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工信委新闻稿件三审三校制度1. 什么是三审三校三审是指责任编辑(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均可担任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或副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二审),社长或总编辑或者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三审)三校(音sān jiào),也称终校,出版界术语,意指第三遍校对书稿,是通读前的最后一次校对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三审三校制规定了各级审查的具体内容它不仅可以实现对稿件的客观公正评价,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编辑缺乏知识和疏忽而造成的错误,有助于严格控制稿件的质量扩展资料: 三校的校对方式: 1、人工校对 传统的校对方法完全依靠人工来校对手稿 2、电脑校对 目前,许多出版社使用黑马校对软件进行三次校对打印机返回的三份校样均为计算机校样,主要是校正后的误差在打样上手工标注计算机打样的错误,并检查第二次打样的更正是否正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审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校2. 三审三校三审——原稿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副总编)终审其目的是提供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交出版科发排。
三校——书稿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除重点图书外,许多出版社第三次校对后的校样,实际上就成了终校样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3. 三审制的基本要求与程序是怎样的审稿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时的审稿制度根据1994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规定,凡是选题需要进行专项报批的,其稿件也必须按规定送交国家有关部门审读,出版单位必须认真执行这一制度另一种就是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通常简称“三审制”的审稿制度这里所说的是后一种审稿制度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指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有关出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历来对此有明确的规定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再一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二、三审制的程序三审依照初审一复审一终审的次序循序递进;下一审级对上一审级负责并以本审级的意见为上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上一审级对下一审级制约并以本审级的意见对下一审级的审稿结果作出评判与补充只有三审通过以后,稿件才能正式进入加工整理阶段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一些灵活处置:如某些选题涉及重大原则问题或敏感问题,有些稿件内容过于复杂,一般过程的三审并不能够妥善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应该增加审次或审稿人数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制度的分级审读的三审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持,绝不容许开任何减少审级的“口子”;每个审级的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随便取代三、三审制的作用就程序而言,从编辑到编辑室主任到总编辑的三审制具有由初级到中级到高级的递进特点,而这种递进又同时兼具下一审级服从上一审级、上一审级制约下一审级的特点;就目标而言,因为三审制中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所以也就具备了上一审级督察下一审级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这些同时具有的特点,也就体现了三审制的作用: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的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4. 什么是 “三审三校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编辑、校对、激光照排等诸多环节为了提高编校质量,许多出版社加大力度,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出版界最流行的编校模式是“三审三校一通读”,整体效果是好的三审——原稿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副总编)终审其目的是提供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交出版科发排三校——书稿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除重点图书外,许多出版社第三次校对后的校样,实际上就成了终校样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一通读——这里说的通读,是指由责任编辑通读清样它实际上是校对人员“三校一读”程序的变迁,以责任编辑的通读代替了责任校对的通读责任编辑在通读中没有发现错误,就签字“付印”;若发现清样中仍存在一定错误,就签字“改后付印”也有一些出版社让责任编辑直接通读终校样,交照排人员改样后,再由责任编辑在微机荧屏上逐一核对“灭红”情况,然后出付印软片或硫酸纸片样。
从这种编校模式的流程可以看出,编校质量的控制线,最后终止于通读清样这个环节上出版流程: 文稿修改→三校三审→定稿签字→排版→校对清样→封面版式设计→出胶片→印刷装订→出版发行5. “三审三校”是什么意思尊 敬 的 老师 您好 , 我 是聚 华 出 版的 李 编 辑 , 很高兴为 您 解答三 审 — — 原 稿 由 责 任 编 辑初 审 ,编 辑室 主任 复 审,总 编 (副总 编 )终 审 其目 的 是 提供 符 合 “齐 、清、定” 要求的 书稿, 交 出 版科发 排 三 校 —— 书 稿发 排出样时,先 由 照 排 人员 毛校,然后出初 样,送 校对室 校 对校 对 人员 对初 样一般是一校、二 校连校(由 不同 人) 初样 经 两校 后 , 称 为“ 一 校 样 ”一 校 样经 照 排 人 员 改 样 后 出 样 , 交 校 对 室进 行 第 三次 校 对 按照 《 图书 质 量 保障体系 》的规定, 校 对人 员 第三 次 校对后,责任 校 对应 负责 校 样的 文 字 技 术 整 理 工作 ,监督 检 查 各校次 的质量,并负 责 付 印 前 的 通 读 工 作除重点图 书 外 , 许 多出 版社 第 三次 校 对后的 校样,实 际 上 就 成了 终 校 样 。
终 校 样经照 排 人员 “灭 红纠 错 ” 后 出 的新 样 , 就 是清样 6. 三审三校三审——原稿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副总编)终审其目的是提供符合“齐、清、定”要求的书稿,交出版科发排三校——书稿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除重点图书外,许多出版社第三次校对后的校样,实际上就成了终校样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