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在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章最为独特,瑰丽艳逸,旷达而随意,基本上全篇都是用寓言构成,然而这些简单的寓言却道出了庄子不同凡响的人生观、世界观《庄子》的散文结构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幻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其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的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逍遥游》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把《逍遥游》放在第一,充分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散文中的突出地位,同时它也是理解庄子思想体系的钥匙,为我们指出一扇进入庄子理论宫殿的大门 《逍遥游》的中心思想是:人怎样才能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权位的束缚,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游”境界这篇文章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能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接下来我就以《逍遥游》为例,试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逍遥哲学”是庄子散文的基本思想庄子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逍遥的追求”,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
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大鹏,它的活动范围非常之大,上能达到九万里的高空,远能自北海飞至南海,行为及其豪迈壮观,貌似逍遥,实际上,它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需凭飓风之力来托付,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必须上至高空才能不受山峦之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的嘲笑,认为它过于费力了小鸟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其实这正反映了它无能为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生暮死的小生物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这是生命短促的局限生命长的亦是如此,能活到2000年的灵龟和3.2万年的大椿,它们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二) 《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比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于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三)《庄子》的散文结构线索模糊稳秘,但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以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穿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连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比如《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因此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之中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富有层次感,有理有据,前呼后应四) 《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夸张而活泼的手法,阐明人生哲理比如《逍遥游》中的“鲲”,原指鱼卵庄子在文中却把它化作体型非常庞大的大鹏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从这些语句中能深深地体会到夸张的文笔 (五) 《庄子》散文还常以丰富的寓言故事和奇特的想象,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庄子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比如《逍遥游》中,庄子以鲲鹏、小鸟的故事阐述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道理可见,庄子把寓言故事在他的作品中运用得出神入化,让后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后记 《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