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生物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50KB
约5页
文档ID:207145766
八年级生物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_第1页
1/5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学习指导 在本节的学习中,要注意的是: (1)本节内容开放性较强,可在课前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展资料收集,然后在课上汇报总结通过动物角色的扮演等活动,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学习本节前,注意回顾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思考一些动物灭绝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后果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3)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物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人为的因素使物种灭绝进程大大加快了速度难点讲解 1.我国的动物种类多吗? 剖析:我国的动物资源多种多样据统计,我国的脊椎动物有6 300多种,其中兽类450多种,鸟类1 200多种,爬行类300多种,两栖类200多种,鱼类3 0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中国还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1 938个品种和类群另外我国的动物资源中,特有种就有667种,占我国的脊椎动物的10.5% 在回答本类问题时,可以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和特有动物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通过收集资料,查找各种类群动物的数量和比例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金丝猴、扬子鳄、褐马鸡、白鳍豚等,它们都只在我国生长,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目前,它们都被我国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着哪些威胁? 剖析: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主要有:野生动物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自然环境;物种退化影响到繁衍和生存;人类活动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环境污染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为了一己私利,人为捕杀野生动物总之,人为因素是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物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人为因素使物种灭绝进程大大加快了速度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议一议 问题:青蛙是“捕虫能手”,它对生物治虫、维持农田生态平衡非常有益,这已成为常识了但青蛙吞食哪些农林害虫呢?你能够动手探究一下吗? 本实验探究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得到结果,但没有解剖观察直接、效果好通过观察、统计知道,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在动物性食物中,昆虫纲动物又占到80% 探究: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本实验要研究的是胃内容物,故用眼科剪把蛙的食管到胃全部剪开,剪时,剪刀头稍抬高,以免剪坏胃内容物,然后用镊子钳把胃内容物全部夹出,放在培养皿上,清水漂洗后,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再分门别类。

精题精讲1.珍稀动物的特征是(  ) A.数量稀少,生存环境恶劣,繁殖困难 B.数量虽少,但繁殖容易 C.生存环境恶劣,受到人类的毒杀 D.数量时多时少,生存环境时好时坏 解析:本题考查对珍稀动物的认识珍稀动物是因为数量稀少才珍贵,而影响动物数量的原因主要是环境、食物、生殖能力等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动物生存数量的因素,但人类对有害生物的灭杀,不会使它变成珍稀动物,如老鼠,蚊子等 答案:A2.我国珍稀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食物种类稀少,数量不足 B.近亲繁殖,物种退化 C.生存地区越来越小,与外界交流少 D.它们都不能很好地哺育后代 解析:本题考查对珍稀动物的形成原因的认识珍稀动物的数量少,其根源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它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适应性有关远源杂交可以提高后代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在地球上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留给动物的空间越来越小,造成了许多动物的生殖隔离,使动物不得不近亲繁殖,所产生的后代的生活能力下降,适应能力降低 答案:B3.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主要的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解析:此题考查对野生生物濒临灭绝原因的认识。

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因此应选D 答案:D4.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类人猿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猩猩 D.长臂猿 解析:在现代类人猿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从身体的结构、面部的表情,尤其是脑容量等方面进行比较之后发现,黑猩猩与人类最为接近 答案:A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将引导渔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  ) A.养殖业 B.远海捕捞 C.严禁捕捞 D.近海捕捞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这意味着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方式转移到养殖方式上以捕捞为主的渔业生产迟早会严重破坏海洋鱼类资源,人口的发展,人类对鱼类需求的增加,对野生海洋鱼类无疑造成严重的威胁,野生鱼类的繁衍有它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一味扩大捕捞力量,野生鱼类将供不应求,尤其在鱼类产卵期的捕捞活动会使鱼群数量锐减。

解决人类对鱼类的需求和鱼类产量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人工养殖 答案:A6.下图为我国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的关系,因此,形成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 (3)若食物网中鹰突然绝灭,将发生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动物资源大量减少造成原因的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选项A、B、C都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但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还有社会法律和制度的缺陷等多种因素都在威胁着生物的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D7.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许多达雅克人当时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也是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控制可是没过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就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寄生的小黄蜂,原来这种黄蜂是生物控制中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导致人们的屋顶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通过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的数量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

在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紧急向婆罗洲空降1.4万只活猫来控制疫情 阅读上述资料,你能分析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吗怎样理解防除有害动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你将选择什么做法来防治疟疾? 解析:本题重在理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此图主要反映系统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由此而形成链状的结构即食物链,分析此图,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昆虫→鸟→鹰,这三条食物链,共同组成了食物网若此生态系统中鹰突然绝灭,兔、鼠、鸟因没有了天敌而数量迅速增加,兔、鼠因取食而使草的数量剧降,从而使草迅速老化、减少,而草的剧减,又直接影响了兔、鼠的生存,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答案:(1)吃与被吃 (2)3 (3)生态平衡遭破坏,兔、鼠、鸟先增后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