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 ____-____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roadband IP metro area work (20__年版) ( 征求意见稿 ) ____-__-__实施 ____-__-__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roadband IP metro area work YD ____-____ (20__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施行日期:202__年__月__日 ____出版社 202__ 北 京 目 次 前 言 III 1 总 则 1 2 术语、符号 2 3 网路结构 5 3.1 网络层次 5 3.2 节点设置 5 4 网路组织 6 5 路由协议 6 5.1 自治域划分原则 6 5.2 路由协议选择 7 6 路由策略 8 6.1 路由策略设计原则 8 6.2 路由信息的接收与宣告 8 6.3 流量流向规划与路由选择规则 8 6.4 路由协议运行的稳定性与扩展性 9 7 网间互联 10 7.1 与骨干网或省网间互联 10 7.2 与PSTN/ISDN网间互联 10 8 网络性能 10 9 服务质量 12 10 网络管理 14 10.1 网管体系结构 14 10.2 网管接口 14 10.3 网管功能 14 11 网络安全 16 11.1 安全目标与框架 16 11.2 安全管理 16 11.3 安全技术部署 16 12 传送技术 19 13 业务 20 13.1 业务种类 20 13.2 业务描述 20 13.3 业务承载 21 13.4 业务和用户接入方式 22 13.5 业务计费与结算 23 13.6 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 23 14 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 26 14.1 编号方案 26 14.2 地址分配 26 15 设备配置原则 28 16 机房设计 30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32 前 言 宽带IP城域网是IP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地区提供城域多业务的网络。
宽带IP城域网承担集团用户、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任务具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接入技术多样和接入方式灵活的特点IP城域网界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和用户驻地网或终端用户之间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各种业务连接到骨干网中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IPv4的我国宽带IP城域网的网路结构、网路组织、路由协议、路由策略、网间互联、网络性能、服务质量、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传送技术、业务、编号方案、地址分配设备配置原则、机房设计等 本规范适用于基于IPv4的我国宽带IP城域网的工程规划和建设 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 本规范起草单位: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___ 1 总 则 1.0.1 为了使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宽带IP城域网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1.0.4 宽带IP城域网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的网络应具有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增值性、可扩充性设计的网络应安全可靠。
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0.5 设计应与业务和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 1.0.6 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 1.0.7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2 术语、符号 本规范使用了以下术语: AC 接入控制器 ACL 访问控制列表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P 接入点 AS 自治系统 ATM 异步转移模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BGP-4为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BRAS 宽带接入服务器 B/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AR 承诺访问速率 CBWFQ 基于类的加权公平排队 CIDR 无类域间路由选择 CoS 服务等级 C/S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SD 电路交换数据 DDN 数字数据网 DiffServ 差分服务模式 DWDM 密集型波分复用 ENUM 号码到 URI的映射 FR 帧中继 GE 千兆比特以太网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RE 通用路由封装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TS 通用流量整形 ICP 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DC Inter数据中心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 IETF 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 IntServ 集成服务模式 IP 互联网协议 IP800 基于IP的800号业务 IPv4 互联网协议-第4版 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IPSec IP安全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IS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ISP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L2 2层 L2TP 第2层隧道协议 L3 3层 LMDS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MIB 管理信息库 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 MSTP 多业务传送平台 NAP 网络接入点 NAS 网络接入服务器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 PHB 逐跳转发行为 PKI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 POS SDH上传送IP PQ 优先队列 PSTN 公用交换网 QoS 服务质量 RADIUS 拨号用户远程认证服务 RED 随机早期探测 RFC 征求意见稿 RPR 弹性分组环 RSVP 资源预留协议 SDH 同步数字体系 SmartCard 智能卡 SMC 安全管理中心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P 服务提供商 TE 流量工程 Token 令牌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VOIP IP承载语音 虚拟专用网 WAP 无线应用协议 WFQ 加权公平排队 WRED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WLAN 无线局域网 万维网 _ML 扩充标识语言 E-LSP 一种MPLS CoS方案在LER上将IP DS字节映射到MPLS标记的E_P位通过E_P位向LSR表示分组的QoS要求 L-LSP 在LER上将IP DS字节映射为一个LSP通过标记和E_P位向LSR表示分组的QoS要求 3 网路结构 3.1 网络层次 3.1.1 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层次应根据运营、管理等因素确定。
IP城域网原则上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各汇聚层之间通过核心层实现互连在城域网建设初期若业务量不大核心层节点和汇聚层节点可以合为一体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再分开设置城域网接入层节点可直接接入汇聚层 3.1.2 宽带IP城域网应设置业务控制层和业务管理层业务控制层负责用户接入管理、用户策略控制、用户差别化服务同时作为承载层和业务层相互连接的桥梁对网络提供的各种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各类业务的接入、区分、带宽分配、流量控制以及ISP的动态选择等 业务管理层负责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统一业务描述格式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实现业务的分级分权及网络管理提供网络设备的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的统一管理 3.2 节点设置 3.2.1 宽带IP城域网的网络节点设置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综合考虑业务流量和地理位置因素未设置网络节点的区域可通过传送网延伸业务 3.2.2 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定位城域网节点可以分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上述节点可位于同一地点 3.2.3 宽带IP城域网核心节点宜设置在城区(含开发区)内核心节点位置选择应考虑业务分布、机房条件、出局光纤布放情况等综合因素优先选择原有全国骨干网或省网节点设备所在局点。
3.2.4 汇聚层节点和接入层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各地光纤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选定 4 网路组织 4.0.1 宽带IP城域网核心节点间应采用网状或半网状连接保证用户对业务中心的访问带宽保证网络的冗余连接在网络建设初期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双星型”网络结构 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初期投资 4.0.2 汇聚节点至核心节点间应采用双星型、环形等组网方式 4.0.3 接入节点分布广、数量多根据光纤资源情况可选择环形组网方式(采用城域多业务传输或接入设备自组环)和星型(点对点)的组网结构 4.0.4 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络流量规划和路由选择方案的要求每个方向的电路均应有明确的设置目的和疏通流量内容 4.0.5 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路的安全可靠根据传输路由情况和可提供中继电路的可能网络接入节点应尽可能设置2个方向的中继电路联入核心或汇聚节点网络核心节点应尽可能设置2个或2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与其它核心节点连接不同方向的中继电路尽量由不同的传输系统开通每个宽带IP城域网应选择2个或2个以上核心节点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路由器实现连接提供宽带IP城域网的出口 4.0.6 网络每个局向中继电路的带宽设置应根据业务量矩阵、网络性能要求、网络流量流向规划等因素计算确定。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络仿真工具进行计算带宽设置必须同时考虑传输网络的带宽颗粒和可能的传输网络建设成本同局向多条同带宽电路的数量必须小于动态路由协议的相关功能限制 4.0.7 若在网络本身的设计中已经比较多的考虑保护问题虽然IP网络本身的保护机制不尽完善综合考虑性能价格因素原则上可不要求传送网为IP城域网中继电路提供保护机制 4.0.8 为保证业务质量和用户感受的一致性主备电路或者分担电路的传输延迟尽量一致 5 路由协议 5.1 自治域划分原则 5.1.1 对于较小规模的宽带IP城域网可不设置为独立的自治域而是将其作为一个IGP路由域上联到省网或骨干网并且通过IBGP会话向骨干网通报其内部路由 5.1.2 对于一些省份中的的省会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主要城市其IP城域网可以划分为独立的自治域分配公用的或保留的AS号并通过EBGP会话向省内骨干网或省际骨干网通报其内部路由若采用了保留AS号应在省网与骨干网互连的边界进行过滤转换为骨干网合法AS号向外广播 5.2 路由协议选择 5.2.1对于不拥有独立自治域的IP城域网其被划分为省网IGP路由域因此城域网IGP选择应考虑内部设备对路由协议的支持还应根据省网的路由协议选择自己的内部路由协议。
5.2.2 对于拥有独立自治域的宽带IP城域网在自治域内应选用合适的域内路由协议域内路由协议应采用动态路由机制可以选用OSPF或IS-IS 5.2.3 对于IP城域网未设置独立自治域其内部路由协议应同时作为IP城域网与省网骨干之间的路由协议 5.2.4 对于设置独立自治域的IP城域网应选用合适的域间路由协议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域间路由协议采用BGP-4 5.2.5 根据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