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1精神科护理学: 是以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2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 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3精神障碍泛指所有的精神活动障碍,包括轻性精神功能减退和严重的精神紊乱(精神病)第二章1精神疾病病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脑发育异常躯体疾病:脑部疾病(脑炎,脑血管病,脑萎缩);癫痫病人(脑电活动改变);脑功能改变(感染中毒,代谢紊乱)机体功能状态(2)心理社会因素性格特征 应付方式 应激(生活事件)2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学分类的原则3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出病类、病种与病型,并列成系统,这样不但可加深对疾病的研究与认识,也有利于诊断、治疗与护理4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本质)5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6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1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焦虑症2).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2知觉障碍(1). 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受许多心理内外因素的影响其特点是必须有客观事物的存在,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产生,对事物的感知是错误的 (2).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病人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声音是临床最常见的、且具有诊断意义的幻觉主要是语言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于某一固定的器官或躯体的内部。
病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的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错觉与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的区别:客观事物错误感知感知觉综合障碍存在个别属性错觉存在整体属性幻觉不存在整体属性(二)、思维障碍1联想障碍(1).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多见于躁狂症2).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多见于抑郁症3).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见于精神分裂症4). 思维松弛:意识清晰,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切题,多见于精神分裂5). 思维破裂:意识清晰,但概念之间联想断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多见于精神分裂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上出现思维破裂,且言语上更杂乱,语句片段,无主题,见于躯体性/器质性精神障碍7).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8). 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见于精神分裂9).持续言语与重复言语:思维活动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表现在说话时重复第一句话或第一句的最后几个字词,见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0). 刻板言语与模仿言语:思维原地踏步,概念转换困难,表现为刻板的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词或句子。
刻板的模仿周围人的言语,多见于精神分裂11).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自身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多见于精神分裂12)、思想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支配,体验到强制性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多见于精神分裂13). 强迫观念: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多见于强迫症和精神分裂2思维逻辑障碍(1)、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2)、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3)、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4)、矛盾观念:又称矛盾思维,指同一时间出现两种相反的,矛盾对立的概念,患者无法判断对错3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定义: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一种个人所特有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特点:信念歪曲 坚信不移 内容为个人所独有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有事实的根据1)关系妄想(2)被害妄想(3)影响妄想(4)被洞悉感(5)释义妄想(6)夸大妄想(7)罪恶妄想(8)嫉妒妄想(9)钟情妄想(三)注意障碍(1)注意增强(2.)注意焕散(3.)注意减退(4.)注意转移(5.)注意狭窄(四)记忆障碍1. 记忆增强2. 记忆减退3.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4.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5.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五)、智能障碍1. 精神发育迟滞2. 痴呆假性痴呆: 刚塞综合症 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六)、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 orientation)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1时间定向障碍2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障碍3人物定向障碍4自我定向障碍(七)、意识障碍1. 嗜睡2. 意识混浊3. 昏睡4. 昏迷5. 朦胧状态6. 谵妄状态 7. 梦样状态(八)、自知力 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包括对疾病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和对治疗的认识 情绪障碍(一) 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高涨 欣快 情绪低落 焦虑 恐惧正常焦虑: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当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情感反应绝大多数因一定原因引起,可理解的、适度的焦虑属于正常焦虑病理焦虑: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的导致焦虑的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二) 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冷漠 情感麻木 情感脆弱 情感爆发 病理性激情 易激惹性情感淡漠与情感低落的区别:淡漠是情感波动性的障碍,表现内心体验缺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患者意识不到本身的变化低落是情感性质的改变,负性情绪增加,表现外界的一切均不能引起兴趣,精神活动与外界仍有联系患者存在症状自知力三) 情感协调性障碍 情感倒错 情感幼稚 矛盾情感 被加强的情感 病理性心境恶劣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hyperbulia) 指意志活动增多2.意志减弱(hypobulia) 指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抑郁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3.意志缺乏(abulia) 指意志活动缺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时及痴呆4.矛盾意向 表现为遇事缺乏果断,常常反复考虑,不知如何是好动作与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2)蜡样屈曲(3)缄默证(4)违拗症(5)刻板动作(6)模仿动作(7)作态 第3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黄秋梅一、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一)了解掌握患者疾病情况: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二)建立护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2.尊重患者人格; 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通过模糊床头卡来尊重病人); 4.持续性与一致性的态度; 5.要加强自身修养;二、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一)介绍期------最初阶段,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二)认同期与工作期-----目标是确认和解决患者问题,多为治疗阶段;(三)结束期-------使病人回归社会。
三、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技巧—治疗性沟通(一)治疗性沟通的要求: 1.保密; 2.以患者为中心; 3.指定相应的护理目标; 4.接受患者; 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二)切题会谈(分四个阶段) 1.准备与计划阶段 熟悉资料、准备换机、安排时间,确定目标; 2.开始交谈阶段 ①充分准备 ②良好的第一印象 ; 3.引导交谈阶段 ⑴共情:也称“同理心”,指从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⑵提问:可以快速的收集信息 ①封闭式提问(效率高但答案受限制) ②开放式提问(有主观能动性但耗时) ⑶倾听,技巧:①少说话,②建立协调关系,③表现感兴趣的态,④眼神接触,⑤反馈,⑥推迟评判,⑦不要猜测,⑧引导话题延续 ⑷阐释:基本步骤和方法: ①尽量寻求患者谈话的基本信息 ②努力理解患者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和情感 ③将自己理解的观点、意见简明阐释给对方 ④委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非绝对正确 ⑤阐释过程让患者明确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 ⑸支持、理解 ⑹沉默 ⑺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①对妄想的患者,听为主; ②对缄默不语的患者,表关切; ③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自我保护; ④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诱导述说; ⑤对于木僵或者癔症患者,忌窃谈; ⑥对异性患者,避误会。
4.结束交谈阶段,避免忽然终止,忽然离开四、影响治疗性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一)护士自身问题(二)事前缺少计划(三)双方存在的差异大(四)使用非治疗性沟通技巧(五)其他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一、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一)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二)观察的方法:①直接观察法(最重要,最常见,客观真实可靠) ②间接观察法(适用于不肯暴露内心和思维,不合作患者)(三)观察的要求:①观察要有目的性、客观性 ②观察要有整体性(对某一患者、对所有患者) ③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 ④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二、护理记录(一)记录的方式与内容1.入院护理评估单;2.入院后护理记录;3.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