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22KB
约6页
文档ID:413367372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_第1页
1/6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一、黑膏药的详细制作过程黑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 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 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膏药的外治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消肿止痛、拔毒生 肌此外,膏药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因为通过外贴,它可以透皮吸收,直接作用 于病痛部位,是治疗风湿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痛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口服 药更好 根据本人多年学习黑膏药并总结治病的经验加以整理成为此文,凡医 学爱好者认真领会勤以习练会很快就能掌握一)黑膏药的制法: 此为纯手工制作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的膏药质量很好一、器材1、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2、450°C温度计一支3、铁勺、 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 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 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 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 9、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木棍数根, 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 等木作燃料。

11 、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二)、药品 1 、植物油:小麻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 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 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 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为最好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 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 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 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 薄片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疗效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 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否则,前者将受高温 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 后掺入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制作细料 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 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 油和漳丹有直接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 像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手干裂,故应采用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 油等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 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胡麻油虽不 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 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 除去杂质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 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水分也可炒后细筛, 或在熬膏时酌情增加用量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 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二般春 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下 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两种: 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 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 程因此,大火(武火)能力顺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的时间缩短。

2、 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的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 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 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 件及操作者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 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C左右,水会很快蒸 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 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 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 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五)、 膏药熬制中的“老”与“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 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难揭下所以膏 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如果膏药熬 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 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六)、熬膏药在房内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

(七)、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 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一)用 油煎取药物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 毫升),入锅内 加热熬至40—80°C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 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 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煎熬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2.根 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分批入油中煎(漳丹和细料除外),先将大根、 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 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 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香窜药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 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 入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 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后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 地撮取药物有效成分这—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 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

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 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0—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C左右但 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的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 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 10 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人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 细将滤过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 需5—6 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 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 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 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 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煎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 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3—5分钟(此时的温度一般在300—360°C上下) 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以发生的烟色来判断 成否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 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还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

时间约 1—2 分 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 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 丹与药油充分产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 5 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夏季每500 毫升油 用漳丹 240 克,冬季用 120 克,秋春两季用 210 克为宜,如因丹不纯可酌情增 加、夏季用至300 克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 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 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 褐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 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 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 示膏药已成这时倒入少量冷水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 强搅动5 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适中的方法:(1) 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 需再熬。

2)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 的则为太老,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 倒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 浸泡 3—7 天,并每日换新水以除去火毒,这是制作膏药的最后环节、不拔火毒 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或造成疾病更加严重 8.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潮湿 或太阳下曝晒,应放人敷有滑石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可很长时间不会变质 膏药的摊涂(一)膏药的被子有方形与长方形两种摊涂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 形两种,直径为一寸到七寸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布纸 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两层有韧性的柔纸,以防止渗漏弄脏衣服三)摊涂膏药方法: 把膏药被子准备好,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受热均匀,温度为70 -90 °C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涂膏药时要由中央慢慢向四周摊涂为好,最后对 折即可四)用时可将膏药在小火上烘软,敷于患处即可 (有熬制后遇问题不明白者,可留言,互相交流二. 总结制膏药歌诀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 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揭开即起不粘。

三. 熬黑膏药的注意事项1、 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2、 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 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3、 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 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贴用方法尽管不同膏药的具体作用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原理却都是以舒筋活络、 活血化淤为主从现代药剂学的分析来看,当膏药贴于皮肤时,药物会通过对皮 脂的溶解作用,和对角质层的软化作用,透过毛孔到达真皮层、皮下组织,然后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从方剂的组成成分来看,膏药使用的配料大多味道比较浓重,因而膏药 一般味道刺鼻这是因为,味道浓重的药材渗透性较强,能使膏药发挥出较强的药理作用膏药最好不要通用,因为即使其组成成分相近,但不同膏药还是有其功 效偏重的,所以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如果是因风寒而引起的慢性腰痛或跌打损 伤等,可用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或是使用药效更强的辣椒膏如果是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硬结不消、红肿疼痛或久溃不愈,则应选用拔毒膏。

附:支气管哮喘膏处方麻黄100克,白芥子100 克,甘遂100克,玄胡索90克,细辛50克,小麻油800 克,红丹380克(备用),麝香2克主治:支气管哮喘贴膏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