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编者按:士官制度改革,是我军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从 1999 年这项新制度出台,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新制度的实施对我军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士官的选取、教育、管理、培训、使用、考评、奖惩、进退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士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还有什么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派记者赴三军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撰写了 8 篇“调查与思考”这些稿件力求贴近基层实际,从领导机关、基层带兵人和士官等多个视角,对士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从今天起,本报将在一、二版陆续刊出这组稿件优化我军兵员结构的重大变革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牵动着千军万马1999 年 7 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新的士官制度改革由此启幕,我军兵员结构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2000 年元月,全军首次选取的士官和从原志愿兵套改的士官,以几十万人的阵容,戴着银灰色的不同级别军衔的肩章,行进在我军的士兵行列里绿色军营星光灿烂2000 年 12 月,士官开始有序地进出。
这项制度实施一年后的今天,全军部队的士官人数已占士兵总数的近 40%,高技术部队达到 60%以上全军部队所有建制班班长全部进入士官队伍,全军 42 大类、千余种专业、数千个专业岗位编配了士官,一批女士官第一次载入中国军史高级士官走上了技术复杂、特别重要的岗位 数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1978 年至 1999 年,我军曾经实行过 21 年志愿兵制度,志愿兵在士兵中占的比例比较低那时,大部分志愿兵分布在司机、炊事员、机关打字员等岗位而今,我军几十万士官中的 85%分布在基层和作战、训练第一线的重要岗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志愿兵的概念,跨过了一道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分界线江主席在 1997 年 12 月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把兵役制度、士官制度的改革作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施一年多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不仅适应了新的形势,而且深层次地改变了我军兵员成份,优化了军队员额编制结构,提高了士兵队伍的素质我军新的员额结构已经产生并将继续生成战斗力新制度产生巨大凝聚力那是去年 12 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沈阳军区军务部副部长蒋光辉刚刚入睡,铃又响个不停,某集团军军长向蒋副部长提出多要几个选取士官的指标。
为挽留人才找指标的,使蒋副部长十分为难,也使他十分振奋蒋副部长谈到,1999 年首次选改士官时,由于士兵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士官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各部队尽管做了许多“留”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少优秀的义务兵还是没留下许多部队指挥员忧虑:那些素质高的战士不愿当士官,将来的士官队伍会不会成为低素质的队伍?一年后,情况迥异:有专长的优秀士兵都急切地要求改士官,这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做“走”的工作这种现象反映了新的士官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为广大士兵所认同纵观三军练兵场,可以说士官制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已经给我军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士官担任建制班班长,稳定了部队管理、训练的骨干队伍,基层建设不因为老兵退役而减弱;二是大批士官走上各部队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岗位,并直接操纵主战装备,最大限度地稳定三军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可以说,广大士官队伍支撑着我军基层建设的大厦,构成了部队战斗力最为活跃、最为稳定的要素 在沈阳军区某师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在单兵训练阶段,分队军官与士兵分训,士兵的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实施,而分队军官则集中精力攻克军官训练科目某集团军参谋长艾虎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官素质要求更加苛刻,兵练兵的“绝活”、官练官的本领,是通行于发达国家军队的基本做法。
如今部队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合同训练由军官组织,军官和士官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北海舰队某支队五级士官苗杰,谈起舰艇枪炮维修专业是那样自信:“我比美军的士官素质高!他们的武器装备坏了交技术人员修理,我既会操作,又会修理,还会教学这位多次随舰远航的高级士官并非言过其实他研制的“舰载导弹快速检测系统”,把单舰导弹弹架协调时间,缩短到原来的 1/8,操作人员减少到原来的1/4目前,这套系统已获准批量生产,不久将装备海军所有舰艇部队一个士官的能量居然会有这样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记者和某师士官教练员标兵闫长春、海军某部技术尖兵苗杰谈起新的士官制度,他们说,新的士官制度之所以受到士兵们的拥护,这里面当然有个人利益的因素,因为新的士官制度改善了士官的福利待遇,拓宽了安置渠道,保障了士兵的权益,对士兵产生了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为士兵的成长、才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俩快言快语:过去选取志愿兵不少是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而且是“一改定终身”,没有淘汰的机制,熬上 13 个年头,转业搞个城市户口就是目标现在不行了,士官要带兵、管兵、练兵,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没有真才实学踏不进士官的门槛,就是进了这个“门”,不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也会被淘汰。
新的士官制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这项决策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和军队发展的趋势基层盼望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阳春三月,记者就士官队伍建设问题来到济南战区进行专题调查在某集团军记者与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一行不期而遇,原来他们也是在作士官队伍建设专题调查的陈司令员与记者谈到,士官队伍的强弱对基层至关重要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四总部出台了《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实施办法》、《全军士官编制标准》、《士官管理规定》、《士官学员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这些新的制度和政策怎样落实?加强士官队伍建设,领导机关、基层干部和士官本身还要做些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士官队伍素质?如何解决好士官在生活、工作和婚恋方面存在的困难?迫切需要各级领导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并继续完善配套政策记者和基层官兵的看法完全一致: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士官队伍素质是士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某团流传着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级士官吴汝军是团里有名的训练尖子,可是当他上军事心理学课时,却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搞得自己下不了台另一名士官在讲解军事地形学时,紧张得浑身冒汗这两位士官的尴尬,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士官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还达不到作为思想工作、军事训练、专业技术、行政管理骨干的要求;士官队伍迫切需要再培训。
据调查,靠士官院校培训士官,对于基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部分士官都直接从义务兵中选取,他们从义务兵转变为战士的教官,光靠自身努力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培训士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拿出办法来诸如此类的问题,牵动着各级指挥员的思绪,各部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预见,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现代化士官人才方阵必将诞生本报记者苏若舟欧世金本报特约通讯员田兆广)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二)保姆现象”引出的话题炮团装备了一部新型雷达,官兵们曾为拥有这样先进的“千里眼”而气粗胆壮,但随着操作该雷达的技师退役,“千里眼”变成了“睁眼瞎”团领导面对全团官兵发问:“谁能玩得转这部雷达!”无一人应答从此,生产厂家的技术员便成了这个团的常客去年秋季,莱州湾畔身着迷彩服的官兵、涂抹迷彩色的战车隐蔽在海岸线上在紧张的气氛中, 却见穿着便服的队伍穿梭于火炮阵地间,他们是某炮团从厂家请来的技术保障队无独有偶海军某舰艇编队远征某海域进行战役演练,走上“战场”的新装备,后边拖着“尾巴”———来自科研所、生产厂家技术员遂行的“保驾”队战场”上为何来了“保姆团”?某炮团团长徐依信深有感慨:“心里没底。
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偶尔有之:某团演习在即,却有十几台新型步战车开不动,修理工急得团团转,指挥员急得直跺脚生产厂家的技术员“飞”来了,伸手一摸,用螺丝刀一拧,发动机就响了当然,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平时都这样,打起仗来怎么办?”某集团军刘副军长说得很实在:“如果我们的士官都成了本行业的‘专家’,还要‘保姆’干啥?” 的确,随着现代化装备陆续列装,提高士官队伍素质,使之适应军队现代化的需要刻不容缓,培养大批专家型士官势在必行事情明摆着:士官直接操纵武器装备,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有技术精湛的人才去驾驭,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有了专家型士官队伍,就能割掉身后“保驾”的尾巴培养专家型士官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需要与可能是现实的矛盾士官大部分是从原志愿兵套改和从义务兵中选取的,老实说,这是一个文化程度还比较低的群体据某师统计,现有士官中大专文化占 4%;高中(中专)占 52%;初中占 44%这是从档案中统计的,实际文化程度可能还要低一些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培养专家型士官的现实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穿行于三军部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专家型士官不仅可能,而且潜力很大高级士官陈家荣,是海军某综合补给舰的主机班班长。
他刻苦钻研舰船主机这座“高科技堡垒”,掌握了一手“看、听、摸、记”的“绝活”:一看主机废气的颜色,就能对故障的性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一听主机的声音,就能说出“ 内脏”的运转状态;一摸润滑油的粘度,就知道机件磨损的程度;上百条管路中的任何一根,在他的脑子里都刻有记号远航中,他多次排除故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如果说陈家荣是位经验型“专家”,四级士官朱桂全则是位“知识型专家” 朱桂全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先后被送到海军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汽轮机技术,后来当上了“中华第一舰”主机班班长,成为操纵、监测、保养、维修的技术“大拿”类似这样的专家型士官,在全军各部队不乏其人仅以海军为例,有的士官著书立说,其著作成为海军工程学院本科教材;有的是国家海水淡化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的登上了大学讲坛……他们各有引以自豪的美称,如“核潜艇第一兵”刘中文、“深海焊接第一枪”雒祥明、“雷达王”牟美田、“海底蛟龙”冒小龙,等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把本职工作“ 玩”得滴溜转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士官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岗位稳定,服役时间长,而且年轻有活力,只要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舞台,不时给他们指点迷津,他们完全可以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给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青年士官中有许许多多可以培养成技术专家的好苗子,但再好的苗子没有沃土也难以茁壮生长北海舰队丁司令员说,高素质士官群体的出现,仅靠士官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党委、领导的培养这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之日,就是专家型士官出现之时在辽南大地上,一座军营被士兵称为“士官成长之家”记者在某部看到,部队党委为每个士官定出了学习计划他们将在三五年内送院校培养一批,依托基地训练一批,组织在职自学一批,这并非只是写在纸上的规划,而且正在扎扎实实地实施他们目标明确、清晰:初级士官是骨干、中级士官是中坚、高级士官是“专家”某师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路也可资借鉴:不管眼前多么需要,也要设法把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士官送到训练基地、军地院校进修深造,或集中起来学习,也许眼前的工作受了点影响,但从长远看却为未来“ 打赢”培养和储备了人才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从过去的专业军士套改过来的士官中,不乏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到了与专家之间只隔一张“窗户纸”的水平,捅破了这张“纸”,他们就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专门家问题是怎样把这张“纸”捅破?阿基米德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这并非是一种想象只要各级党委、领导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他们一定会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成长为学有所成的专家型士官某集团军常军长在组织对某师进行战斗力评估时,来到某导弹营看望一位导弹发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