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4KB
约5页
文档ID:455212136
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_第1页
1/5

从“混沌之死〞论庄子的“混沌〞哲学摘要:“混沌之死〞这那么寓言故事处在?应帝王?篇的结尾,也是?庄子?整个内篇的结尾这种安排寄寓了庄子的深意其中,“凿〞字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方面表达了儵和忽的努力,另一方面那么感受到混沌经历的痛苦庄子借“凿〞字对“有为〞进行了批判,并以“混沌之死〞的结局宣扬了一种“混沌〞哲学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庄子的人生智慧和?庄子?的魅力,并学会了如何在当下安排生命,学会生活关键词:庄子“混沌之死〞“混沌〞哲学人生智慧安排生命庄子,一个神秘而难懂的人物读?庄子?,我们不得不成认,在深邃飘渺的思想领域,庄子独树一帜,是无法复制的存在对此,笔者将对庄子的“混沌〞哲学进行一次浅析首先笔者从“混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入手,进而解析庄子的“无为〞思想和在乱世中秉持的“混沌〞人生态度,也就是笔者认为的“混沌〞哲学笔者认为,庄子一直执行着这种“混沌〞的人生理念,活出了自己逍遥的人生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当下比较急躁世风中的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一.寓言故事“混沌之死〞的解析〔一〕“混沌之死〞简述?庄子·应帝王?篇有一那么“混沌之死〞的寓言: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1】这那么寓言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达了中央之帝混沌因为善意对待儵与忽,引起了儵与忽的报恩之心于是儵与忽通过帮助混沌开通七窍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结果混沌被每日开一窍,七日后七窍通而混沌死现在看来,这就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对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們可以很明显地找到和儵与忽类似的人,他们想要用自己的好意来帮助别人,得到的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的然而庄子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好心会办坏事,而是想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待其他事物,不要强求一律这自然要延伸到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通过儵与忽的“为者败之〞的事例,揭示出了有时候我们的“无为〞、“无用〞,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有所用处简单来说,庄子就是要告诉我们“无用乃大用〞的道理〔二〕“混沌之死〞解析“混沌之死〞是?应帝王?篇的结尾,也是?庄子?整个内篇的结尾庄子将这个故事放在最后,已经让这篇寓言处于不简单的地位下面笔者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庄子寄寓在这篇寓言中的深意1.“凿〞字的深层寓意庄子的写作特色趋于夸张、奇特,但“混沌之死〞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

在这那么寓言中,儵与忽对于混沌的改造是通过一个字来表达的,那就是“凿〞字在这个仅有几十个字的短小的故事中,“凿〞字是比较引人注目的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儵和忽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混沌经历的痛苦〞【2】很显然,“凿〞是在善的名义下进行的,是在儵与忽自认为对的前提下进行对此,笔者认为,庄子在这个“凿〞字中就很明显地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批判在这个故事里,儵和忽用自己的标准来看待混沌,来定义混沌,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对混沌进行改造庄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已经在语言的运用中表态庄子对于“凿〞字的运用,用一个字来说明了自己的立场,简单有力同样的,庄子没有在这那么寓言中强调自己的“无为〞思想,但是他已经变相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儵与忽有所为却成为了“失败者〞,于是乎,我们都应该明白了,“无为〞才是胜利之道所以,在这个“凿〞字中,庄子是暗藏了自己的想法的,这让“凿〞字充满了深意,也让“混沌之死〞充满寓意2.“混沌〞形象及艺术手法的表达首先,我们来说说混沌的原型庄子笔下的混沌和?山海经?里的浑敦相似,主要表现在两点:一那么为帝,再那么是形象的无面目〞【3】混沌的原型普遍认为是黄帝但是我们读“混沌之死〞也会发现混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黄帝,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皇帝,这也就是说“文中的原型即是黄帝和帝江。

但庄子抛弃了原始神话中原始人类对至高无上的帝神的崇拜意识在原型根底上营构了一个无需视听,无需饮食、呼吸,无为那么生,有为那么死,蒙昧质朴的自在体--混沌使得上古神话中的皇帝,帝江形象的原本形态和内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个古老神话传说被改造成了宣传顺应自然,率任天性的无为主张的具有全新意义的寓言故事这就是一种变形〞【4】庄子利用变形的神话人物来构建故事的主人公,使混沌形象显得模糊,显得没有明确的定位而混沌的模糊使混沌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的原始、自然混沌七窍还没有通,说明混沌还没有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状态,还不知道怎样摆脱自然的天性将上古神话人物进行再创造和重构是庄子在寓言中阐释自己的思想时擅长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这些人物的再创造的过程中,庄子托他人之言来述说自己的哲学,这样就使得自己的思想更加的可信,更加的有说服力庄子首先提出“寓言〞这个概念,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运用寓言故事对于庄子来说,“寓言〞就是寓言于人,首先将人物进行变形,然后注入自己的思想,成为自己预想的人物形象,从而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现在看来,“庄子所谓寓言,当作‘寓于言解之,是其阐释哲学观念的特殊的表达方式〞【5】“混沌之死〞就是庄子寓言的一个典型代表,混沌重塑变形,七窍不通,在儵和忽这些有为者的破坏下死亡,间接地表达了庄子对有为者的批判,从而宣扬了庄子对无为的赞赏。

二.从“混沌之死〞到庄子的“混沌〞哲学〔一〕庄子的“混沌〞人生哲学笔者认为庄子通过“混沌之死〞提出了自己的“混沌〞哲学这种“混沌〞哲学就是庄子在?天下?篇中所倡导的“混沌之术〞混沌只有在没有七窍的状态下才能生存,这就说明混沌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中这种原始状态在庄子的眼中就是一种自然的,无所作为的朴素说到底,庄子的“混沌〞哲学就是一种“安时而处顺〞的思想那要怎样才能“安时而处顺〞呢?就是要遵循自然之理,回归淳朴的本身,享受自然本身的可爱对于庄子来说,现实人生,其内在的根本含义是无为素朴这样,人自我的精神、意志、形骸就都可以舍弃社会因素回归于自然,守道不移了可以说庄子的“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已经到达达观的境界庄子追求心灵的平静,遵守内心自我的抉择,不为外物所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赤子之心有人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也就是说,失意时适合读?庄子?,因为在庄子天马行空的逍遥世界里是比较安逸的,不像现实世界那样暗藏许多急躁与不堪对此,我们不得不成认,现在的社会还处于一个心灵的“乱世〞,因为现在的人们少有精神寄托,少有诗意的生活,少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庄子,甚至于“模仿〞一下庄子的“混沌〞哲学,活成最真实的模样。

〔二〕庄子对“混沌〞哲学的践行对于“混沌〞这种怪异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庄子有着非比寻常的喜爱可以说,庄子一直践行着一种“混沌〞的人生哲学对于人生,庄子好似从来不曾为其感到难过,不曾为其感到遗憾,有时我们会觉得,庄子从来都是活在生活之外的有人说,庄子很难懂,深奥隽永,给人一种深邃无底洞的感觉不否认,庄子是一个怪人,让人难以一眼看透底蕴,却也让笔者觉得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庄子对“混沌〞哲学的践行,其中有两个故事比较明显地反映庄子对于世俗的摒弃,而坚守着自己内心处顺的选择首先,是在?秋水?篇中的庄子众所周知,庄子与惠施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朋友,对于惠施的猜忌,庄子也是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了挖苦尤其是对于宰相之位,庄子更是对此表示蔑视其实,庄子也是有时机当宰相的,当楚威王派人携重礼聘庄子为相的时候,庄子以“终身不仕,以快吾志〞严词拒绝对于庄子来说,为相就是对他的一种束缚,而庄子是不愿将就之人,又如何肯呢?毕竟,庄子认为,人要“适性〞才算真正活着所以庄子自甘清贫,不慕容贵,宁愿在“泥沼〞中生存,不愿为名利所累,也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正是因为庄子向往自由,所以他的心灵也是如此平静,不为外物所打搅,坚持着做自己。

对于庄子来说,处顺就是要坚持自己内心无为的抉择,坚持生命本真的原始感也正是因为他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所以能够超越实用的功利主义,自由地创作,并且悠然地自得其乐〞【6】无独有偶,?至乐?篇中的庄子,同样的也在践行着“混沌〞哲学:“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那么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7】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通常对于一个人的逝世,人們出于尊敬,都是悲伤哭泣的情态偏偏庄子是一个怪人,就是要反其道而行当庄子的妻子死去,庄子没有嚎啕大哭,却是鼓盆而歌如此别致的悼念方式,估计也只有庄子才能想的出来当我们看到庄子的解释的时候,我们会明白这只是庄子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庄子不是不尊重死者,而是明白了生命的过程就是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同样的,当庄子自己将死时,他也是表现得非常的达观对于弟子准备厚葬他的想法,庄子是不以为然的。

他说道:“吾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8]于是,庄子沉着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的逍遥世界之所以庄子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不强求,不刻意妄为,过得轻松自在是因为庄子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混沌〞哲学,将生命看淡,从而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层含义要是我们都能像庄子一样,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学会享受生活自由的真谛也许,现在许多正在忙碌的人,可以活的轻松一点,活的自由一点,活的逍遥一点三.庄子“混沌〞哲学的启示意义相比较于儒家、墨家对现实社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介入,“庄子常置身事外,冷眼看破〞[9]我们必须成认,庄子的思想里面缺乏关注外部世界的视野,也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可是,当我们真正懂得庄子的时候,就会觉得这只是庄子在特定时代的无可奈何真实的庄子虽无出仕的行为,却也从来不缺乏一颗入世的心庄子是聪明的,他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回归庄子希望人们可以回归精神家园,回归本性所以,对于庄子来说,消极处世只是一种积极的表达,因为庄子“无可奈何而不为〞很多人觉得应该在失意时读?庄子?,其实不尽然,庄子的人生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借鉴可以说,庄子还是“活着的庄子〞。

庄子主张返璞归真,回到自然,回归道,这在当下的社会是难得可贵的虽然,庄子主张的是以超世的态度来获取精神的自由是一种梦想的自由,难以实现,他的彻底无为在当下也属消极的情绪,但是这种自由也有着其真实的一面,也有值得我们继续深思的一面庄子哲学能够千年不没,能够被称得上智慧,就是因为庄子的思想在寻求一种合理的生存状态,也是我们现在仍需要寻求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他以道的本性来启示人们,要看开生死,淡泊名利,依照本性做一个自然的人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仍然是有着很积极的意义的〞[10]如今,我们不得不成认:“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开展,精神文明却略显匮乏,人们的生存心态陷入困境,庄子人生哲学可以指导人们冲出困境,摆脱枷锁,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价值观及其心态的变化虽然我们没有处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但是这是一个心灵还处于慌乱的年代在这些变化中,许多人被“物欲横流〞的诱惑击倒,或是被变态的价值观所掌控,最终许多人都失去了自我,放弃了自我这时,笔者想到了庄子,庄子主张的“外化内不化〞、“不为物役〞的思想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时,不得不感慨,几千年前的庄子早已看透这一切,可是现世的人们还是执迷不悟。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读?庄子?,学学庄子在一个黑暗的年代还能保持本性,不丧失自我的信念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