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桥水厂管网工程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阶段)工 程 编 号 : K C 2 0 )五年七月目录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依据、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2.1勘察技术依据 12.2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23、 场地地质条件 33.1场地地形地貌及构造 33.2地层结构及特征 43.3区域地质及构造 43.4水文地质条件 43.5不良地质作用 54、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64.1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64.2岩土力学指标设计建议值 65、 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 75.1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75.2建筑物场地类别及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75.3建筑场地地段类别 75.4地震液化评价 76、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与评价 86.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86.2场地的均匀性评价 86.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87、 施工及设计注意事项 97.1基坑工程安全 97.2工程排水 97.3取水口防洪、抗浮 98、 结论与建议 108.1结论 108.2建议 10附件:① 综合图例 1页②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7页③ 工程地质剖面图 8页④ 钻孔柱状图 37页⑤ 岩土水测试报告 1份1、前百1.1工程概况新大桥水厂管线工程位于XX新大桥镇新一村,交通方便。
本次勘察为新 大桥水厂管道的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该场地建筑物重 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拟建管网主要工程特征表,详见表1T:主要构(建)筑物一览表拟建管网主要工程特征表1-2序号构筑物名 称长度管径埋深基础材质备注施工 工艺管网引水管道4880m300 〜400mni1. 50〜2. 50m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管地下敷设明挖及顶 管1・2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受业主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拟建的新大桥水厂管网工程的详细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要求:(1) 收集并研究沿线已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加以 利用;(2) 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质、地貌、地层结构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 必要时,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价;(3) 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 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4)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当需要采取施工降 水疏干基坑时,尚应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 施工降水参数,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5) 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 程地质特性;(6) 查明沿线各地段松软地层、可能产生潜蚀、流砂、管涌和地震液化地层的 分布范围、埋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质特性;(7) 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段,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8) 判定环境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有腐蚀性的提出防腐蚀建 议;(9) 对可能采取明挖施工方案的深埋管道段,当在无粘性土或粘性土中垂直开 挖超过坑壁自然稳定的临界深度时,应提供为深基槽开挖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支 护方案选择,以及基槽底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参数,并在基槽开挖、降水时对邻近 建筑物的影响作出论证和评价。
2、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依据、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 1勘察技术依据本次勘察工作遵循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规范或行业标准、规程进行,主要 的技术依据标准有:(1)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3)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0)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2. 2勘察技术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2.2.1 >勘察技术方案1、勘探点网度的平面布置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和《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对拟建 项目进行了勘察方案布置,详述如下:工程区管道布置基本沿山体斜坡布置,其中配水管道末端约300米管道沿 公路铺设,沿管道中心线布设勘探点34个,局部地段因地形条件限制,勘探钻孔 未布置在中心点,但偏离距离不超过3. 00m。
其中勘探点间距不大于150. 00m,在 管道走向转角处、穿越河流、公路时,均布置有勘探点,钻孔深度严格按照规范 要求达到管底设计高程以下3. 00m以上,均采用XY-100型钻机钻进2、勘探点深度的确定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的规定,并结合第四系土层的空 间分布厚度和基岩的埋深情况,确定本工程厂站勘探点深度均进入基岩以下5 米,管线勘探点低于管底设计高程以下3.0米2.2.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1、 测量:以业主提供的坐标点为依据,采用全站仪进行钻孔定位钻孔高 程根据已有平面图的高程进行实测2、 钻探:本次勘察投入均采用XY-1OO型钻机2台,并配备了标准贯入 试验设备,对含圆砾粉质粘土层进行标贯试验,并结合钻孔取芯率和地区经验 确定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3、原位测试:为测试含圆砾粉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并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控制钻杆的垂直度,保证起偏斜度,同时认真记录锤击数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 土样米取① 取土器下放之前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超过5cm;② 贯入式取土器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速度不小于O.lm/s;③ 取出的土样现场测定采取率,采取率控制在95%〜100%;④ 取出的原状样及时用纱布条蜡封或用粘胶带封口,并贴上土样标签;⑤ 对取得的原状土样采用专用土样箱包装,并及时送至试验室进行室内试 验,贮存时间不超过3天;⑥ 采取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
5、 水样的采集:① 水样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② 所取水试样及时进行室内试验,放置时间不超过12小时6、 室内试验① 常规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于土样命名,评价其 物理性质对原状土样及扰动样均做此项试验② 颗粒分析试验:对场地内的圆砾及标贯中的含圆砾粉质粘土进行颗分试 验,以进行准确命名,并计算其颗粒含量、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③ 直剪试验(快剪):测定地基土强度参数C、①值,计算地基土强度,为 设计提供参数;④ 压缩试验:测定地基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用于分层评价地基土变形特性和进行沉降验算;⑤ 水质分析试验:测定水样中各成分含量,用于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 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2・2・3、勘察完成工作量我公司工程勘察于2015年7月5日进行工程地质钻探,同时进行地表地质 调查,于2015年7月23日结束野外工作,并于2015年8月5日提交本报告 勘察完成工作量统计如表2-lo勘察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2-1工作项目工作量(1)资料搜集、分析整理搜集、分析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气象、水文、地震、地区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资料2)地面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平面地质测绘(1.4km2),剖面地质测绘(2521m/16)(3)钻孔446.60m/32 个(4)标准贯入试验88次(5)采取土样6组(6)采取水样3件(7)采取岩样6处(8)物理地质隐患点走访调查5处3、场地地质条件3.1场地地形地貌及构造康定属青藏高原东侧的深切割高山区,在地貌上处于两大地貌单元的交界 处。
工程区处于川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之雀儿山-沙鲁里山中段,其东为折多山 山脉,其西为高尔寺山山脉,以力丘河为界,地势东、西面高,中间河谷槽地低, 工程场地属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区内山势雄厚,沟谷相错,山顶最高海拔4579. 00 米,工程区海拔3490. 00m左右工程区微地貌为受暂时性流水搬运的洪积物与 坡积物,在新构造运动下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之山麓阶地,地势狭长,波状起伏 场地处于稳定的区域构造区,无新、老断层发育3. 2地层结构及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结构中等,第四系土层主要由人工堆积层(Q4ml)> 残坡积层((^el+dl)、冲洪积层((^al+pl)构成,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新大桥组 (Txn),其构造、特征如下:31、 第四系人工填土(Qfi)(1)杂填土:杂色,稍湿〜湿,松散主要由粉土、角砾、碎石及少量建 筑垃圾组成,土质不均,为新近堆积,本层主要在配水管道末端300. 00米沿线 分布,厚度最大3. 00米左右,钻孔揭露层厚2.80m2、 第四系残坡积堆积层(Q/Ndl)含圆砾粉质粘土层①:黄褐色,稍湿,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刀切面有 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无摇振反应 局部上部含有少量植物根 茎。
分布两岸山麓斜坡地带,两岸I级阶地局部有分布,厚度大于20.00m3、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层(Q4al+P1)卵石土层②:杂色,湿,稍密,冲积成因,分布于工程区河床、漫滩及I级 阶地,主要由砂卵砾石组成,局部有粘土、淤泥质粘土、砂土,卵砾石成分复杂, 粒径30〜300mm,粒径大于200mm占20%左右,钻孔揭露整体厚度0. 80〜5. 00m, 卵石土层厚度由河床至两侧山脚呈变薄趋势4、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新大桥组(T xn)基岩:深灰、灰黑色绢云板岩、含碳质绢云、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夹少量 石英砂岩,钻孔揭露埋深0. 8~5ni3. 3区域地质及构造康定属青藏高原东侧的深切割高山区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 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松潘〜甘 孜地槽褶皱系之巴颜咯拉冒地褶皱带南东部近场区处在贡嘎山南北向构造带的 北部与弧形构造带南边界的接触部位,东部为鲜水河~折多山北北西向构造带, 西部为雅江弧形构造带近场区受鲜水河断裂带影响较大据区域地质资料,该 区域历史地震活动较强,地震记录历史久远区域上属稳定较差地区3・4水文地质条件3.4.1气象工程区所在地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仅在海 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一点亚热带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点是年内冬长夏短,四季 不明显区分夏无酷暑,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气温年较差较小,但日较差 较大;夏季雨量集中,干雨季分明;由于县内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 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气象特征值采用新大桥气象站相关资料据康定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5.2°C,极端最高气温27 °C,极 端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