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知识竞赛复习题第一部分:志愿者基础知识1.“志愿者”volunteer 一词源于拉丁语 voluntas,意为“意愿”,进而引申为“自由意志”2.志愿者是指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3.志愿者的经济价值:(1)提供奥运会需要的人力资源(2)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的服务(3)降低举办奥运会的成本4.志愿者的社会价值:(1)保持和提高奥运会的品位(2)缩短奥运会与大众的距离(3)促进国际沟通与相互了解5.为向世界人民展示志愿者作出的卓越成就,并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志愿精神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1997 年 11 月召开的第 5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将2001 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IYV 2001)的决议 6.国际志愿者年的揭幕仪式于 2000 年 11 月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国际志愿者年的四大目标是:充分认识志愿贡献、积极支持志愿活动、建立志愿网络体系和倡导弘扬志愿精神 7、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缩写 CYVA)成立于 1994 年 12 月 5 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由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 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青 联团体会员,联合国国际志愿服务协调委员会(CCIVS)联席会员组织。
8、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 (1)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这项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 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团组织和青年 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在青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 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2)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从 1996 年开始实施,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 、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 等方面的服务3)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 联合实施,自 1994 年以来,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和受灾地区 ,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4)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这项工作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 通过组建绿色行动营、建设绿色行动基地,集中组织青年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 、水污染整治、清除囱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9、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是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区领域实施的长期重点项目它以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以“一助一”长期结 对服务计划为基本形式,通过多种模式普遍创建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 务基层组织网络,推动青年志愿者成为参与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10、青年志愿者注册的基本条件(5 点):年满 14 周岁具有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根据自身愿望和条件至少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遵纪守法11、志愿者权利(6 点):参加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培训 要求获得从事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申请成为基层志愿者协会的个人会员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就志愿服务工作对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所制订的有关规定赋予的其它权利 12 志愿者义务(4 点):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自觉维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它义务13、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服务他人需要,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地贡献个人时间、财物及其它资源,参与各类服务活动的公益事业。
志愿者是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志愿服务的人14、志愿精神:我国对志愿精神的表述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一般认为,志愿是一种学习、休闲、交际、修炼的手段;是一种奉献、务实、进取、合作的精神;是一种大爱、快乐、忘我、超越的境界15、行动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口号是: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16、志愿者标志含义:志的整体构图为心得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也是“青年”英文的第一个字母“Y”,白色标志寓意为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出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17、愿者日、中国志愿者服务日分别是:985 年,联合国代表大会把每年的 12 月 5 日规定为国际志愿者日(IVD)共青团中央从 2000 年起,将每年 3月 5 日的传统学雷锋活动日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8、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志愿者礼仪知识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的特征包括: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地理环境、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并辅以周边的游牧经济、家国同构的宗法—专制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生活土壤,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特质3.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4. 礼仪的含义:“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5.称呼礼节的要求:(1)称呼要看对象(2)称呼要看场合(3)称呼和身份、修养有关6.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称呼:对男士的称呼:最普遍的称呼是先生,表示严肃的态度和对于对方的尊重。
对女士的称呼: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称太太、夫人;不明确者称女士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表明了对方的社会地位对身份高的人的称呼:在官方场合要称其职衔;对有学问的人称呼学衔;对有世袭头衔的人称呼头衔如温家宝总理,国务卿赖斯,基辛格博士,菲利普公爵7.交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对谈话对象有所了解;谈话技巧:避免隐私问题,寻找共同话题;注意倾听:聚精会神,积极反应,不打断别人,不急下结论,求同存异,切忌粗鲁;善于提问:适时、引导、避免僵局;先思后言,注意条理;幽默感:注意轻松融洽;说话要有节制;避免信口开河,高谈阔论8.微笑的礼仪规范:微笑的美在于文雅、适度,亲切自然,符合礼貌规范微笑要诚恳和发自内心,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切不可故做笑颜,假意奉承,做出“职业性的笑”更不要狂笑、浪笑、奸笑、傻笑、冷笑发自内心的笑像扑面春风,能温暖人心,化除冷漠,获得理解和支持面部的表情如何决不仅仅是天生的因素,后天的气质、风度也必然会反映在脸上,关键是内心的真诚,它与行为主体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9.眼神的礼仪规范(1)注视的时间:与他交谈时,不可长时间地凝视对方一般情况下,眼睛有 50%的时间注视对方,另外 50%的时间注视对方脸部以外的 5-10 厘米处。
对东方人也可只保 1/3 时间注视对方,自始至终地注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在社交场合,无意与别人的目光相遇不要马上移开,应自然对视 1-2 秒,然后慢慢离开与异性目光对视时,不可超过 2 秒,否则将引起对方无端的猜测必须根据所观看的对象和场合把握好注视的时间2)注视的位置:用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对方身上上下打量,这是极失礼的表现注视对方什么位置,要依据传达什么信息、造成什么气氛而异;要依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而选择具体目光所及之处和注视的区间3)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两个男土之间也不能对视的时间过长,除非是得到对方的默许;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大部分国家的人们忌讳直视对方的眼睛,甚至认为这种目光带有挑衅和侮辱的性质4)敢于正视对方:在交谈中敢于礼貌地正视对方,是一种坦荡、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谈话中眼睛往上、往下、眯眼、斜视、闭眼,游离不定、目光涣散,漫不经心等,都是在交际中忌讳的眼神。
当别人难堪时,不要去看他;交谈休息时或停止谈话时,不要正视对方10.现代涉外礼仪的基本准则 (1)主权平等,相互尊重(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反对种族歧视2)涉外礼仪的原则对等(礼尚往来)、平衡(一视同仁)、惯例(通用做法)、礼宾次序11.对头发的要求 要遵循“三不”原则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皮屑要适时梳理,不可有头皮屑;发型要朴实、大方,具有良好的个性男性的发式给人以得体、整齐的感觉,应该显示成熟、为人们所喜爱女士梳理清秀典雅的发型,能体现出持重、干练、成熟总之,头发要清洁、整齐、柔软、光亮,要根据自己的脸型、体型、年龄、发质、气质选择与自己职业和个性相配合的发型,以增强人体的整体美12.对站立的一般要求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放松,人体有向上的感觉;收腹、立腰、提臀;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向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无论男士还是女士站立时要做到自然并保持面带笑容这样就可以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给人以良好的形象13.就座的要求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右腿后撤半步,轻稳地坐下女子就座时,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男子则应将西服扣打开坐在椅子上时,上体保持站姿的基本姿势,头正目平,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膝并拢,两脚平行,鞋尖方向一致,做到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
双脚可正放或侧放,并拢或交叠女子的双膝必须并拢,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倚在扶手上,以显示高雅;坐在椅子上时,一般只坐满椅子的 2/3,不要靠背,仅在休息时才可轻轻靠背;起立时,右腿向回收半步,用小腿的力量将身体支起,并保持上身的直立状态当然,坐姿还可以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面向对方,形成优美的“S”型坐姿,还可两腿膝部交叉,脚内收与前腿膝下交叉,两脚一前一后着地,双手稍微交叉于腿上无论采取哪种坐的姿势,关键要做到自然、美观、大方,切不可以表现出僵死、生硬14.行走的要求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双肩平稳,双臂前后摆动自然且有节奏,摆幅以 30-50 度为宜;双肩、双臂都不应过于僵硬;重心稍前倾;行走时左右脚重心反复地向前后交替,使身体向前移动;行走时,两只脚的内侧行走的线迹为一条直线,脚印应是正对前方;步幅要适当,一般应是男士 70 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但也因性别和身高有一定的差异着装不同,步幅也不同,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旗袍、西服裙或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跨出的步子应是脚跟先着地,膝盖不能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