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一部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二部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第一部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内涵:建筑工程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 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建筑工程质量也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包含检验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子)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广义地讲,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指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而且包括工程项目决策质量、工程设计质量 、工程回访保修质量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建造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工程所进行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指导和控制项目组织的与工程项目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四、工程质量管理原则1. 坚持“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预防为主”方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2.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3. 遵循国家颁布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及规范4. 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并且保证满足设计指标。
5. 必须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十项基本原则:①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施工;② 按照经过审查的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施工;③ 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④ 按照法律法规、建设主管部门规章施工;,⑤ 按照地方标准、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规定施工;⑥ 按照《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施工;⑦ 按照企业施工技术标准、管理手册和内部相关文件要求施工;⑧ 按照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⑨ 按照经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⑩ 按照经审批的《施工技术交底》施工6.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标准,严格检查7.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要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① 以顾客为中心(为关注焦点);② 领导作用;③ 全员参与;④ 过程方法;⑤ 管理的系统方法;⑥ 持续改进;⑦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 互利的供方关系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项目经理应组织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配备数量足够、称职的管理人员,明确各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实行质量责任制,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奖罚制度,严格执行,确保每道工序一次合格依据合同约定、企业要求、法律法规制定工程质量目标,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根据工程特点,组织采取先进适用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定期检查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质量管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纠正措施预防和减少工程质量通病和问题。
以工序和检验批质量保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持续改进工程项目质量,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月(每周)检查体系运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执行PDCA质量改进循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2. 质量计划编制要求① 质量计划主要编制依据:⑴承包合同中有关工程质量的要求;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⑶国家法律、法规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 规定;⑷建设单位和设计文件的要求② 质量计划主要内容:⑴质量目标和要求;,⑵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⑶施工管理依据的文件,如:设计图纸、受控文件(文件、法规、规范标准等)清单;⑷人员、技术、施工机具等资源的需求和配置;⑸场地、道路、水电、消防、临时设施规划;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⑺进度控制措施;,⑻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其相关标准;⑼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预案;⑽对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⑾应收集的信息及其传递要求;⑿与工程建设相关方的沟通安排;⒀施工管理应形成的记录;⒁质量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控制措施;质量创优策划及措施;,⒂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其他要求,如:试验检验计划、质量控制点、技术复杂计划等 3.质量计划的审批、实施,过程检查和持续改进① 项目经理应将质量计划报企业管理层及相关方审批;② 项目经理应组织落实质量管理的指令、制度和质量计划等文件,在每月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检查工程中,监督检查其实施情况;,③ 项目经理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编写质量检查情况报告,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方提出质量报告;④ 项目经理应根据质量报告和质量管理信息,定期组织召开质量例会,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改进措施;⑤ 项目经理应配合相关方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审。
及时掌握相关方对质量管理的意见,评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确定改进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并检查落实⑥ 项目经理在组织进行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和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① 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应由组织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交底如果是有工程专业分包单位时,应由组织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在进行技术交底的同时,监督分包单位对班组和工种的交底活动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② 测量控制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应对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测③ 材料控制⑴ 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⑵ 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损失、质变;,⑶ 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⑷ 材料检查验收;⑸ 发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⑹ 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④ 机械设备控制⑴ 机械设备使用形式决策;⑵ 注意机械配套;⑶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⑷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⑤ 计量控制⑴ 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备计量人员;⑵ 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⑶ 积极开展计量意识教育;⑷ 确保强检计量器具的及时检定;⑸ 做好自检器具的管理工作⑥ 工序控制工序质量指工序过程的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技术标准)要求的程度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等五种因素对工程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工序质量控制是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被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组织、技术措施,对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之保证在允许范围内⑦ 特殊和关键过程控制特殊过程是指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或工序施工质量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而得到验证,或者其验证的成本不经济的过程关键过程是指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的过程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就是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这些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⑴ 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ⅰ. 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ⅱ. 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ⅲ. 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
ⅳ. 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⑵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ⅰ. 在操作人员上岗前,施工员、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施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由有关技术人员指导后,操作人员方可继续施工ⅱ.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点的目标实现,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即操作人员每日自检一次,组员之间或班长、质量干事与组员之间进行互检;质量员进行专检;上级部门进行抽查ⅲ. 针对特殊过程(工序)的过程能力,应在需要时根据事先的策划及时进行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设备、人员、记录的要求,需要时要进行再确认对于关键过程(工序)也可以参照特殊过程进行确认ⅳ. 在施工中,如果发现质量控制点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召开分析会,找出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用对策表写出对策如果是因为技术要求不当而出现异常,必须重新修订标准,在明确操作要求和掌握新标准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加强自检、互检的频次⑨ 施工作业运行结果的质量控制⑴. 基槽(基坑)验收;⑵. 工程交接验收;⑶. 隐蔽工程验收;,⑷. 检验批质量验收;⑸.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⑹.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⑧ 成品保护成品保护措施:⑴. 护就是提前保护,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⑵. 包就是进行包裹,防止对成品的污染及损伤⑶. 盖就是表面覆盖,防止堵塞、损伤⑷. 封就是局部封闭5. 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①. 竣工质量验收标准⑴.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⑵. 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⑶.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⑷. 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⑸.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⑹.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⑺.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⑻.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⑼.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⑽.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② 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也称质量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验收合格的条件有五个:除构成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应该合格、有关的资料文件应完整以外,还须进行三个方面的检查:⑴. 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检验资料的复查;,⑵. 对主要使用功能还须进行抽查;⑶. 还须由参加验收的各方人员共同进行观感质量检查。
③ 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特别是永久性技术资料,是施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施工情况的重要记录因此,技术资料的整理要符合有关规定及规范要求,必须做到准确、齐全、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扩建时的需要,其主要内容有:,⑴. 工程项目开工报告;⑵. 工程项目竣工报告;⑶. 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⑷. 设计变更通知单;⑸. 技术变更核定单;⑹. 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调查和处理资料;⑺. 水准点位置、定位测量记录、沉降及位移观测记录;⑻. 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资料;,⑼. 试验、检验报告;⑽.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⑾. 竣工图;⑿. 质量验收评定资料;⒀. 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监理工程师应对上述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并请建设单位及有关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检查验证④ 施工竣工文件的编制和移交准备工程竣工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批准书,土地、规划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初步(或扩大初步)设计,工程概算等;⑵. 竣工资料整理,绘制竣工图,编制竣工决算;⑶. 竣工验收报告;建设项目总说明;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建设情况;效益情况;存在和遗留问题等;,⑷. 竣工验收报告书的主要附件:竣工项目概况一览表;已完单位工程一览表;已完设备一览表;应完未完设备一览表;竣工项目财务决算综合表;概算调整与执行情况一览表;交付使用(生产)单位财产总表及交付使用(生产)财产一览表;单位工程质量汇总表;项目(工程)总体质量评价表。
⑤ 产品防护竣工验收期要定人定岗,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已完工程,发生丢失、损坏时应及时补救设备、设施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启用,防止设备失灵或设施不符合使用要求第二部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第一章、材料试验与结构检验1. 材料试验① 材料试验项目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的材料试验项目汇于下表中② 材料试验试样标准混凝土试样标准:⑴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抗拉强度试验采用150×150×150mm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每组3块砂浆试样标准:砂浆抗压强度试块的尺寸为: 7.07×7.07×7.07mm 每组6块③ 混凝土试块养护条件:⑴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在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应在温度为20±5℃情况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湿度为90%以上的室内养护⑵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拆模后可埋入施工现场的湿砂中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