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闪光融合实验报告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0KB
约3页
文档ID:396123098
闪光融合实验报告_第1页
1/3

亮点闪烁实验摘要:采用最小变化法来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亮点闪烁仪的测试,熟悉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方法,并确定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点本实验通过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结论为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点不同,红光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最低,黄光最高1. 关键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色光最小变化法前言: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剌激会产生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叫光的闪烁随着闪光的频率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逐渐消失,最后呈现出稳定的光感,这叫闪光融合,感到光闪烁时最高频率和感到光不闪烁时的最低频率的平均值叫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简称CFF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红光和黄光的CFF存在显著差异本实验目的旨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2. 实验方法:2.1 被试:2.2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班14150201全体学生,其中男8人,女38人,年龄为17~22岁,平均年龄19.818,标准差1.330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以色光为自变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为因变量,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

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上海心仪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及亮点闪烁仪进行实验2.3 实验程序:2.3.1 实验前将实验所需仪器等通好电源,随机将被试分为三组,被试阅读指导语,准备开始实验第一组被试按照红、绿、黄顺序进行亮点闪光融合频率的鉴定;第二组根据绿、黄、红进行测试;第三组按照红、黄、绿的顺序进行试验,排除不同色光相互干扰的影响243被试了解实验程序后,设置参数,按照不同颜色顺序进行实验当被试点击开始试验后,将眼睛放入观察眼罩内,看到一个闪烁的亮点,通过按“+”“-”对闪光进行调节,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到被试感觉亮点处于闪烁与不闪烁之间的临界点时按“确认”每一种颜色的调节重复15次后,实验自动结束,每名被试均需完成三种颜色的闪烁临界值的调节244记录实验数据,统计分析3. 结果:本实验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以色光为自变量,以不同颜色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为因变量,考查了不同颜色的亮点闪烁临界点的差异,剔除3个无效数据,有效数据为43实验结果如表1表2表1三种颜色闪烁临界频率的描述统计(n=43)颜色频率统计检验平均数标准差绿色47.944.251红色45.364.347F=30.699*黄色49.994.227注:**表示p<0.05表2事后多重比较颜色平均差标准差P绿红绿黄红黄由表1可得,三种不同颜色闪烁临界频率不同,红光闪烁临界频率最低。

对数据进行球形检验,p=0.482>0.05差异不显著,需用备选方差分析PV0.05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频率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如表2得,红、黄、绿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讨论:本实验以颜色为自变量,以不同颜色的亮点闪烁临界频率为因变量,考查了不同颜色的亮点闪烁临界点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颜色闪烁临界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实验中仍存在很多影响因素1)外界光照强度会影响被试对亮点闪烁的敏感度,实验应该设置相同的光照强度来排除干扰,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没有很好地完成该工作2)被试自身的差异由于被试数量有限,在事先分组时没有严格的人数要求,尤其被试本身的视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被试属于近视,而且在确认亮点闪烁临界点时是按照被试个人感觉来判断的,不同被试对光的敏感度也不同,很大的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疲劳效应由于一个被试需要完成3*15次实验,在一直用视力的情况下,被试会产生用眼疲劳,影响被试的判断5.结论:不同颜色的闪烁临界频率不同,红光闪烁临界频率最低,黄光闪烁临界频率最高6.参考文献: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