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理学重点知识脉络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2KB
约4页
文档ID:8280609
法理学重点知识脉络_第1页
1/4

一、法理学重点知识脉络 在综合理论考试中,法理学所占比例较大,总分数为 60 分综合近几年考试情况,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应作为考生复习的重点 (一)基本概念 1.关于法的一般原理的基本概念 主要有:(1)法律与法律规范;(2)法的规范性与概括性;(3)法的历史类型与法系;(4)成文法与不成文法;(5)实体法与程序法;(6)一般法与特别法;(7)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8)公法与私法;(9)普通法与衡平法;(10)制定法与判例法;(11)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12)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13)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14)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规范;(15)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 2.关于法的创制的基本概念 主要有:(1)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2)法的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3)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4)法律调整对象与法律调整方法;(5)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6)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7)地方性法规与地方规章;(8)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9)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 3.关于法的实施的基本概念 主要有:(1)法律效力与法律溯及力;(2)法律意识、法律心理、法律思想体系;(3)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4)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5)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6)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7)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8)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9)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0)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11)确认式法律事实与排除式法律事实;(12)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13)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14)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

对以上基本概念,考试时可从选择题和判断题的角度进行考察 (二)基本原理 1.关于法的一般原理 主要有:(1)法的形式特征及法的本质特征;(2)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与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3)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相互关系;(4)法的局限性;(5)两大法系的区别;(6)法律原则的作用 2.关于法的创制的基本原理 主要有:(1)法创制的基本原则;(2)法创制的基本程序;(3)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 3.关于法的实施的基本原理 主要有:(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特征);(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相互联系;(4)法律责任的构成;(5)归责遵循的法律原则;(6)法治观念与法治原则;(7)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区别;(8)法与道德,政策的关系 对以上基本原理,考试时可从论述和分析题的角度进行考察 二、法理学考试中易出错点 下列地方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混淆,复习时要注意分辨,以免选择、判断题上丢分过多: 1.法的特征与本质方面不能混同 2.习惯与习惯法不同,二者在阶级性、强制性及约束力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3.中西法律传统,在六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4.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关系,而不是行为、思想关系、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对此应能正确区分。

5.我国的法律在性质上与过渡时期(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社会主义时期相适应,注意不同阶段的区分 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和更替的条件(社会革命)有所区别,不能混淆 7.法的构成要素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并不相同,注意分辨 8.在实例题中区分法律规范的不同种类,尤其注意种类之间有一定的交叉 9.注意区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的种类与法律体系的框架 10.法的分类有一般分类与特殊分类,注意分类标准与结果之间的对应性 11.在实例题中注意区分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平权型与隶属型关系,注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性 12.区分法律规范、法律条文、部门法之间的关系,部门法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二、宪法学重点知识脉络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宪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历史发展和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范、宪法和宪政、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等内容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宪法学的基础 1.宪法作为特定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的基本特征,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决定宪法根本法地位的三个因素,即内容的根本性、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2.宪法语词虽然在古代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但是近代意义的宪法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背景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是宪法产生的经济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是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是宪法产生的思想原因考生应当掌握早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宪法产生的基本情况对其中的世界宪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宪法性文件及其产生的年代必须记住 3.自 1949 年以来我国共通过了 5 部宪法性文件,即 1949 年 9 月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现行宪法即 1982 年 12月 4 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对现行宪法所进行的 4 次修正的主要内容是考生背记和理解的重点 4.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宪法所进行的归纳和划分类别的活动。

考生应当重点掌握资产阶级学者对宪法所进行的形式上的分类,包括分类的标准(如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其主要是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分类标准,其主要是制定,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的分类标准为制定宪法的机关)、依据不同的标准所进行的宪法分类的含义(即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的含义)、不同国家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依据不同的标准应当归入哪一类这种形式上的分类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它不能揭示出宪法的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将宪法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列宁根据宪法是否与现实相一致为标准,将宪法分为虚假宪法与不虚假宪法 5.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宪法与实施宪法的基本准则和精神 从世界各国的宪法和宪政实践来看,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考生应当掌握这几个原则的来源、基本内容、在宪法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本质上的差异 6.宪法规范的含义主要特点必须掌握。

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构成单位,是宪法的载体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宪法关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所调整的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二是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方为国家和国家机关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7.宪政是宪法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宪法的生命所在,没有宪政,宪法就是一纸空文 考生必须掌握宪政的含义、特征以及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在我国,实行宪政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和首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应当具备的五个条件,考生应当了解和掌握 8.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是宪法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环节 考生应当掌握宪法实施的含义及基本构成以及法律冲突机制的含义表现与解决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考生必须掌握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含义,知晓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并非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由有权机关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考生应当知道我国宪法中关于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机关和程序 保障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体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机关的违宪审查体制,二是以英国和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立法机关审查体制,三是以法国为代表的专门机关审查机制。

这里涉及一些宪法史上的年代、事件需要考生牢记保障宪法实施的基本的工作方式、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宪法控诉等上述审查方式的具体含义考生应当掌握关于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体制主要包括:政治保障、法律保障、组织保障、人民群众的保障监督等内容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考生应当重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和地方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1.国体也称为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精髓所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人民民主专政在国家领导权、阶级基础、国家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