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4.50KB
约56页
文档ID:414031627
别墅砖混结构统一做法_第1页
1/56

别墅砖混构造统一做法 (本人只有这些了,需要所有的朋友让二楼的朋友发一下吧)别墅砖混构造统一做法1.1. 设计总则1.1.1 构造体系采用砖混构造1.1.2 常用的承重砌体为烧结一般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混凝土多孔砖等承重墙厚度一般为240或以上,其他120厚墙、轻质墙等作为隔墙,不能承重,其用材可觉得轻质砌块或与承重墙相似1.1.3 建筑层数一般为地下一层、地上一至三层地下室也许局部取消(别墅项目一般不会完全取消地下室);上部构造局部也许有错层,如车库、通高客厅等(此时特别应注意层高及高厚比规定)1.1.4 除基本部分外,波及上部构造的重要规范涉及:《砌体构造设计规范》GB 50003-《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 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1.1.5 开始设计任务之前,应注意理解项目所在地的场地条件、自然条件,如风雪、地震、场地土类型、承载能力、场地坡度(原始地坪、后期景观)、地下水位等1.2. 构造布置在进行构造布置之前,应当细致阅读理解建筑图,理解如下内容:(1) 房间功能组合(理解各房间的用途分派、主次辨别、交通组织等);(2) 重要的楼面、屋面、外墙做法(用以拟定面层厚度、荷载等);(3) 设备规定(理解管井、留洞、集水坑、集水沟、卫生间垫层)1.2.1 承重墙布置砖混别墅中,由于使用功能的规定,承重墙体往往有诸多不能上下对齐,应积极思考,并与建筑专业协商:局部根据构造需要变化墙厚及功能(将部分120隔墙改为240承重墙,或将某些240墙改为120隔墙)、变化部分墙体位置等,满足如下原则,以达到较好的受力性能:(1) 各层承重墙尽量对齐;(2) 尽量形成闭合布置(局部不能闭合的位置设立构造柱予以加强);(3) 两方向上的承重墙间距基本合理(4~6米)。

4) 注意墙体高厚比,特别是层高较高的车库、通高客厅、有斜屋面的顶层可以考虑减小横墙间距和设立圈梁、构造柱予以加强1.2.2 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立重要根据两个原则:构造规定和计算需要设计之初根据构造规定设立,建模计算后再行增长1.2.2.1 构造规定(1) 《抗震规范》中有关规定设立,如外墙阳角、大板周边、大洞口周边等;(2) 承重墙布置中觉得需要设构造柱加强的位置,如墙中大洞口两端、单片墙端等;(3) 大跨度梁端部、悬挑梁根部、抬墙梁(如下称为框支梁,为描述以便但应注意与框剪构造中的框支梁是不同的支承框支梁的柱相应称为框支柱)端部等集中力较大的部位,如果圈梁作用局限性,一方面考虑设立梁垫,再考虑设立构造柱;(4) 觉得设立构造柱便于解决的部位,如窗间不不小于400的砖跺、错层部位的墙角等;(5) 其他觉得需要加强的部位1.2.2.2 计算规定整体建模计算时,局部也许会浮现抗震验算、受压验算、局部承压验算不满足等状况,此时根据需要增设构造柱1.2.2.3 截面尺寸(1) 构造柱一般为240*240,局部小砖跺改为构造柱者,尺寸按建筑图。

2) 局部框支柱截面应根据荷载、框支梁截面及跨度、层高等因素拟定1.2.3 梁板布置 平面梁板的布置应结合在一起考虑,共同支承楼屋面荷载、墙体荷载(涉及非承重隔墙和承重墙),满足使用功能和观感规定1.2.3.1 承重墙每层楼面处设圈梁,梁宽同墙宽,梁高一般按如下几种状况拟定:(1) 一般状况下为2402) 满足圈梁两侧楼板连接的构造规定(例如有一侧降板时,圈梁高至少应至低板底面)3) 圈梁下洞口较大、或者洞口处有集中力落在圈梁上时,应计算圈梁受力及配筋,不能简朴按照构造配筋4) 屋面山墙尖顶较高时,可以考虑在窗顶标高加设一道圈梁5) 建筑立面、墙身有特殊规定期,圈梁布置须结合立面及墙身1.2.3.2 不落地的承重墙,优先考虑在底层设梁整体抬掉,如荷载、跨度过大,可以考虑按照框架构造的做法,每层设梁抬,仅支承本层楼面荷载及墙荷载(此时宜结合承重墙布置,与建筑协商,将梁上墙体改为120隔墙,以减轻荷载并明确受力),但底层梁的受力及配筋应予以放大应注意上部墙中与否有竖向排烟道等影响设梁的状况对于但愿后砌的240墙,图纸上必须明确注明。

1.2.3.3 其他楼面梁板布置,应在保证功能规定的状况下,充足发挥板的作用,简化梁的布置(不必拘泥于有墙处必设梁或大面积板下必设梁),并能均匀传递楼面荷载到承重构件上,避免过于集中1) 注意梁下房间功能及净高规定,控制梁高斜屋面最低点梁下净高应注意检查(梁高注意倾斜度的影响)2) 部分大板位置根据下层房间功能规定可考虑不设梁(有时是不得设梁),而采用厚板3) 局部小板上隔墙可考虑直接由板承受,有时无梁大板上也也许要抬许多隔墙这种状况下,计算梁板时应将隔墙荷载予以折算,见计算部分对于异形板,可以采用有限元程序单独计算4) 梁宽与梁下的墙宽不同步,应考虑偏位方向对使用的影响5) 个别梁根据规定需上翻(不容许下挂、有条件上翻)6) 管道井周边一般不做梁,加筋要在图中示意并加以统一阐明;大洞口(涉及贯穿的狭长洞口)或洞口边墙体较多时宜在洞口边设梁7) 车库顶梁注意考虑车库门卷帘启动及设备安装8) 坡屋面上不是一定要在屋脊与折板处布置梁9) 坡屋面上主次梁搭接处,应考虑屋面斜度、使次梁可以搁支在主梁上。

如果浮现次梁下挂,应注意补充节点做法,如设立吊筋等10)斜屋面梁随屋面弯折时,遇持续小折角宜直接拉通,设计图中给出具体原则及做法示意图1.2.3.4 梁截面拟定(1) 如建筑墙身立面有规定,按建筑2) 梁宽一般为240,个别小梁宽度可为120 (3) 梁高一般可按跨度取值,见下表:分类 简支梁 持续梁 井字梁 悬挑梁 框支梁梁高 1/12~1/15L 1/12~1/20L 1/15~1/20L 1/5~1/7L 1/6L阐明:(1).L为梁的计算跨度2).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大值,必要时要验算挠度和裂缝宽度3).梁跨度较大时,可以考虑受压区现浇板的有利作用 初定截面后计算,最后梁的配筋率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1.2.3.5 板厚度拟定(1) 一般状况下,楼面板厚度根据跨度取值当两向跨度比为2时,板厚可取短跨1/30,当两向跨度比为1时,板厚可取短跨1/38,实际板厚可以据此内插值拟定2) 除常规楼板自重及使用活载外,板面如有垫层或抬隔墙时,板厚合适增长。

对于按第(1)条计算板厚已超过80mm的板,可以粗略按如下措施估算:垫层荷载或计算板配筋的隔墙折算荷载每增长1kN/m2,板厚大概增长8~10mm(最后按照实际跨度及边界计算调节)】3) 板厚一般不少于100,地下室顶板厚度一般不少于120,屋面板一般比同跨度楼面板厚20、且一般不少于1204) 对于大板周边的小板,与大板的板厚差宜控制在40mm之内5) 初步拟定板厚之后,根据板四边支承条件计算,根据配筋再予以调节1.3. 构造建模及计算基本流程:用PMCAD建模、输入梁墙荷载;输入楼面构造布置;输入楼板荷载;进行砌体抗震整体验算;梁配筋计算其实,建模计算的过程与构造平面布置图是关联的,基本环节为:初步布置平面、建模计算、调节平面、调节计算等地下室底板与否作为一层建入模型,由基本形式拟定如果底板荷载直接由土承当、不计入基本,则不建1.3.1 材料选择1.3.1.1混凝土:±0.000及如下一般用C30,以上用C251.3.1.2 钢材:Ⅰ级钢限于6、 8;Ⅱ级钢限于直径10,12;直径14及以上用Ⅲ级钢(合用杭州地区,其他根据地区状况拟定)。

1.3.1.3 墙体材料(涉及承重墙及非承重隔墙)根据项目拟定,一般为:(1) 对于砖砌体,±0.000如下、无地下室部分采用MU1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其他均采用MU10混凝土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体施工控制质量为B级2) 对于轻质隔墙,采用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简称AAC)砌块密度级别取B06级、强度级别取A5.0级(考虑装修规定较高)1.3.2 荷载计算(以杭州桃花源项目为例)1.3.2.1 墙体恒载(1) 240砖墙:4.8 KN/m2 (无外贴石材)、5.2 KN/m2 (有外贴石材)对于承重墙,计算模型中输入墙体容重时考虑抹灰荷载的折算2) 120砖墙:3.0 KN/m2(双面粉刷)(3) 120轻质隔墙(容重≤8KN/m3):1.2 KN/m2(两面批腻子)、1.6 KN/m2(一面批腻子、一面抹灰)、2.0 KN/m2(两面抹灰)建议统一按2.0 KN/m2考虑,即容许双面抹灰4) 如果设计项目中商定120隔墙采用轻质隔墙,则在局部厨房、卫生间等处仍应考虑也许采用与承重墙相似的砌体,以便挂热水器等重物,墙荷载取值应予注意。

1.3.2.2 板面恒载(1) 一般荷载涉及构造板自重、面层、板底抹灰、吊顶建议仅计算附加板面恒载,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便于调节)2) 一般面层砂浆或垫层的容重可取20 KN/m3,厚度按建筑图板底抹灰可取0.5kN/m2,吊顶可取0.3kN/m23) 屋面或露台等部位,保温防水面层总恒载根据建筑做法分层计算累加4) 斜屋面应取总恒载按坡度进行换算如果由程序自动计算板自重,此时应注意程序不会自动对板自重部分进行换算1.3.2.3 板面隔墙荷载折算板面有隔墙时,计算梁(含整体构造计算)、板配筋时应对隔墙荷载进行折算,可按如下措施:(1) 单独计算板面恒载g1、活载q1;(2) 计算板面上所有砖墙重量,按面积平均为面载g2;(3) 计算梁、整体抗震验算时,板面荷载取(g1+g2)、q1;(4) 计算板筋时,根据砖墙在板上的居中限度,近似取(g1+1.5~2.0g2)、q1,墙体在板中部集中者取大值(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5) 如果板上为单片、无洞口的通长墙,仅1/3墙荷传至板上,其他直接传至两端梁。

1.3.2.4 风载、雪载,按照荷载规范取值,重现期50年1.3.3 砌体构造抗震验算1.3.3.1 参数设立:砌体构造类型中,构造类型为砌体构造,楼面类型为刚性,地下室嵌固高度可输入地下室高度(如为敞开或半敞开地下室,此值应减少,或直接输0),墙体自重可取22kN/m3 其他指标,地震烈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