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坐姿与座次□ 汪 少 华摘 要 :古人的 “坐 ”是 两 膝 并 拢 着 席 或 着 地 ,双 足 在 后 ,脚 背 朝 下 ,臀 部 落 在 脚 跟 上 ,这 是“安坐 ”;与之相对的 “危坐 ”则是臀部离开脚 跟 ,腰 板 伸 直 ,上 身 耸 起 ,又 称 “长 跪 ”“跽 ” “踞 ”是 臀部 着地或着物 ,两腿前伸 “, 蹲 ”与 “踞 ”的不同在于蹲时臀 部 不 着 地 “箕 踞 ”指 臀 部 既 着 地 或 着 物 , 两 腿又张开 “箕踞 ”和 “踞 ”被视为无礼的原因 ,还由于 古 人 下 裳 的 形 制 古 人 室 内 以 坐 西 朝 东 的 位置为最尊 ,可能是由于室内西南角 “奥 ”为尊处的原故 关 键 词 :古人 ;坐 ;安坐 ;危坐 ;长跪 ;箕踞 ;座次 作者简介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我们的祖先 ,最早是穴居 :从原始人利用天 然崖洞以 避 雨 雪 风 寒 ,发 展 到 在 平 地 上 建 造 浅穴式 的 房 屋 《 周 易 ·系 辞 下 》 “: 上 古 穴居 而野处 ,后 世 圣 人 易 之 以 宫 室 ,上 栋 下 宇 , 以待风雨 。
”早期的房屋低矮 ,活动空间较小 , 人 们没有桌 椅 板 凳 ,吃 饭 、 起 居 、 睡 觉 全 在 地上 为了隔潮 防 凉 ,就 用 兽 皮 、 树 叶 等 铺 垫 ,后 来发明了 席 子 ,就 在 地 上 铺 张 席 子 坐 在 上 面 ,所以说 “席地而坐 ” 《 世说新语 ·德行 》 记载 管宁和华 歆 同 席 读 书 ,有 达 官 显 贵 的 车 经过 门口 , 管 宁 读 书 如 故 , 华 歆 丢 下 书 出 门 去 看 管 宁 于 是 “割 席 分 坐 ”, 说 :“子 非 吾 友也 ”现代汉语中 “出席 ”“列席 ”“缺席 ”“退席 ”“硬席 ”“软席 ”“席位 ”“主席 ”等词语表明 “席 ” 与 “坐位 ”关系之密切 那么 ,古人 的 坐 姿 又 是 怎 样 的 呢 ? 古 人 的 “坐 ”是两膝并拢着席 (或地 ) ,双足在后 ,脚背朝下 ,臀部落在脚跟上 现在朝鲜 、 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 在商代甲骨文中可以见到 现 存 最 古 的 坐 在 席 上 的 形 象 , 如 邑 、 母 、 即 、既 、 兄 、 祝 、 飨等字 ;甲骨文和小篆 “女 ”字像两 手相交席地而坐之女子 。
《 高士传 》 记载管宁 经 常坐 在 一 木 榻 上 , 50 余 年 都 是 这 种 “坐 ”姿 ,榻上 “当膝 处 皆 穿 ”《 ( 三 国 志 ·管 宁 传 》 注引 ) :膝盖对着的地方都破了 《 左传 ·昭公二 十七年 》 记载公子光设享礼招待吴王 ,要刺杀吴 王 ,吴王遍 布 亲 兵 ,警 卫 森 严 ,端 菜 的 人 在门外先脱光衣服再换穿别的衣服 ,然后 “坐行 而 入 ” 晋 杜 预 注 :“坐 行 , 膝 行 也 ”正 因 为“坐 ”是 膝 盖 着 地 ,所 以 “坐 行 ”即 是 膝 行 这种 坐 姿 与 现 代 的 跪 相 似 , 但 古 代 的 “跪 ”与 “坐 ”又有分别 “: 两膝著地伸腰及股 (大腿 ) 而势 危者为跪 ,两 膝 著 地 以 尻 ( 臀 ) 著 ( 脚 跟 )而稍安者为坐 ”(朱熹 《 跪坐拜说 》 ) ,也就是说收 稿 日 期 :1999 - 03 - 08第 3 期 汪少华 :古人的坐姿与座次 ·127 ·古代 “跪 ”特指直腰而臀部不挨脚跟 为了与现 代坐姿相 区 别 ,一 般 把 这 种 古 代 坐 姿 称 作 “跪坐式 ”。
成语 “促膝谈心 ”,语本晋葛洪 《 抱 朴 子 ·疾 谬 》 “: 促 膝 之 狭 坐 ,交 杯 觞 于 咫 尺 ” “促 ”是迫近 、 靠近 “促膝 ”是相互对坐着 ,膝 盖挨着膝盖 这正描绘出古人跪坐时的亲密 状 态 古人跪 坐 在 席 上 谈 话 ,当 谈 话 或 听 话 很入神的时候 ,两膝不自觉地向前移动 ,以便 靠 得更 近 一 些 ,叫 做 “前 席 ” 《 史 记 ·商 君 列 传 》 记载商鞅去见秦孝公 ,孝公与他交谈 “, 不 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 《 汉书 ·贾谊传 》 记载汉 文 帝 在 宣 室 ( 未 央 宫 的 正 殿 ) 接 见 贾 谊 ,询 问 鬼 神的本源 ,贾 谊 说 得 头 头 是 道 ,到 了 半 夜 , “文帝前席 ” 唐代诗人李商隐 《 贾生 》 诗咏叹 的 就是这件 事 “: 宣 室 求 贤 访 逐 臣 ,贾 生 才 调 更 无 伦 可 怜 夜 半 虚 前 席 , 不 问 苍 生 问 鬼神 ”成 语 “正 襟 危 坐 ”, 语 出 《史 记 ·日 者 列 传 》 :宋忠和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长篇大论后 惊 悟 “, 正 襟 危 坐 ”,司 马 季 主 让 他 俩 “安 坐 ”。
“正襟危坐 ”成语 ,辞书释作 “理好衣服端端正 正地坐着 形 容 严 肃 、 恭 敬 或 拘 谨 的 样 子 ”, 释 “危 ”为端正 实际上 “危坐 ”是相对 “安坐 ” 而说的 “, 安坐 ”即今跪坐式 ,由于臀部落在脚 后跟上 ,所以比较松弛 “; 危坐 ”则是臀部离开 后跟 ,腰板伸直 ,上身耸起 ,故称 “危坐 ”“, 危 ” 是高耸义 ,如李白 《 蜀道难 》 “: 危乎高哉 ”“危 坐 ”又叫 “长跪 ”,因为腰板伸直 ,上身耸起 ,身 子便像是 加 长 了 《 史 记 ·留 侯 世 家 》 记 载 张 良 曾经在闲 暇 时 散 步 到 下 邳 桥 上 游 玩 ,有 一 位 老翁走到 张 良 站 的 地 方 ,故 意 把 自 己 的 鞋子 (履 ) 掉 到 桥 下 ,要 张 良 到 桥 下 取 鞋 子 张 良取来鞋子后 ,老翁又要他给自己穿上 ,张良 于是 “长跪履之 ”,老翁认为 “孺子可教 ”,后来 还 把 《 太 公 兵 法 》 传 给 他 汉 乐 府 《 饮 马 长 城 窟 行 》 :“长 跪 读 素 书 , 书 中 竟 何 如 ?”这 个 长跪 ,则是妻子怀念久征在外的丈夫 ,一旦丈夫 来 信 , 不 禁 惊 喜 得 直 起 了 身 。
“长 跪 ”又 叫“跽 ” 《 史 记 ·范 睢 列 传 》 : 秦 王 让 左 右 退 下 ,向范睢 “跽而请 曰 ‘: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上述引例中 “危坐 ”“长 跪 ”“跽 ”都 是 表 示 敬 意 ,“跽 ”还 可 以 是 从 “坐 ”到 站 立 起 来 的 准 备 姿 势 《 史记 ·项羽本 纪 》 记载鸿门宴上 ,卫士樊哙 听说刘邦 生 命 受 到 威 胁 ,用 盾 牌 撞 倒 卫 兵冲入营门 ,项 羽 “按剑而跽 ”,问道 “: 你是干什 么 的 ?”项 羽 不 明 来 由 ,心 下 一 惊 “, 跽 ”与 “按 剑 ”是同时 产 生 的 下 意 识 准 备 起 身 自 卫 的 动 作 跪坐式容易导致疲劳 《 韩非子 ·外储说 左 上 》 中 说 晋 平 公 向 叔 向 请 教 事 情 ,平 公 “腓 (小腿肚 ) 痛足痹转筋而不敢坏坐 ”,晋国百姓 得知后都夸奖平公有礼貌 上面所说的跪坐 式 ,只是古 代 中 原 汉 民 族 在 要 讲 究 礼 貌 的 场合 合乎规矩 的 坐 姿 ,并 不 是 说 古 人 不 采 取 别 的坐姿 膝盖着地的跪坐式毕竟远不如臀部着地舒适自 如 ,有 利 于 放 松 下 肢 。
臀 部 着 地或 着物 , 两 腿 前 伸 , 就 是 我 们 今 天 通 行 的 坐 姿 ,古人叫做 “踞 ” 成语有 “虎踞龙盘 ”“, 踞 ” 与 “蹲 ”的 不 同 就 在 于 “蹲 ”时 臀 部 不 着 地 《 史记 ·高祖本纪 》 记载郦食其求见刘邦 ,刘邦 正 “踞 床 ”,让 两 个 女 子 洗 脚 正 因 为 是 臀 着 床 ,脚才可能 洗 ; 也 正 因 为 此 ,就 是 不 礼 貌 的 举 动 不过平 时 刘 邦 也 是 很 有 坐 相 的 ,如 刘 邦被楚困于荥阳 ,韩信派使者致书请为齐王 , 刘 邦正在 怒 骂 “, 张 良 、 陈 平 伏 后 蹑 汉 王 足 ”, 刘 邦醒悟 ,连 忙 改 口 派 张 良 去 立 韩 信 为 齐 王《 ( 汉书 ·韩 信 传 》 ) 如 果 刘 邦 还 把 脚 伸 在 前 面 ,张良 、 陈 平 就 无 法 蹑 其 足 而 暗 示 了 《 淮 南子 ·说山训 》 “: 以非义为义 ,以非礼为礼 ,譬 犹裸走而追狂人 ,盗财而予乞者 ,窃简而写法 律 ,蹲 踞 而 诵 诗 书 ”可 见 “蹲 ”“踞 ”都 是 “非 礼 ”。
还有一种更不规矩更随意的坐法叫 “箕 踞 ” 《 礼 记 ·曲 礼 上 》 告 诫 说 “: 立 毋 跛 ,坐 毋 箕 ”唐孔颖达 疏 “: 箕 谓 舒 展 两 足 ,状 如 箕 舌 也 ”“箕 ”是 簸 箕 ,是 用 竹 篾 或 柳 条 编 成 的 器具 ,三面有边沿 ,一面敞口 “箕 ”是专就两腿 的姿势而言的 ,两腿不并拢而张开就是 “箕 ”;“箕 踞 ”指臀部既着地或着物 ,两腿又张开 ,其南昌大学学报 (人社版 ) 1999 年·128 ·实 “踞 ”在地上时双腿自然就张开了 ,就是 “箕踞 ”,这真 是 十 分 随 意 而 又 不 雅 之 至 《 三 国 志 ·简 雍 传 》 说 简 雍 性 情 放 达 不 羁 “, 箕 踞 纵适 ”《 ; 庄子 ·至 乐 》 记 庄 子 妻 子 去 世 ,庄 子 “箕 踞鼓盆而歌 ”,这都是旷达不拘小节 电视连续剧 《 孔子 》 中 有 一 个 不 大 引 人 注 意 的 细 节 : 子 路求学时 箕 踞 用 餐 ,一 位 同 学 过 去 用 竹 枝 拨 拨他的脚 ,子 路 反 应 过 来 ,随 即 改 为 正 坐 。
作 为孔子 的 学 生 ,箕 踞 是 不 雅 观 的 《 论 语 · 宪 问 》 记载 名 叫 原 壤 的 老 朋 友 箕 踞 等 待 孔 子“( 夷 俟 ”) ,孔 子 大 发 脾 气 说 “: 你 年 幼 时 不 懂 礼 节 ,长大了 毫 无 建 树 ,老 了 还 白 吃 粮 食 ,真是害人精 ”“( 老而不死是为 贼 ”) ,并用手杖敲 他的小腿 古 代 北 方 民 族 和 南 方 民 族 中 “箕踞 ”本是传统的坐姿 《 淮南子 ·齐俗训 》 就说 “胡貉匈奴 之 国 ”“披 发 箕 踞 ” 《 汉 书 ·陆 贾传 》 记尉佗平定南越 ,汉高祖派陆贾赐尉佗印为 南越 王 , 陆 贾 到 南 越 后 , 尉 佗 “箕 踞 ”会 见 他 ,原因 是 “居 蛮 夷 中 久 ” 被 陆 贾 数 落 了 一 顿 ,于是赶紧改为坐姿 ,连连道歉 有他人在场而箕踞 ,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 , 史记 ·田叔 列 传 》 记赵 王 张 敖 持 案 进 食 ,十 分 恭 敬 有 礼 , 刘 邦却有 意 “箕 踞 骂 之 ” 如 果 是 女 子 ,箕 踞 和踞都是不允许的 《 韩诗外传 》 说孟子妻子独自一人在家 “, 踞 ”,孟子进门看到后就告诉 母亲说这妻 子 无 礼 ,要 休 弃 她 。
母 亲 问 为 什 么 ,孟子说因为她 “踞 ” 倒是孟子母亲开明 , 她认为这不是媳妇无礼 ,而是儿子无礼 ,因为 礼 制规定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 将 入户 ,视 必 下 ” 孟 子 妻 子 虽 未 被 休 弃 ,但 由此可见踞姿的严重性 踞 和箕踞 ,从 人 类 进 化 史 与 民 俗 学 的 观 点 论 ,实际上 是 早 期 人 类 在 坐 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