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仿效性、 重复性、盲目性评价 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标新立异,显示与众不同评价 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 和社会都有好处•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对这一原 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这里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 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为目前的消费,特别是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关系总之, 在安排消费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适度消费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还应该提倡合理的、适度的消费。
这里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我们提倡崇俭戒奢,并不 是要人们做禁欲主义者过分抑制消费,从个人角度看,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会影响人的发展从 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二 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适度,反对过分超前消费从个人消费层面看,所谓适 度,就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包括对未来收入的合理预期)大致持平,消费水平的提 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谓合理,就是要求消费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第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消费的选择过程中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 出发由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要尽量避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理 智的消费者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意三点一是教材突出强调了在消费过程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盲目从 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教 师需要重点加以说明,目的在于提倡理智消费、健康消费二是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情绪化消费与从众 心理不同,它受到消费者情绪的影响,作出不理智的消费选择。
所以,人们在消费决策时,要注意保持冷 静,避免激烈的情绪对消费选择的影响三是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这是讲要有合理的 消费结构,消费选择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意四点:一是绿色消费的含义;二是为 什么要提倡可持续消费;三是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四是绿色消费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即“ 5R”5R ”的要求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可以直接付诸实践的,易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这一内容是理智消费中的难点问题之所以说这个内容是难点,主 要是因为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在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 大提高,国家鼓励消费的背景下,再强调艰苦奋斗好像不合时宜,因此在理解和接受这一原则时会产生不 同想法教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可以从四个角度加以说明:一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勤俭节约、艰苦奋 斗是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并且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现实国情的角度,说明我国 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人口、资源的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是一种永远倡导的精神;三是从个 人成长角度,懂得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四是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的关系的角 度,说明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
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它 与贷款消费不矛盾,它实际是提倡充分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今天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在消费 中不能浪费,就是将来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因为,对于人类的需求与发展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 所以,必须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从众心理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现象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 由于对很多商品的评价很难有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 响从众现象及从众心理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选择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从众行为,在某些特殊的社会环 境和文化背景之下会对消费者行为方式产生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形成某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是从宏观角 度研究消费者行为所需要重视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鼓励人们随大流,而对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者持 排斥态度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价值取向反映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中,会使得从众行为更加突出 市场短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从众行为具有强化作用由于市场商品数量的不足和花色品种的 单调,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出现大范围的商品抢购现象这一点随着市场商品的 丰富,显然会不断减弱。
攀比心理消费上的攀比现象是指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以高阶层的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仿 一般地说, 只要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就具有示范作用,低收 入阶层不可避免地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进行模仿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社会阶 层的消费要受其收入水平的制约,表现出差异性只有当低收入阶层脱离其收入水平而表现出高收入阶层 的消费特点时,才可以称为攀比社会上普遍的消费攀比,往往是由某种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例如, 社会由收入均等化向拉开差距过渡时(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人们在心理上不适应这种变化,试图 通过消费攀比达到平衡,从而使消费攀比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晶发布时间:2007-9-18 9:00:53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649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是温家宝同志 1994年 10月 19日视察母校时为母校深思 熟虑的题词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师生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 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之实;求科学之真,务勇攀高峰、探索地球系统 的奥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实;求育人之真,务培养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识广博、爱国爱校的 人才之实;求民主之真,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教授治学之实。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涵盖了精神力、爱国心和求真知等几个方面的追求目标,与地大特色、历史、 精神积淀准确契合,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也是办学过程中需要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从北京地质学院时期起,新生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队员之歌》,师生人人会唱 1992 年 起,学校正式将其作为校歌使用歌词一开头,就把人们带到辽阔的原野大自然以壮美的景色,迎接一群正在走向生活的新战士 ---为 祖国寻找矿藏的地质工作者歌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和构思独特新颖,善于融我于景,写出了有 我之境其表现手法,以赋体为主,素描淡抹,形神兼备音乐亦写得十分成功,旋律舒展优美,耐人寻 味,展现了地质工作者英姿勃发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