交际环境的原则:诚实守信;尊重平等;宽容大度;相互理解;互利互惠;掌握适度;以和为贵2) 建立健康交际环境的措施:重视仪表形象;加强个性修养;真诚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运用微笑语言;使用礼貌语言;学会幽默风趣;克服不良心态六、 饮食养生:简称“食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食物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和加工利用食物,从而滋养精气、平调阴阳、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一) 饮食养生基本理论1. 四气又称四性,即食物具有的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特性2. 五味:酸、苦、甘、辛、咸1) 酸(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2) 苦味食物具有泻热坚阴、燥湿降逆的作用,用于解暑或火热实证3) 甘味食物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4)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轻度外感5)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用于瘿瘤6)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甘发散味阳,酸苦涌泻为阴辛、 甘、淡味为阳,酸(涩)、苦、咸味为阴(二) 饮食养生作用:滋养调理作用;延衰益寿作用;御邪防病作用(三) 饮食养生原则1. 全面膳食,合理搭配2. 审因施善,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3. 食饮有节,注意宜忌1) 食饮有节2) 饮食宜忌:饮食卫生;食宜清淡;烹饪选择;饮食禁忌(四) 饮食养生的材料: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调味品的应用七、 起居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调节人体的日常生活作息,使之符合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规律的一种养生方法(一) 起居环境1. 住宅环境1) 住宅环境选择A. 选空气清新之处B. 住宅环境宜选地势较高之处C. 居住环境宜选安静清幽之处D. 居住环境宜选背山临水、风景宜人之处E. 房屋结构因地制宜2) 远离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3) 优化住宅环境:室外环境美化;阳台窗台的美化2. 室内环境1) 理想的室内环境A. 居室的最佳朝向:坐北朝南B. 居室结构合理a) 居室组成:一般来说包括主室和辅室b) 居室容积:一个人要有30m³的容积,其温热感觉对心脏是最好的c) 居室高度:通常天花板与头顶距离1—1。
5m最佳,我国大部分地区规定居室高度的最低标准是28md) 居室进深:居室进深与居室宽度之比最好是3:2C. 微小气候的适宜D. 室内采光通风良好2) 不良的室内环境:装修污染;潮湿阴暗3) 优化室内环境:改良结构;通风换气;科学装潢;种植抗污染植物(二) 作息常规:首先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其次遵循生物钟的规律(三) 劳逸适度:养生的劳逸适度即指工作和休闲娱乐应量力而行、交替进行、相互调节,从而保证二者均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1. 劳逸失度的危害:过劳;过逸2. 劳逸适度的方法(四) 睡眠调摄1. 睡前调摄:宜调摄精神;需稍事活动;宜濯足,按摩涌泉穴;不可饮水进食;做好清洁2. 睡时调摄:睡眠姿势与方位;睡眠时间;睡眠禁忌3. 睡眠环境1) 卧室环境2) 卧具选择:包括床、褥、被、枕、睡衣等4. 助眠法:自我调节;饮食安神;音乐安神;香薰助眠5. 睡眠质量判定八、 房事养生(既然是常识的话,就不赘述了)九、 雅趣养生:就是通过培养和发挥自身高雅的情趣及爱好来怡养身心的养生方法(一) 音乐养生:是指人们通过聆听音乐,在相应的音乐环境中,使自己的精神状态、脏腑机能、阴阳气血等内环境得到改善,从而调养身心、保持健康的养生方法1. 养生机理2. 养生要领1) 五音调脏A. 养心宜徵调氏乐曲:心慌、胸闷、胸痛、烦躁 乐曲:活泼轻松、欢快明朗、惬意宣泄 代表曲:《紫竹调》《百鸟朝凤》B. 养肝宜角调式乐曲: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眼部干涩、胆怯 乐曲:亲切爽朗、柔和甜美、生机盎然 代表曲《蓝色多瑙河》《胡笳十八拍》C. 养脾宜宫调式乐曲:腹胀、便溏、口唇溃疡、肥胖、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内脏下垂 乐曲:沉静稳健、辽阔厚重、悠扬绵绵 代表曲《十面埋伏》《鸟投林》D. 养肺宜商调式乐曲 咳嗽、吐痰、鼻塞、气喘 乐曲:高亢昂越、激愤悲壮、铿锵雄伟 代表曲《阳春白雪》《黄河大合唱》E. 养肾宜羽调式乐曲 面色晦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腰膝酸软、性欲低 乐曲:清纯温婉、潺潺流淌、阴柔滋润 代表曲《梅花三弄》《汉宫秋月》2) 以情胜情3) 顺情疏调3. 注意事项(二) 奕棋养生:是指人们在对弈的过程中,享受弈棋的乐趣,使人的精神情绪专一宁静,从而使脏腑机能、阴阳气血等内环境得到改善,达到调养身心、保持健康的养生方法1. 养生机理2. 养生要领3. 注意事项:饭后不宜立即弈棋;不要得失心过重;不要挑灯夜战;不宜弈快棋(三) 书画养生:书指书写,画指绘画,是通过凝神静气,心神专注于书法绘画中,用以陶冶性情、活跃心智、愉悦心情的一种养生方法,是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1. 养生机理1) 书画可调气血,通经脉2) 书画活动可以静心宁神,使心理达到恬静3) 书画创作是一个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行为4) 书画也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手段2. 养生要领3. 注意事项(四) 品读养生:使指以读鉴诵唱为主要方式的养生方法,包括品读诗文、吟诵歌赋、品鉴书画、学唱戏曲等1. 养生机理:读书具有养心宜神的作用;读书能培养气质;读书能调整情绪;读书可以延衰老2. 养生要领:建立品读养生的信心;品读有益于身心的书画;要读出兴趣,读出营养;养成读书品画的习惯3. 注意事项:要处理好精读与泛读;要养成正确的品读行为(五) 垂钓养生:使指通过钓鱼为主的野外活动,以得到恬淡凝注、悠闲清爽心境的养生方法1. 养生机理:强生健体;宁神静心;移情易性2. 养生要领:备品适度;气候适宜;环境适宜;钓位适宜3. 注意事项:得失心不要太重;把握自身的健康状态;尽可能不独出;加强安全防护(六) 花鸟养生:是指通过培植花卉、驯养鸟兽宠物、养鱼等,达到愉悦身心的养生方法1. 养生机理:调节情绪;疏通气血;陶冶情操,增进健康2. 养生要领:充分利用闲散空间与时间;培养观赏逗弄兴趣;要持之以恒3.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