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百迂千回的东莞小巷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3.50KB
约26页
文档ID:446146652
百迂千回的东莞小巷_第1页
1/26

麒麟合创】百迂千回的东莞小巷百迂千回的东莞小巷——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老莞城之四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 木 醉红颜 /文图下载 (57.02 KB)2011-8-28 16:31站在三角市看市桥路 .jpg·行走路线:市桥路——同德街——新芬路——市桥河商业街——迈豪街——向阳路——人民公园——科书博——宝积街——松柏街——松柏下街——松柏高街——西城楼大街(罗屋巷、仓前街)——凤来路(里)——向阳路——解放路(高第街)——莞城文化广场——西城楼行走时间: 1——2 小时美食推荐:新芬路新华书店对面萝卜牛腩、市桥河商业街入口处小吃、 迈豪街上的各种小吃、 冷饮、爱好推荐:新芬路新华书店、科技馆、博物馆、同德街莫叔集邮小店、迈豪街内衣小饰品、 迈豪街口的小宠物、 松柏街口的梳头婆、文化广场的休闲地、同德街口的水果摊 立足象塔街口的大榕树下,左侧为新芬路,右侧为万寿路,而正前方的三角市早已融入市桥路, 昔日繁华无限, 风光无限的三角市,今天已经化为老莞人心中的一个记忆中的印象幸好,现在的市桥路仍然是商业旺地,两侧商铺林立,顾客如织下载 (60.92 KB)2011-8-28 16:31象塔街口的榕树下,原来有一方水井,这方水井曾经是附近的居民经常过来挑水的地方2011年8月 10日,我们顺市桥路漫步,濛濛细雨中左侧出现“同德街”的椭圆形拱门,拱门下有一怀抱小孩的老太太正立在遮阳伞下哄孩子,脚边摆放着两筐鲜龙眼 下载 (64.87 KB)2011-8-28 16:31同德街位于市桥路的出口· 我们轻轻闪过, 走进同德街。

左侧的一小店外的白墙上绘图吸引了行人的眼球:整幅图画的右下角有一怒放的蒲公英,星星点点的蒲公英的种子扶搖而上,左上角有两扇正打开的“田”字的窗户,窗台上的生机盎然的青藤漫出而下垂,窗口中飘浮着一行英文“WELCOME TO FANCY ”未曾想,古色古香的小巷中,亦有如此之雅作,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下载 (25.32 KB)2011-8-28 16:31“开”一扇小窗,创意无限,潮!·同德街一巷就在眼前,一条幽幽的小巷远远地延伸着巷右侧为一青砖的门楼,房顶瓦棱上蒿草萋萋,而白铁皮门上贴着一红纸黑字的“爱” ,不知何意?细视,为同德街 8号而闪烁的霓虹让我们注意到“以便以谢”几个字,原来是一理发店,然仍不明白“以便以谢”为何意?下载 (54.53 KB)2011-8-28 16:49爱的宣言? .jpg·下载 (61.1 KB)2011-8-28 16:49让人琢磨不透的“以便以谢” .jpg· 同德街二巷紧挨理发店,一眼望去,目光溜溜地投到巷底二巷的对面,却是莞城市桥居委会同德居委小组,一位端庄的女子从屋内打着伞走了出来,我们上前搭话原来这位严女士是居民小组的工作人员,当她了解到我们是东莞文化发现之旅组合时,便欣然领我们寻找到同德街45号姓胡的一位军属家里,不巧的是主人不在家。

一块由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的牌子高悬在门楣之上,相信,这牌子的后面定然有令人感动的事迹,只能择日再访了下载 (57.9 KB)2011-8-28 16:49雨中,居委会的严主任领着我们到同德街 45 号姓胡的一位军属家里 .jpg·下载 (29.98 KB)2011-8-28 16:49大门紧闭, 敲门也没有反应, 估计胡姓烈属家主人外出了 .jpg· 告别严女士,我们仍旧从同德居委小组前行,同德街三巷仍在左侧赫然出现过三巷,右侧,同德街 25 号的老房是一座较经典的三开间的岭南民居,高高的红粉石门框,整整齐齐的十三根杉木的趟栊,门上还有一个外开的小木窗,檐挡板上的雕花依然清晰如昨 同德街 12 号,同样是较典型的东莞老民居,庆幸的是租房人刚好归来征得主人同意后,我们迈进了院内,入院则为一天井,左侧墙上有一侧门及一红粉石框的大窗户,窗台下堆放着几条粗大的红粉石、麻石的柱子而右侧亦有一侧门堂屋正门十分高阔,入内则基本布局尚在,一通道门上的灰塑仍在院内养荷一盆,却也清雅出得院来,再看门前,趟栊上刻花仍在,拉动趟栊灵活自如 隐约可见原来的主人家产十分殷实询问原来屋主的姓氏,这位房客说姓徐还是陈,一时也弄不清楚。

下载 (48.7 KB)2011-8-28 16:49同德街 12 号是较典型的东莞老民居· 出 12 号,我们便想到了一位开创东莞教育先河的人——徐夔飏先生徐夔飏,字莞珊,清咸丰十一年生原藉东莞县铁岗乡人,后迁居莞城之同德街光绪十九年癸已年乡试中举,翌年甲午以慈禧寿辰加开恩科,中二甲进士徐夔飏得东莞令候刘德恒之助, 1902 年 9 月将宝安书院东侧的考棚改为东莞县学堂,徐为学堂监督 1904 年,定名为东莞县初级师范学堂 1908 年复改为东莞中学堂至今已被教育部列为中华百年老校,也为莞邑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莞人才的“摇篮”据说,现在徐先生的后人皆有成就,因其家风仍然 14 号,现在是单车修理铺,门口的廊下停放着两辆单车,亦有几条红的黑的旧车胎散放在地上门口寂然无语,细视,屋内修车人正危坐方桌边与一位老街坊两军对垒,仿佛老僧入定般 下载 (35.51 KB)2011-8-28 16:49同德街上修单车小档口内,店主和朋友正两军对垒!·相视一笑,滑过远远看到一座三层小楼的花草掩映的“同德集邮”的招牌这是一间老店铺了,记得刚刚来莞时,第一次行走迈豪街,曾转入同德街,对这个偏僻冷街上的集邮小店留有印象。

我们走到小店时,恰逢店内一对老夫妻一边手工一边闲聊,我们便拐进去,希望了解同德街的更多掌故旧闻下载 (49.82 KB)2011-8-28 17:01同德街上的同德集邮服务部开办于 1991 年,是东莞第一家私营的集邮的店铺女店主何李芳女士放下手中的活儿,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同德集邮服务部是 1991 年开始营业的因为原来我在邮电局工作,退休后就继续经营邮票别看我们的店铺不大,却是东莞第一家集邮社 ”我们一边听何女士介绍小店的历史,一边打量着柜台里,墙壁上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邮票,的确可以说洋洋大观但我们没有集邮这个爱好,或许集邮爱好者会识宝鉴宝,趋之若鹜吧!下载 (28.71 KB)2011-8-28 17:01老板娘何李芳女士给我们展示她最得意的藏品 .jpg从同德街 30 号“同德集邮服务部”出来,天上依然飘着雨丝,一位打着粉红色洋折的女子从我们身边轻盈地走过,让我们想起了戴望舒的诗《雨巷》那一位象丁香一样的姑娘 我们在雨中看景,或许楼上哪扇敞开的窗户里的眼睛正望着我们呢?——我们也许成了风景中的一部分吧!我们依然在雨中漫游着,前为同德街四巷,巷口 36 号门前有两位老人在忘情地聊着什么 我们不愿惊扰,悄然从旁边路过,来至同德街五巷,记得同得街五巷十分幽深,巷尾有几间青砖老房,值得一看,可直通市桥路。

五巷后,尚有同德街横巷下载 (19.07 KB)2011-8-28 17:01雨巷中的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呢?·同德街尾零星有几家小店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则是莞城区中心幼儿园的教学楼 2011 年 8 月 6 日,我们听杨宝霖老师讲课时,专门就幼儿园的原址询问了杨老师杨老师肯定地说:“现在的莞城区幼儿园就是《琴轩集》作者陈琏的万卷堂,还包括了一座徐氏祠堂 ” 陈琏( 1369— 1454),字廷器,号琴轩,东莞厚街桥头人洪武二十三年中举人,初授桂林教授建文三年,升国子助教永乐元年,以他有治理才能,擢为许州知州,永乐三年,改任滁州知州他在任上验丁赋、省瑶役、修学校、劝农桑;暇时与僚属在醉翁亭上吟咏,又修一酿泉亭,一泉一石,皆为题品,百姓称他为“小欧阳” 皇帝以他治理滁州有功,特升他为扬州府知府掌滁州事,并赏财帛及赐宴以示奖励永乐二十二年,任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调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管理全国的教育皇帝特赐诰命,赠期祖父、父亲皆如其官,母与妻为淑人,以示褒扬正统三年,调任礼部左侍郎,正统六年,已年逾七十,乃辞官归里筑“万卷堂”于莞城同德街,并首开莞邑之学风著有《琴轩集》 、《归田稿》等出自《东莞市志》 )下载 (29.09 KB)2011-8-28 17:13昔日的万卷堂在如今同德街上的莞城中心幼儿园内 .jpg·下载 (62.15 KB)2011-8-28 17:13同德街位于新芬路的出口 .jpg· 出同德街,一片豁然,前为新芬路,新芬路旧为南门正街。

隔路相望则为东莞宾馆停车场据民 国《东莞县志》县城图所示:此段至人民公园外墙段为德生四甲,曾建有陈祠、温祠、梁祠、张祠等,现在均并入东莞宾馆范围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张祠,张祠即是东莞亭头陈氏之宗祠《竹溪拾遗》中记载有厚街镇珊美村陈家坊亭头陈氏迁建祠堂碑,碑记曰: “吾宗先世居闽泉同 * 义井乡,世远不可考今谱以第六公为一世祖,源为二世祖,至三世祖傥宋建炎间始来东莞,居亭头场,即今之陈家坊娶安人洪氏、潘氏、谢氏,卒葬坊之后山子六,曰诱、曰生、曰性、曰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