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5篇

办****家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77KB
约17页
文档ID:595236385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5篇_第1页
1/17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5篇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细致的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幅 3、教学挂图 活动建议: 1、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分别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哪里看出来的? (1)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 (3)图4、 ?设置悬念,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请幼儿谈谈: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样?儿子心里怎样想?爸爸为什么躲在树后面? 3、教师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儿,正是儿子的心愿。

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4、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生活中鼓励幼儿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躲过大熊追捕的 2、通过小嘴巴图标的帮助,学习讲述乌龟和狗熊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通过讲述活动,学习小乌龟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4张,小嘴巴的标记4个教学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这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想想说说这个故事 2、逐幅出示图片:1、2(1)在什么地方?有谁?突然,大熊发现了什么?它想要干什么? (2)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你觉得大熊长得怎么样?两只乌龟发现大熊了吗? (4)谁也会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5)过渡语:两只乌龟有没有被大熊吃掉呢?看看图就知道了?(出示第3、4幅图)a大熊向乌龟扑了过去,两只乌龟想了个什么办法没有被熊抓住呢? b乌龟们滚时头怎样?身体怎样?象个什么一样?(头缩在乌龟壳里,身体紧紧抱在一起,象个轮子一样)c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乌龟想的办法,两个两个一起边做边说(6)乌龟顺着山坡往下滚,骨碌骨碌滚到哪里去了? (7)乌龟想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说这个办法好? (8)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1.出示标记:这是什么?知道它表示什么吗?今天看哪些小朋友能在这个故事里用到它小嘴巴标记)1)大熊躲在树后看到两只慢慢爬的乌龟心想什么?(贴出标记)2)两只乌龟看见大熊又肥又高,张着大大的嘴巴,伸出尖尖的爪子很凶猛,这时候乌龟们心里怎么想?怎么说的?(贴出标记)3)一只乌龟飞快的抱起另一只乌龟时,他会说什么?(贴出标记)4)最后乌龟滚到河里后,大熊吃不到它们了,胜利了的乌龟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贴上标记) (三)运用新经验讲述1、我们不但要会把故事连起来说,而且要把大熊看见乌龟后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乌龟看见熊怎么想、怎么商量的,最后乌龟们胜利了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这些内容都讲到故事里去,那么,这个故事就更有趣了 2、教师示范讲述3、幼儿看图标两两讲述(四)迁移新经验1、听了故事,也讲了故事,你们认为这两只乌龟是什么样的乌龟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2、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学习小乌龟,遇到事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困难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的!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动物明星卡”“动物知识卡”,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长动物知识,并激起了解动物、饲养动物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 2.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 3. 让3位学生各带一种动物,并能向大家介绍 4.准备5个玩具动物和一个大口袋 5.准备一缸金鱼 活动过程: 一、设情境,揭课题 1.今天,来了5位特殊的朋友,(出示藏有动物玩具的大口袋)正藏在这里呢!请5个小朋友把他们请出来 2.引说:原来是一群可爱的 小动物板书:小动物) 3.小朋友,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呢?指名充分说 4. 说到动物,大家一下子来兴趣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话题,就是——我与小动物 (板书:我与) 二.参观动物,交流卡片,培养喜爱之情 1.听说,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听听小主人的介绍,好吗? 2.参观活动:预先做好准备的3位小朋友依次出示饲养的小动物,并进行介绍 (课前,安排三个学生带来了自家的小动物,有小兔、刺猬、乌龟,安置在课桌下,并作好简短的介绍语。

师:听说,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家里还养着小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听听小主人介绍,好吗? (营造一个小型参观活动的情境,老师先后走到三个学生前,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动物 生(饲养小兔):(从桌底下提出兔笼,大家一下子欢呼起来)我养了一只小白兔它红红的眼睛象晶莹的宝石一身雪白雪白的毛软软的摸上去可舒服了…… 一些学生手“馋”了:我也想摸摸! 生(饲养小兔):你们来摸摸 生:真软呀! 生(饲养小兔):它特别爱吃干的莴苣叶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请几个小朋友来喂给它吃! ( 大家争先恐后,几个学生有幸经历了一番“喂食”的生活体验,其他人羡慕不已 师:让我们再到另一个小朋友家去看看吧! (小刺猬、小乌龟的先后出现磁铁般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他们专注地看着、听着、感受着,还思考着一个个小问题从一个个小脑袋产生,听:小刺猬生出来就有刺吗?小乌龟怎么冬眠?在哪儿才能买到这些小动物呀?……) 3.刚才,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说 4.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小朋友,通过饲养动物,通过课前的知识调查,现在,你对哪种动物最了解呢?请拿出自己制作的动物明星卡跟小组里的组员说说。

5. 课堂交流,使交流充分、鲜活 调控:(1)同一类的进行补充——呈现出“分块”交流 (2)灵活、随机地与学生的生活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链接电视中看到的、书本上、生活中了解的 (3)为使内容鲜活、生动、充分,交流中可随机穿插赞美动物的歌曲、儿歌、古诗,抱抱完具小动物等活动 6.巧妙地引入游戏:听声音,猜动物 (1) 小朋友知道的真不少,小动物们(玩具)都要表扬你们了!看,(配以玩具小动物动作)长颈鹿直点头,企鹅直拍手,小狗开心地叫小狗会怎么开心地叫呢?谁来学学 (2)你还会模仿哪种动物的叫声?学一学,让大家猜猜 (3) 我也带来了几种动物的叫声,你再来猜猜课件播放 过渡:动物的种类成千上万,有好多种动物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直接见到它、了解它我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去查找资料认识它们 小朋友,今天,这5位动物朋友也为大家带来了不少动物知识,想看吗? 三、阅读资料,增长动物知识,增强热爱之心 1.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组员认真读懂你的一张资料卡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交流获得的新知识,还可以说说与卡片上的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

(1) 领取“动物”资料袋;阅读;小组交流 (2) 大堂交流—— 有的小朋友本来就对动物知识充满兴趣,通过刚才的交流,又多了一些知识哪一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收获——请两组 ○相机引导大伙扩充相应内容,使交流者与“听众”互动起来 ○其中一旦某人说到“十二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相机插入课件加以形象、生动的补充课件:呈现其余十一种动物名称、部分图片 ○当说到长颈鹿、企鹅,就借助玩具动物活化知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小结:通过阅读资料、通过交流,我们增长了动物知识,其中了解到有些本应该和人类一样在地球上快快乐乐生活的动物正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它们被称为“珍稀动物”(课件) (1) 交流学生的现有知识:对这,你了解吗? (2)补充内容,让学生获得新认识:我带来了一些其他珍稀动物的图片,让我们看看课件:伴着音乐出现一组珍稀动物的图片——最后定格在组图上) 你还会模仿哪种动物的叫声?学一学,让大家猜猜 (3)我也带来了几种动物的叫声,你再来猜猜 (4)看着这一张张图片,看着它们(手势指那5个动物玩具),回响着生活中见过的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喜爱的动物说些什么吗?同学们将你要说的话写在动物明星卡上。

小结: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保护它们 四、布置走廊,宣传动物知识 1. 我建议:我们把动物明星卡贴在走廊的墙壁上,成立“动物知识天地”,向大家宣传动物知识,让每个人了解动物、珍爱动物,好吗? 2. 伴着音乐,贴卡片 3. 总结:动物与我们人类一起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除了宣传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怎样保护他们呢? (动物明星卡、知识资料卡含丰富的信息量,课堂上因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只能进行小范围宣传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成立“动物知识天地”的活动形式展出卡片,延伸到课堂之外,宣传的对象由本班孩子扩展到其他孩子使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课堂外的生活 五、集体认养动物,延伸课堂教学行为 1.师:小朋友,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想把这些小金鱼送给大家,你们愿意领养照顾它们吗? 2.师:小金鱼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你会怎样照顾它? 3.师:(选取一人为爱心大使)看来,你对养金鱼很有经验,就请你担任爱心大使,和小朋友们一起细心地照料小金鱼,并做好观察记录,过段时间老师会来探望它们的,可别饿着它们哪! 看图讲述幼儿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排图讲述试泡泡变成包共4幅图片,描绘了男孩边吹泡泡边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篮子额头上鼓起一个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专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节有趣、画面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本活动以泡泡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排图、讲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泡泡变成包”的过程,提醒幼儿走路要专心,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结合已有经验看懂图片内容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2.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图片排序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