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29.13KB
约55页
文档ID:47187250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1/55

化学化学1 1教材内容体系教材内容体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化 学 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 矿 物 到 基 础 材 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1》模块教材的内容体系专题与社会生产生活 的联系学科知识体系专题一:化学家眼 中的物质世界用化学家的眼光看世 界学习研究化学 的方法思路专题二:从海水中 获得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 、矿物、空气有关 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无机元素化合 物知识 专题三:从矿物到 基础材料专题四:硫、氮和 可持续发展必修必修1 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1. 明确本专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2. 明确本专题编排的目的意义 3. 明确本专题教材编写的特点 一、教材编写思路主要内容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2)物质的量 (3)物质聚集状态 (4)物质的分散系(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常见物质的检验 (3)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 变 (2)原子的构成对宏观物质 的基本认识化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对物质微观 结构的认识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 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四种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反应的 定量关系) 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 质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 质的分散系(胶体、电解质、电离 方程式)。

1-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 萃取、蒸馏、层析)-→ 物质的 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物 质的量浓度,配制,滴定分析)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化学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构 成(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最外层 电子关系、核素与同位素)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 和应用,化学家采用 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 分类,研究不同种类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对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还是化学家新合成的 物质,化学家首先将 他们分离提纯,然后 对其结构、组成、性 质等进行实验研究化学家需要通过定量 研究的方法,研究物 质的组成和物质的转 化关系等化学家通过假说一模 型一实验一假说的方 法研究物质的结构, 特别是研究原子的结 构编排意义编写特点 难点分散 新旧融合 体验过程 1.对教材的整体设计的理解2.教材主要栏目与功能分析3.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各栏目二、教材各单元专栏分析继承传统与体系创新; 打好基础与提高延伸; 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 知识呈现与活动设计; 归纳整理与探究开放; 课时限制与知识容量教材整体设计立足学科与展现价值观整合协调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三维学习目标融合: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课程结构―――在统一教材理念的下凸现各个选修模块的 特征,为适应不同兴趣、需要的同学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学 习水平。

内容组织―――把握化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将学科知识体 系和研究方法相融合,实现知识与方法的双重教学任务 价值体现―――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知识 的应用,力求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需求价值 呈现方式―――利用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在内容深广度 上注意与初中、高中其他模块的衔接,给予核心化学知识 以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生长点 学习形式―――追求生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教材编写 中设计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为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 元化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形式 栏目功能分析 【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 【整理与归纳】【问题解决】 【你知道吗】【习题与实践】 【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调查研究】 【化学史话】【拓展视野】【资料卡】创造性的利用栏目 信息提示、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料 、回顾与总 结等栏目的功能--适时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习;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科学探 究)、交流与讨论(思考与交流)栏目的实施--组 织学生回顾、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操作、分析 、设计);调查研究(实践活动)、问题解决(学与问)、练习 与实践等栏目的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 应用所学知识。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2)物质的量;(3)物质聚集状态;(4)物质的分散系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2.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四个角度的分类物质聚集状态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纯净物的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非)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液体和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不同聚集态物质的结构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计算胶体的性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本单元内容揭示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3.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编排意图 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 认识宏微观的相互转化 对初中知识总结和深化 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4.本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 相互转化关系; (2)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 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3)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初步学会 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 要性质和应用; (5)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 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 见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 意义;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 l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 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l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 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l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 化的本质 l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 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 学的重要作用5.本单元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基本要求 ①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 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 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根据 物质的导电状况等进行分类,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 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②认识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影响气体体积 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④能用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⑤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 特征和鉴别方法 ☆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发展要求: ①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③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不宜拓展提示: ①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断,不要对其它概念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 扩展,也不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 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 ②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 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6.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思考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转化 ☆ 氧化还原反应 ☆ 物质的量 ☆ 摩尔质量 ☆ 物质的聚集状态 ☆ 分散系 ☆ 课时安排建议: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课时) 物质的量(1.5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1.5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变化 1课时 物质的量 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2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 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 个人建议课时7.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合理控制教学难度(2)做好各类知识衔接(3)精心创设问题情景(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物质的检验 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性分析某些离子的检验物质提纯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定量分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测定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3.本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重结晶、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 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 (3)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 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定量测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 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课程标准要求 l 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 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 、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l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l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 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本单元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基本要求: ①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②初步学会NH4+、Cl-、SO42-、Na+、K+的检验方法,能用离 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常见物质的组成。

③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 能,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 作用 发展要求: ①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一般原则 ②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溶液中化学反应中的计算 不宜拓展: ①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②把物质、离子的检验过于具体化5.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思考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常见物质的检验 ☆ 物质的量浓度 ☆ 关注实验能力 ☆ 课时安排建议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1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1课时 溶液的配置与分析 2课时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 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 个人建议课时6.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1)做好复习指导工作(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3)帮助做好归纳总结(4)指导设计简单方案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原子的构成1)教材编写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 分子等微观世界; 另一方面为后续专题中有关钠、镁、氯、溴等元素及 化合物内容的学习作准备。

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2)明确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及主要观点 道尔顿 结构模型汤姆生 结构模型卢瑟福 结构模型波尔 结构模型原子是不能再分 的粒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 的各种性质和质 量都相同; 原子是微小的实 心球体原子是一个平均分 布着正电荷的球体 ,带负电的电子镶 嵌球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