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 辑 学,欢迎进入逻辑殿堂!,主讲:付 敏,二○○九年,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第六章 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 (不)矛盾律排中律,第一节 同一律,同一律(Law of Identity):在同一个思维过程(同一对象、时间、关系)中,每一思想(概念、命题)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形式:A 是 A A → A,1. 概念必须保持自身同一(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2)不能随意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 命题必须保持自身同一(1)命题(肯、否)必须清楚、确定2)不论随意改变所讨论的命题否则,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否则,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例: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阿Q正传》是鲁迅的作品,所以,《阿Q正传》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第一节 同一律,例 1.,“你没有失去的东西你仍然具有,你没有失去角,所有你有角下列哪一段话与上述“有角者论证”有最类似的逻辑错误?,A. 谷堆论证:一粒谷子能否成为谷堆?不能;加一粒,也不能;再加一粒,仍不能;…… 最后加的一粒构成了谷堆B. 苏格拉底说了唯一一句话:“柏拉图说真话柏拉图说了唯一一句话:“苏格拉底说假话。
C. 认知悖论:“你认识面前这个人吗?”“不认识他是你的父亲,所以,你不认识你的父亲D. 秃头者论证:掉一根头发算不算秃子?不算;再掉一根,也不算;再掉一根,仍不算;…… 最后掉的一根头发造成了秃子E. 某旅店,一客人半夜被打牌声惊醒,对打牌者说:“都夜里12点多了,你们休息吧对方答道:“你睡你的别管我们你们如此吵闹,影响别人休息了影响别人,又没影响你,你激动什么?!”,第一节 同一律,例 2.,某单位例会就“解放思想”展开讨论,气氛热烈 赵:我看关键是“思想”抽了一口烟 钱:我看关键是“解放”喝了一口茶 孙:核心是“解” 李:不,要害是“放” 王:总之,解放思想和思想解放是一回事唉,老赵,电影院今晚什么片子? 赵:《战上海》,是解放军解放上海的事 钱:老孙,你是解放那一年结的婚吧? 孙:可不是,都老夫老妻了 李:你老?!你结婚那年我孩子都生了,要不我那大小子怎么叫“解放”呢? 王:诸位,差不多了吧?我要去“解放”一下 ——秘书记录:解放思想;解放影院;解放上海;“解放”;解手;解放,第一节 同一律,同一律的作用—— 保持思维的确定性1. 保持科学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例: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剩余价值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评:“亚当虽然实质上是考察剩余价值,但是他没有清楚地用一个不同于剩余价值特殊形式的特定范畴来阐明剩余价值,因此,后来他不通过任何中介环节,直接就把剩余价值同更发展的形式即利润混淆起来了。
这个错误,在李嘉图和以后的所有经济学家的著作中,仍然存在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不一贯的说法、没有解决的矛盾和荒谬的东西第一节 同一律,同一律的作用—— 保持思维的确定性2. 同一律是揭露诡辩的有力武器例:马克思:“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吃饭决定思想体系斯大林的反驳:“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何地,在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呢’? …… 难道你们不知道,象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是和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象根本不同的吗?”,3. 文学效果唐伯虎给《蟠桃献寿》图题词,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 偷得蟠桃奉至亲第二节 (不)矛盾律,(不)矛盾律(Law of Non-Contradiction):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概念、命题)形式:A 不是非A ﹁(A∧﹁A),1. 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例:这份遗嘱是有效的 这份遗嘱是无效的,2. 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例:所有画家都是艺术家(SAP) 所有画家都不是艺术家(SEP),3. 自相矛盾通常表现在命题方面(命题之间),4. 自相矛盾有时也表现在概念方面,例: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
第二节 (不)矛盾律,例 1.,下列除了哪一项,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A. 电站的告示牌:“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 违者法办!”,B. 一个小伙子的情书:“我爱你爱的如此之深,以至愿为你赴汤蹈火若星期六不下雨,我一定来C. 狗父论证:这是一条狗,它是一个父亲而它是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你就是在打你的父亲D. 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E. 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第二节 (不)矛盾律,例 2.,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个五分之八了,没来的举手吧!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为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跟你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对牛弹琴第二节 (不)矛盾律,例 2.,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也想不通:外国人都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也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二节 (不)矛盾律,(不)矛盾律的作用——关于逻辑之所舍1. 是逻辑思维的根本基石2. 是进行间接反驳(归谬法)的逻辑基础3. 任何科学理论体系中都不应当出现逻辑矛盾注意:矛盾是在思想层面受到排斥,而不是在语言层面1)演绎推理:若肯定前提、否定结论导致了逻辑矛盾,则该推理必然有演绎有效性严格的反证法) (2)归纳推理:如果前提与结论的合取引申出逻辑矛盾,则该推理不具有归纳的合理性例:① 资本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② 运动的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间断性、连续性),第三节 排中律,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命题)形式:要么A ,要么非A (A或非A) A∨﹁A,1. 不能同时否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例:所有树叶都是绿色的(SAP) 有的树叶不是绿色的(SOP),2. 不能同时否定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例:有的政治家是诗人(SIP) 有的政治家不是诗人(SOP),“模棱两(不)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
——《旧唐书· 苏味道传》,第三节 排中 律,例 1.,某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查找,可以确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位捐的在询问时,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捐后经查实,只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 是吴和王捐的B. 是周和王捐的C. 是郑和王捐的D. 是郑和吴捐的E. 是郑和周捐的有没有别的可能?,第三节 排中律,例 2.,一天,小方和小林做完逻辑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这时候,小刚来了,他说:小林的答案错了逻辑学老师说: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对的如果老师的结论正确,下列说法中那一项为真?,A. 小方说对了,小林的答案是对的B. 小刚说对了,小林的答案错了C. 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D. 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E. 小刚说对了,小林和小方的答案都不对第三节 排中律,排中律的作用——关于逻辑之所取1. 用于防止游离不定的诡辩和不负责任的空论2. 是间接证明的逻辑基础要论证命题”p为”真,可先论证其矛盾命题”非p“为假,根据排中律,由非”p“的假即可推出”p”为真。
注意:,1. 并不要求对任何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明确回答哪个为真如:“火星上有生命”与“火星上没有生命”),2. 对于“复杂问句”,也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否”如:含有预设的问句),3. 关于在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面前 “不表态”:,只有明确表态说“既不真又不假”,这才能说明其违反了排中律小结,注意,1.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1)内容不同 (2)要求不同:不能同时肯定……;不能同时否定…… (3)违反而成之错误不同:自相矛盾;两不可 (4)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排中律: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 (5)作用不同:矛盾律:由一真,推出另一个为假 (间接反驳的依据)排中律:由一假,推出另一个为真(间接证明的依据) (6)矛盾律比排中律更根本2.要严格区分“逻辑规律 ”与“逻辑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