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 【作者】程 琼 【关键词】 语文 课程资源 类型 特点 开发 【指导老师】李良品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及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这次课程改革提出的崭新课题课程资源”就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1] 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空间分布、呈现状态及其载体形式来看,语文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充分利用上述种种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才能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虽然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在进行开发与利用,但他们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开发与利用,对课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限于多媒体—幻灯片式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应予以重点开发则基本未涉及到,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形式呆板、气氛沉闷、创新不够,使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社会,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民族语文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 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语文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必要条件,它包括语文教科书以及其它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堂、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2] 可见,语文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只要利用得好,语文课程足以成为最鲜活、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课程虽然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但他们只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看,语文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其特点是在于能够成为该课程目标实现的素材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等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而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现实中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两者并没有截然的区分界限,随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互联网等既包含素材性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资源[4] 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看,语文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学校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属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堂、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超出学校范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属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校外的图书馆、展览馆、少年宫和各种文化设施等[4] 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看,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形式和非生命的载体形式语文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语文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专职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此外还有能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及其它社会人士,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他们同时还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语文教师尤其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语文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全靠他们发挥主导作用在这样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经验、教学能力素养、情感素养也成为了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3](P115)语文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形式泛指素材语文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主要表现在各种各样的课程实物形式从课程资源的性质看,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名山大川、春夏秋冬、日月交替、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象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应用于语文课程可以开发的社会课程资源也同样丰富多彩[1] 从课程资源的物理性质及呈现方式看,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1] 从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看,语文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可见性资源,即能感观的实物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参考资料、学习材料、图书馆等等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情感、体验、价值观等[1] 从其它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类型但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分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融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族众多,文化特色不同,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突出学校特色,显现教师的个性。
而多种不同的分类为我们认识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语文课程资源二 不同类型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 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已呈现关涉多极、空间无限的样态,可以说,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从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状况看语文课程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由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所以一切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社会与自然资源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从类型上看,有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宇宙空间、山川湖泊、动物植物、矿产资源、乡土地理、自然景观等;社会生态资源,包括各类机构、生产部门、服务行业、生产生活经验民风习俗、人文景观、网络资源等这些校外课程资源不仅丰富多样,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校外课程资源同样是发展变化的以山川湖泊为例,它的景致不仅多彩多姿,而且变幻无穷,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身临其境,用多种感官感受它的壮丽,在与山水景致的互动之中会有更多的教育资源随着学生的感悟而生成,使学生在喜悦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传统的语文课程构架,因其教科书本位的特征使得上述校外课程资源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在目前和未来的语文新课程构架中,校外课程资源必然显现出其越来越强劲的课程激活力和生长性[4] (二)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可加工与易转化语文课程资源并非可以直接成为语文教育课堂,它只能是被选材料,只有在经过教育学的加工且付诸有效实施时才能成为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课业相关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其“可加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文本、资讯的内容改造方面例如:以表演的方式,使“素材”发生变换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易转化”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素材形态和形式的转换例如:影视作品、艺博参观、春游、野炊等可以转化为作文教学材料语文课程素材性资源的加工与转化主要在于“为”与“不为”,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本身可以较为直接地构成课程有不少可以在实施过程中经由信息发送主体的内部加工直接进入课堂,还有一大部分则通常只需由课程组织者策划、导向便可以全程随机进入、随时使用,不断更新[4](三)教师是集条件性和素材性课程资源于一身的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的条件性资源,首先,担当着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角色,教师的教学形象、言语形态和语言能力、人格力量和情感品质,是传输语文课程信息,达成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情感的熏陶者、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其次,教师对于各类各种资源的发现、鉴赏、开发、改造、利用的识见和能力更直接决定了教师所在班级语文课程资源的应用效果面对同样的信息、相同的文本、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学生的课堂思维表现,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同时,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素材性资源,语文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涵养了丰富的情感、练就了过硬的教学技能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习和接触的对象,能够成为现实的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自身的教学语言构成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一类的教育教学品质有教师的学养、智能、知识,由教师的学历、学力,由教师的审美经验、情感经验、教学经验所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即课程素材、即已加工了的课程资源;在日益重视课程资源的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教师要素”正待关注和研究[4] 三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有着积极深刻的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及语文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与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一)合理开发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毋庸置疑,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主导作用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其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而忽略了它在整个语文课程资源的中心地位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思考且有所感悟和体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5]2、语文教师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教师自身课程资源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语文教师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与语文课程,并且能成为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那些资源语文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学习和接触的对象,能够成为现实的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包括教师的知识资源、情感资源与技能资源等首先,对语文教师知识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它们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资源又包括:语文基本知识、语音知识、文学知识语文教师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知识不一定要全部在课堂上系统的讲述出来,而是作为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它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时候,它作为教材或教学内容的拓展,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的知识当然,语文教师不可能是各个学科的专家,每个教师自身所蕴含的知识资源各不相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就是可取的其次,对语文教师情感资源的开发情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其中,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就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对语文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对学生高尚情操和个性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师情感中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为主导,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为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
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与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积极的情感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将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