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种石龟俗称石龟、石金钱龟、越南石龟、广西水龟、黄喉水龟,属水栖性龟类,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传统食疗补品,深受市场欢迎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养龟的主 要品种随着养殖的发展,近几年养殖病害增多,“白眼病”就是其中较常见而且危害较大 的流行病之一现就“白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 流行病学调查: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睑及鼻粘膜糜烂,眼睛有白点或异 样物,眼睛外表被黄白色分泌物遮住,俗称“白眼病”,病龟精神不振,反应迟顿,行动缓 慢,不时用前肢抓挠眼部,常浮在水面,或爬上池(盘)边角落边,不摄食严重时病龟呼 吸困难,不时张口呼吸,嘴角流出粘液,不愿下水此时病龟身体瘦弱,眼睛凹陷,处理不 当会造成眼睛失明由于病龟长期不摄食,加上体内器官受病菌感染,最后衰竭死亡该病 主要发生在12——30克重的稚龟,在购进龟苗后一个月内开始发病,发病期较长,从发病 到死亡大约持续20多天,有传染性,病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当死亡率达20——50%,个 别养殖户甚至全军覆没经调查,96%发病的龟苗都是从龟贩手中购得,直接从养殖户购苗 很少得此病二、 疾病诊断:经解剖100多只临濒死亡的病龟,绝大部分咽喉红肿充血,肺部充血有较 多气泡,肝脏土黄色伴有针状出血点,部分肠道充血,分别20多次,将病龟的肺部、肝部 组织送医院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先后检查出十几种致病细菌,除一例属革兰氏阳性菌外,绝 大部分属革兰氏阴性菌属,而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从解剖的病龟情况分析,病龟眼部受感 染只是表面症状,即然有的稚龟眼部无发炎症状,肺部、肝部受感染才是“白眼病”死亡的 真正原因所以应将其称为“白眼病综合症”三、 病因探究:按眼部受感染很难会造成死亡,为什么肺、肝同时受感染?而且与眼部感 染的却不一定是同一病菌呢?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出现“白眼病”症 状的龟苗都是从龟贩手中购买,而向当地养殖户购进的龟苗很少发此病呢?据我们深入调查 发现,因为龟贩的龟苗从千家万户手中收购,收购时有的龟苗肚脐尚未完全闭合,加上不作 任何消毒防疫处理,装盛龟苗密度大,龟苗堆挤相互抓挠,肚脐及体表受损伤感染由于长 时间的交叉感染,受感染的病菌十分复杂,医治起来用药很难对症下药而从养殖户直接购 种,养殖户的龟苗都经消毒防疫处理,为了保证质量,养殖户一般在龟苗肚脐闭合开喂十天 以后才售苗,所以龟苗体格健壮,自己运送小心轻放,龟苗装盛密度小,很少抓伤感染现象 发生所以从龟贩手中购龟苗得病率高,难予治愈,死亡率居高不下四、 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a、不要贪图一时便宜从龟贩手中购龟苗,应该从养殖户 直接购苗如果养殖成活率低,实际龟苗的成本就会更高了b、购进回的龟苗头三天应每 天采用不同药物消毒一次,如用3%食盐水,30PPM高锰酸钾液,2PPM鱼菌清,20PPM呋喃唑 酮,3PPM氯毒素药液等浸泡20分钟,交替用药杀灭病菌,防止受损伤的皮肤感染,促进伤 口愈合。
c、喂龟时饲料应剁烂,饲料粒度应小于龟苗的口裂,预防龟用前肢帮助撕咬食物 时抓伤眼角皮肤造成感染d、由于该病前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购龟苗回来后,喂 食换水时要注意观察,对眼部有问题或不摄食,经常飘游水面的龟苗要及时捞出,专盘隔离 饲养,加强观察摄食情况即使眼部不发炎红肿,但两天以上不摄食者,均属感染病菌应及 时给予药病治疗e、喂食换水时水温应保持在29——31°C之间,水温差不能超过±2°C, 水质清洁,使龟保持在良好状态下生活,提高抗病能力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根据病症状,分外部用药和内服注射用药相结合的办法 a、外部用药:当发觉有龟苗患白眼病时,应将病龟拣出隔离专盘单独处理;全部龟苗应用 前述药物连容器一起浸泡消毒处理,防止病苗继续扩散感染对眼部有炎症的病龟,可用 1%利凡诺药液、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眼药水滴眼或冲洗每龙——3天, 滴后放干净盘中干养连续3——5天由于感染病菌不同,发现用药无效时应及时换药处理b、 在外部用药同时应口服药物防治,可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拌鸭肝饲喂3 5 天c、 病情较重不摄食者,可用0.5毫克哌拉西林钠加葡萄糖注射液于四肢基部交替注射,每 只龟苗每次注射0.15——0.3毫升,隔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4次为一个疗程,如无 好转再考虑换药。
通过综合治疗,病龟各种症状逐渐消失,群体摄食量增加,活动趋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