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工作原理及 电控喷射技术,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汪洋,目录,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电控喷射技术,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1、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内燃机燃烧过程的分类 按照着火方式分为: 1)压缩自燃式——柴油机 2)火花点燃式——汽油机 3)喷雾火焰点燃——双燃料发动机 4)热面点燃式——微型甲醇发动机 按照混合气的组织方式分为: 1)均质混合气燃烧——汽油机 2)扩散燃烧—————柴油机 3)准均质燃烧————GDI汽油机,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滞燃期(或者着火延迟期) 2)急燃期 3)后燃期,,100 0 100,,,,,,,,,,,,,,,,θ,I,III,II,,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二、汽油机点火过程,(一)火核形成及其初期发展 Emin=4-7mJ 实际点火能量为40-100mJ,高能点火到100-300mJ 火花塞间隙0.6-1.2ms,电感式点火系统的火花塞放电分为三个阶段 1、击穿阶段 几个纳秒,1-3万伏特 2、电弧阶段 温度达到60000K,0.5ms 之后,火核达到 0.4mm, 3、辉光放电阶段 点火失败的几个原因: 1、击穿电压不够---断火现象 2、点火能量太小——小于临界火核直径-失火现象,(二)点火界限 几个影响因素: 1、混合气浓度;2、进气温度;3、进气压力;4、流动速度,,,,,,着火区,,λ,Emin,(三)点火提前角 轿车汽油机范围: 30°- 20 °CA 摩托车汽油机:40 °-10 °CA 偏离最佳提前角10 °,热效率损失5% 最佳提前角的调整规律: 1、转速越大,提前角越大 2、负荷越小,提前角越大,点火提前角MAP图,(四)汽油机点火系统 分类: 1、电感式点火系统,2、电容式点火系统,,,,,,,,,,,,,,,,,,,,,,,,,,,,,,充电信号,触发信号,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三、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一般把滞燃期定义为点火开始到燃烧完5%或10%的循环燃料所需的时间 滞燃期的波动是造成汽油机循环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滞燃期的长短取决于:火花放电的能量、火花塞的形式、混合气的成分、流动状态,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四、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速度,层流火焰速度:,,式中:vL0为基准层流速度,T=298K,P=101325Pa;Tu未燃混合气温度; Φm最高vL0时的当量比, Φ =1.21;B=30.5cm/s; Bm=-54.9cm/s,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1、 Φ,当Φ =1.21(λ=0.83)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 2、Tu越大, vL越大。
3、P,当Φ大于1.4时,P越大vL越大当火焰静止时,或湍流很小,V为几cm/s到几m/s之间 实际火焰传播速度达到15-70米/秒 原因是湍流运动 其中的K,是与湍流强度有关的系数 湍流对火焰燃烧区厚度的影响:,,,,,,,,,,,,,,,,,,,,1mm,,,,,2mm,,,,,20mm,,,,,层流,弱湍流,强湍流,更强湍流,汽油机缸内湍流场实际测量 (600r/min,160°CA),速度矢量分布图 涡量分布图,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及缸内直喷技术,五、循环变动,各循环缸内燃烧的不稳定现象叫循环波动; 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的循环变动较大,这是提高汽油机性能的障碍之一;,循环波动的表达方法: 其中: 循环波动的危害: 1、当循环变动δs大于10%时,动力性,经济性明显下降 2、噪声增大 实际情况: 点火正时偏差+-(5-10)°CA 最高压力偏差0.5-1.2MPa; 最高压力对应曲轴角度偏差8-10°CA,造成汽油机循环波动的主要原因: 1、火核成长到扩展早期的变化(滞燃期中从火花塞放电到燃烧1%充量的阶段) 这阶段占整个燃烧持续期的1/4—1/3 最大值可以是最小值的三倍 其根本原因是: 火花塞放电间隙中混合气状态的不稳定性,包括:浓度、废气、湍流(微观) 2、其次是进气充量(油、气)的各循环波动(宏观),汽油机运行参数对循环波动的影响: 1、空然比的影响。
当混合气浓度在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浓度时(λ=0.83)时,循环波动最小,当混合气过稀时,循环波动变大 2、汽油机转速的影响循环变动随着转速的提高而降低 3、点火提前角的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对应的循环波动最小 4、循环水温的影响水温越高,循环变动越小 5、压缩比的影响压缩比越大,循环变动越小 6、燃料品质的影响六、各缸充量的不均匀性,化油器汽油机,各缸不均匀性达到5%-15% 气道口喷射汽油机,各缸不均匀性可以控制在3%-5% 各缸不均匀性的表达方式:,式中:Φ1为充量最浓气缸的空燃比, Φ2为充量最稀气缸的空燃比, Φa为各缸平均空燃比,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七、汽油机的非正常燃烧,(一)爆震或爆燃 正常火焰传播速度15-70米/秒 轻微爆燃波传播速度150-300m/s 严重爆燃波传播速度1000-2000m/s,,,,,正常,,爆燃,,爆燃的危害 1、高频噪音,敲缸 2、破坏附面层,导致机体温度剧烈升高 3、导致活塞和缸头金属局部融化 4、拉缸 5、传动系统机械负荷增大,裂纹。
但是轻微爆燃,不但没有害处,还有利于提高燃烧速度,降低燃油消耗影响爆燃的因素: 1、火焰传播的最长距离 紧凑型燃烧室,双火花塞 2、压缩比 压缩比提高0.6-1个单位,热效率提高7-10% 3、汽油的辛烷值 辛烷值提高10个单位,压缩比允许提高0.6-1个单位 3、点火提前角 4、混合气浓度 浓度影响火焰传播速度,过稀,容易爆燃 5、燃烧室的温度,(二)早燃 在火花塞放电之前,混合气被热点提前点燃,叫早燃; 现象:敲缸(声音沉闷);负功多,功率下降;基体温度上升; 与爆燃的最大区别是发生在点火之前,爆燃发生在燃烧后期,而且缸内有强烈压力波振荡早燃的原因和防治 1、火花塞热值过高 2、燃烧室表面积碳 3、炽热表面,火花塞的热值,,早燃与爆燃的关系,早燃,爆燃,燃烧室温度升高,表面热点,,,,,一、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点火过程 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 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过程 循环变动及各缸充量不均匀性 非正常燃烧 燃烧室结构,七、燃烧室结构,燃烧室的设计的主要原则 1、紧凑,面容比小缩短火焰传播距离,利于防止爆震,提高压缩比 2、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适合组织缸内大尺度气体流动(涡流、滚流) 3、火花塞位置适当 4、组织适当气流运动,典型燃烧室 1、侧置气门燃烧室-L型燃烧室,缺点是: 1、燃烧室的形状决定了火焰传播距离长, 汽油机爆燃倾向大, 压缩比e很难提 高, 一般在7以下; 2、燃烧室不紧凑, 面容比F/V大, 散热面积大; 3、气门大小受结构限制, 可燃混合气充入燃烧室要几经周折, 阻力大。
2、楔型燃烧室 优点: 1、气门稍有倾斜,气道转弯较小,可提高充量系数; 2、活塞顶有一定的挤气面积, 产生的挤气涡流与燃烧室配合 挤气效果较好 3、这种燃烧室结构紧凑, 动力性和经济性都 不错, 压缩比可以提高到9-10.5; 缺点: 1、燃烧室中燃烧速度快, 初期平均压力增长率dp/dΦ 较高, 工作显得有些粗暴; 2、 燃烧温度也较高, 生成的N0 较多 3、只适合2气门,3、浴盆型燃烧室. 特点: 1、火花塞在进、排气门之间, 位置较好; 2、 浴盆型燃烧室具有一定的挤气面积, 但挤流效果并不理想; 3、由于火焰传播距离较长, dp/dΦ 较低, 工作比较柔和; 3、工艺性好, 也便于维修, 较广泛地用于载重汽车上3、半球型燃烧室 特点: 1、结构紧凑,火花塞位于燃烧室中央,火焰传播距离短, 可考虑采用高压缩比; 2、进、排气门倾斜布置, 气道圆滑, 气流进入燃烧室的阻力小, 充量系数较高, 用于高速汽油机仍能得到满意的充量系数; 3、由于面容比F/V小, 散热损失小,HC排放很低 4、但燃烧速率大, dp/dΦ高, 工作比较粗暴; 5、 因最高燃烧温度高, 促使NO 排放增加。
其它燃烧室,1、碗型燃烧室 特点: 1、燃烧室可由机加工制成, 表面光滑, 结构也紧凑; 2、压缩比ε可提高到11,可形成较强的挤气紊流而且效果好; 3、但由于燃烧室在活塞顶上, 活塞重量约增加1O%,2、挤压射流燃烧室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R.Evens教授设计 湍流强度增加50%,油耗下降5%,排放也明显下降,,,,,,,,,,,2、May氏火球燃烧室 实验室用97号汽油时压缩比可以达到16,节油40% 实际压缩比11.5-12.5,4、天津大学的射流燃烧室 压缩比提高到9.2,1.射流室;2.射流孔;3.主室; 4. 活塞; 5. 气缸; 6.主通道; 7.火花塞; 8.排气门;9.进气门,二,,汽油机的电喷技术,汽油机的电喷系统介绍,电喷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电喷系统的特点 电喷系统的分类,一、电喷技术的功能和组成,1、 电喷系统的功能 燃油喷射量、喷射定时的控制 点火定时的控制 2、电喷系统的组成 传感器(发动机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同步信号传感器、进气流量或进气压力传感器、电控单元ECU) 执行器(油泵、电控喷油器、火花塞),火花塞,,,,,,常规电喷系统的基本组成,,,,,,,,,,,,,,,,,,,,,,,,,,,,,4,,,节气门体,,,,,,ECU,,,电控喷油器,发动机温度传感器,点火模块,,,角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角标信号,回油,调压器,,,,,,转子式汽油泵,,,,氧浓度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二、电喷技术的特点,电喷的优势 ECU根据发动机的各工况点,实现混合气浓度、喷射定时的精确控制 燃油直接喷射到进气门位置,供油量响应迅速,加速性好 ECU根据发动机的各工况点,实现点火定时的精确控制,电喷的缺点,进气门容易结胶 活塞顶容易积碳 节气门阀片的下游容易受污染 解决办法:汽油中加入清洁剂。
电喷的分类,1)按喷油器数量分: ① 单点喷射,即几个气缸共用一个喷油器,因喷油器装在节气门体上,因而又称节气门体喷射.也称中央喷射; ② 多点喷射,每个气缸有一个喷油器,安置在进气门附近2)按喷油地点分: ① 喷在节气门上方,喷油器 在节气门上方,用于单点喷射系统;② 喷在进气门前,喷油器装在进气管上,只用于多点喷射系统; ③缸内喷射GDI,在压缩行程开始前或刚开始时将汽油喷入气缸内,用于稀薄燃烧的汽油机3)按进气量检测方法分: ① 速度密度法,通过测量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和温度,计算每循环吸入的空气量,由于空气在进气管内的压力波动,测量精度较差; ② 质量流量法,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单位时间内吸人进气歧管的空气量,再根据转速算出 每循环吸气量,这种测量方法比速度密度法准确,因而能精确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4)按喷油时间间隔分: ① 连续喷射,常见于机械喷射装置; ② 间歇喷射,在一定的曲轴转角内喷射,又细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5)按控制方式分:① 开环控制;② 闭环控制 两者的差别是闭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