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一一针剌操作要点一 进针法1. 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持针:用拇、食指指腹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 齐平③ 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④ 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刺入时应保持 针身直而不弯2. 双手进针法(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押手固定穴区皮肤: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掐固定腧穴处皮肤③ 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④ 刺入:将针身紧贴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本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 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持针:押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段,以针尖端露出0.3-0.5cm为宜;刺 手拇、食、中三指指腹夹持针柄,使针身垂直③ 刺入: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刺手捻转针柄,押手下压,双手配合,同时用 力,迅速将针刺入腧穴皮下本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 提捏进针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押手提捏穴旁皮肉:押手拇、食指轻轻提捏腧穴近旁的皮肉,提捏的力度大小要适 当。
③ 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④ 刺入:刺手持针快速刺入腧穴刺入时常与平刺结合本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 穴的进针4)舒张进针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绷紧皮肤:以押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腧穴处皮肤向两侧轻轻撑开,使之绷紧, 两指间的距离要适当③ 持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持针④ 刺入:刺手持针,于押手两指间的腧穴处迅速刺入本法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的进针要点二 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3 种1) 直刺直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腧穴2) 斜刺斜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 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 平刺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 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要点三 行针手法1. 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两种,两种手法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1) 提插法 提插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是毫针行针的 基本手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
② 刺入毫针: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③ 实施提插操作:插是将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提是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 的操作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注意事项:① 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 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情况灵活掌握② 提插法多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的腧穴,肌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一般不用提插法某些 特殊部位的腧穴,如睛明、承泣等也不适合用提插法③ 上提时不要提出皮肤,下插时不要刺伤脏器和筋骨④ 提插过程中要保持针身垂直2) 捻转法捻转法是指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 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是毫针行针的基本手法操作要点:① 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 刺入毫针:将毫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③ 实施捻转操作:针身向前向后持续均匀来回捻转注意事项:① 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 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② 捻转法适用于人体绝大多数部位的腧穴③ 操作应轻快自然,有连续交替性,不要在向前向后之间有停顿④ 捻转角度不可过大,或呈单向捻转2. 辅助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6种。
1)循法 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 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操作要点:① 确定腧穴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② 循按或拍叩,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三指的指腹,沿腧穴所属经 脉的循行路线或穴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③ 反复操作数次,以穴周肌肉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注意事项:① 医者宜用指腹而非指尖进行循按或拍叩② 循按时用力要轻柔、适度③ 循法具有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患者精神紧张四个方面的作用催气:进针前循按可宜散气血,使经络之气通畅;进针后循按可使气不至者速至行气:促使已至之气沿经脉循行路线扩散传导解除滞针:在滞针的腧穴周围循按,使经气调畅,肌肉松弛,滞针得以解除减轻患者紧张:进针前进行循按,可消除病人恐惧、紧张情绪,使肌肉松弛,从而进针 时能减轻疼痛2)弹法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 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③ 弹叩针柄: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也可以拇 指与其他手指配合进行操作④ 弹叩数次。
注意事项:① 针刺深度要合适针刺过浅则容易被弹叩出针② 弹叩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轻轻弹叩,以针身微微颤动为度,不可 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甚至将针弹出③ 弹叩次数不宜过多,一般7-10次即可3) 刮法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 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轻轻抵住针尾③ 用食指指甲或拇指指甲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可由针根部自下而上刮,也可由 针尾部自上而下刮,使针身产生轻度震颤④ 反复刮动数次注意事项:① 刮动时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② 刮动频率要匀速③ 术者指甲要修理平整、光滑,不宜过长或过短4) 摇法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分为两种,一是 直立针身而摇,二是卧倒针身而摇1) 直立针身而摇操作要点:① 采用直刺进针② 刺入一定深度③ 手持针柄,如摇辘轳状呈划圈样摇动,或如摇橹状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摇动④ 反复摇动数次2) 卧倒针身而摇操作要点:① 采用斜刺或平刺进针② 刺入一定深度③ 手持针柄,如摇橹状进行左右摇动。
④ 反复摇动数次注意事项:① 进针角度要与直立针身或卧倒针身而摇相结合②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切忌摇动用力过猛、摇动幅度过大,以免引起疼痛或造 成弯针5) 飞法飞法是指针刺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 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操作要点:① 刺入一定深度② 轻微捻搓针柄数次,然后快速张开两指,一捻放,如飞鸟展翅之状③ 反复操作数次注意事项:① 本法宜在肌肉丰厚处的腧穴施术② 捻放时要手指灵活,力度要均匀一致,忌用力过猛,否则易致滞针6) 震颤法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 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后刺入一定深度② 刺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指夹持针柄③ 实施提插捻转: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如手颤之状,使针身微微颤动注意事项:① 操作时贵在用力轻柔② 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要点四 得气的表现当出现经气感应时,医患双方会同时有不同的感觉医者: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感患者:① 针刺处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感,这是最常见的感觉② 向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感觉。
③ 出现循经性肌肤震颤、不自主地肢体活动④ 出现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等现象⑤ 出现热感、凉感、痒感、触电感、气流感、水波感、跳跃感、蚁行感、抽搐及痛感 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要点五 针刺补泻目前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包括:1. 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力度的强弱、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并结合捻转用力的 方向,区分捻转补泻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行针得气②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③ 反复捻转④ 操作时间短2)泻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行针得气②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③ 反复捻转④ 操作时间长注意事项:① 捻转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② 在多数腧穴均可应用③ 捻转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捻转法相区别2. 提插补泻根据提插力度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区分提插补泻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行针得气②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③ 反复提插④ 操作时间短2)泻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行针得气②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③ 反复操作④ 操作时间长注意事项:① 提插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② 宜在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处应用 ③提插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提插法相区别3. 疾徐补泻疾徐补泻是根据进针、出针、行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时徐徐刺入② 留针期间少捻转③ 疾速出针2)泻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时疾速刺入② 留针期间多捻转③ 徐徐出针注意事项:① 应明确区分进针、退针的徐疾速度② 注意与提插补泻操作的区别4. 迎随补泻迎随补泻是根据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是否一致区分补泻的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2)泻法操作要点: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注意事项:① 必须掌握欲刺腧穴所在经脉的循行方向② 进针时应采用平刺或斜刺,以符合随经、迎经而刺的需要5. 呼吸补泻呼吸补泻是将针刺手法与患者呼吸相结合区分补泻的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2)泻法操作要点: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注意事项:应令患者做深而徐缓的呼吸调息术者宜同时进行呼吸调息,与患者呼吸调 息保持一致若观察患者呼吸不明显,术者可用语言指令患者进行呼气和吸气,然后再 随患者呼吸进行操作。
6. 开阖补泻开阖补泻指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手法1)补法操作要点: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2)泻法操作要点: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闭注意事项:① 开阖补泻临床较少单独应用,多与其他补泻配合使用② 补法与泻法的方法相对,要严格区别,正确使用7. 平补平泻平补平泻是指进针得气后施以均匀的提插、捻转的手法操作要点:① 进针,行针得气② 施予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每次提插的幅度、捻转的角度要基本一致,频率适 中,节律和缓,针感强弱适当注意事项:① 操作手法要均匀和缓② 针感不宜过于强烈刺激量介于强弱之间,感觉较为舒适要点六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