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晚明漳绒兴起缘由与对外影响研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8.14KB
约19页
文档ID:309123854
晚明漳绒兴起缘由与对外影响研究_第1页
1/19

    晚明漳绒兴起缘由与对外影响研究    张健 陈婕怡摘 要 晚明福建地区起绒织物发展迅速,漳州、泉州等地皆有织造,其中尤以漳州起绒织物织造興盛且品质高超,故称之为“漳绒”关于晚明漳绒与天鹅绒、倭缎、漳缎之间的相互关系众说纷纭,通过追溯漳绒的缘起,厘清晚明时期漳绒、天鹅绒、倭缎及漳缎的词义,并辨析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然后再对晚明漳绒的工艺内涵进行分析,探讨晚明漳绒工艺的对外影响Key 漳绒;倭缎;对外影响引用本文格式 张健,陈婕怡.晚明漳绒兴起缘由与对外影响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5):20-25.Abstrac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pile fabrics in Fujian developed rapidly, Zhangzhou, Quanzhou and other places were all weaving, especially Zhangzhou pile fabric weaving flourished and high quality, so it is called "Zhangrong".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Rong and velvet, Japanese satin and Zhang sati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By tracing the origin of Zhang Rong, we can clarify the meanings of Zhang Rong, velvet, Japanese satin and Zhang sati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analyze whether they are between them affect each other. Then it analyzes the process connotation of Zhangrong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discusses the external influence of Zhangrong technolog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Key Words zhangrong; Japanese satin;external influence[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6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明代工艺美术的域外交流”(项目编号:16BG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海澄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部,因其地形“水萦之如月然”而得名月港成化、弘治年间,月港海上贸易已经出现“风回帆转,实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鹜争持,以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的景象[1]正德、嘉靖年间,月港贸易进一步发展,葡萄牙、西班牙、日本陆续前往月港互市,将本国特色物品与中国进行交易隆庆元年,明廷允许福建海澄县开港,准贩东、西二洋,月港海滨千顷更是洋船扬帆而来,货物繁陈,喧嚣繁闹彼时的漳州纺织工艺发达,形成了“百工纠集,机杆炉锤”的繁荣景象漳州地区纺织产品种类多样,有绮罗、缎、吉贝布、苧麻布、蕉布、葛布、天鹅绒、土绸等,受到国内丝织工艺与域外输入丝织品的影响,发展出的特色漳缎、漳绒远销海外王世懋《闽部疏》记载,“漳之纱绢”每日如流水般运往吴越,大海航行运输而去的数量更是不可计算[2]至清初时,朝廷多次海禁,不许海民下海,更多次迁界,月港沿海三十里皆焚为废墟月港的衰落,导致依赖于港口运输贸易的漳州丝织业受到重创,许多丝织工迁移至商业更加繁荣的江南地区晚明漳州地区依靠海港优势和宽松的海禁政策发展漳绒,形成地区代表工艺历史上漳绒对域内外纺织工艺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因时间、空间地域语言、以及工艺文化的认知差异,学界对晚明时期漳绒的定义、兴起缘由、地域语言及工艺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认知皆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试图厘清晚明漳州地区漳绒兴起与对外影响。

一、漳绒缘起(一)漳绒定义漳绒可以分为素漳绒和花漳绒,素漳绒也称“素剪绒”,为单色绒织物,目前可见最早的素剪绒实物为苏州博物馆藏苏州王锡爵墓出土的忠静冠冠面;花漳绒也称“雕花绒”,即所谓的天鹅绒,是在织成布匹的坯布上画出花纹,然后用刀具将花纹部分的绒圈剪开明清时期,漳绒是漳州起绒织物的代称,漳绒与天鹅绒皆属于起绒织物天鹅绒应是受到来自西方的影响,在漳绒的生产基础之上制作完成的清代漳州出产的起绒织物皆称为“漳绒”,在出口货物中天鹅绒与漳绒并列,其实两者为同一类织物,只是表面绒毛长短的问题可能天鹅绒是源自西方的丝织物,西方国家对于漳州地区的起绒织物更习惯称为“天鹅绒”,而国内则将两者区分日本地区受到源于西方国家对绒类织物称呼的影响,也将所有的起绒织物都称为“天鹅绒”二)晚明漳绒的兴起漳绒何时起源尚未可知,漳州纺织天鹅绒之前应已掌握制作起绒织物的技术中国最早的绒织物起源于汉代,元代亦出现怯锦里、线绒圈织物有学者认为明代的丝织起绒技术应该与明初琉球、日本朝贡的兜罗绒有关,兜罗绒是以木棉纺织的棉类织物,杭州以丝替代仿制织成剪绒,漳州天鹅绒也是借用剪绒的织造技艺,将丝绒替代天鹅绒织成[3]54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记载:“绒单出陕西、甘肃”[4],其实陕西、甘肃绒织物为羊绒制品。

漳绒是在继承漳绸织造技艺之上,发展出的起绒织物漳州在元代时期就已经生产漳绸,且有生产漳绸的集中地,具有生产丝织的技艺基础漳人巧善织,晚明时期漳州地区丝织物已名满天下万历《漳州府志》记载,漳州人仿制外国天鹅绒,用丝线代替真正的鹅绒,将假纬织成绒圈,织成后再割出长绒毛,做工十分精巧[5]同一时期的泉州也开始织造天鹅绒,但品质不如漳州[6]万历之前关于天鹅绒的记载不多,见于嘉靖年间(1522-1566 年)的《天水冰山录》记有“天鹅绒头围一个”,《天水冰山录》是抄没嘉靖年权相严嵩家的清单,可知当时天鹅绒数量不多,仅仅见于上层万历十一年(1583 年),南京刑部尚书殷正茂为贿赂阁臣,组织民众捕捉天鹅织造绒缎,致使民众死伤,只织造了数十匹天鹅绒[7]由此可知,明嘉万时期,已经出现织造天鹅绒的技艺,但因使用的是天鹅羽毛,材料难以获得而仅仅见于宫廷臣僚之中沈德符(1578-1642 年)《万历野获编》记载张居正在万历初期(1567 - 1582 年)任职首相,岭南宦官用天鹅绒织成寿幛贺轴献上,当时的人以此为异样物,至万历后期,天鹅绒已从难见的高档丝绸,变成了民间寻常见的物品[8]漳州地区的天鹅绒,应是对外来天鹅绒的仿制。

欧洲部分国家在 14、15 世纪就已经大量織造天鹅绒并销售到世界各地晚明时期,葡萄牙、西班牙相继来华贸易,带来西方国家的纺织物品此时,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丝织制品销往海外,频繁的贸易为天鹅绒的传播和仿制提供了外部环境同时闽、粤丝织工业发达,丝织技艺成熟,应对市场需求,创新出多种流行畅销的丝织品,成为仿制国外技艺的沃土,天鹅绒技艺应是在大量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出现的文献记载16世纪 90 年代,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的丝织已经包括天鹅绒、本色的和绣花的锦缎、花绫、厚绸、棉布等[9],荷兰人侯德孟1596年在爪哇万丹(下港)见中国店铺已有贩卖天鹅绒[10],可见中国天鹅绒的海外出口,应在1600年之前与此对应,明清之际学者屈大均提到南方多鸟衣,其中有一种为天鹅绒,夷人用天鹅细毛织造,制作精巧华丽,以大红色为最佳,广东人学习其织造方式,用土鹅毛或者是蚕丝代替,材料问题得到解决,价格也较低[11]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刑部官员王临亨在岭南视察时将其见闻著成《粤剑编》,书中讲到天鹅绒产自西洋,粤人仿制的天鹅绒可以假乱真[12]国内关于漳绒相关情况的记载多是始于 16 世纪初期,沈德符成书时期大约为万历三十四年至万历三十五年(1606-1607 年),其言天鹅绒“今则寻常甚矣”。

成书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的万历《漳州府志》中记载了关于漳绒技艺的来源王临亨记录的时间也是在万历二十九年,但国外文献却在 16 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有关于中国天鹅绒的记载综合国内外材料,天鹅绒最早是何时在中国织造尚不可知,但至少在嘉靖时已有零星织造,材料中常常出现有罕见的天鹅毛万历时闽粤地区以蚕丝代替天鹅毛,天鹅绒才大量织造,并出口海外此时,以棉为起绒织物的欧洲天鹅绒,与以丝为起绒织物的中国天鹅绒同时出现,中国天鹅绒的织造技术是否完全受欧洲的影响尚未可知,但欧洲天鹅绒产品流入到国内之后,引起国人的兴趣漳州地区在原有的起绒技术中织成天鹅绒,且成为能够满足上层需求与出口的高质量绒织品二、晚明漳绒的起源晚明丝织技艺发达,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出现品类各异、争奇斗艳的丝织品种同时,频繁的域外丝绸产品贸易,无形中也推动明末丝织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当然,关于天鹅绒、倭缎、漳绒及漳缎等丝织技术起源与传播的争论,常常众说纷纭晚明成书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记载:“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盖质已先染,而斫线夹藏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光。

北虏互市者见而悦之但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日损坏[13]宋应星认为倭缎类起绒织物的织造技术来自于日本乾隆年间的《福建通志》同样记载“天鹅绒本出倭国”[14],因此,部分国内外学者认为明代的起绒技术从日本传来日本现代学者太田英藏认为日本天鹅绒织造来自欧洲,是从伊伯立安半岛(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商人运来的东西中学来的[15]还有日本学者齐藤辉子[16]、冈通子[17]将两件 16-17 世纪欧洲带至日本的天鹅绒服饰认定为欧洲人织造日本学者甚至得出结论认为日本古代多数纺织品类虽然是来自中国,但是唯独天鹅绒,不仅不是来自中国,反而是传向中国[18]近代日本学者吉田雅子通过对几件同时代传入日本的天鹅绒进行织物组织、刺绣技法的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 16-17 世纪由欧洲传入日本的天鹅绒实际为中国织造[19]9晚明时,中日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往来频繁,文献记载日本朝贡中国的物品中也并未有起绒织物[20],或是晚明时期中日民间贸易也是由中国单方面输出万历时期的《东西洋考》记载日本物产时,也并未有关于日本起绒织物的记载[21]结合日本文献的记载,日本明治十一年刊的《工芸志料》卷一中关于织工的记载为:“天正年間、支那の織工和泉の堺に来たりて、明様の錦を織る巧を伝う。

[22]万历年间中国的织工前往日本,他们带去明样式丝织,还将明代纺织技艺教授于本地织工 16 世纪末中国已经完全掌握漳绒的技艺,极有可能已经将技艺传输过去另有日本文献《本朝世事谈绮》关于起绒织物的记载:“天鹅绒,正保庆安间(1644-1651 年)在京师始有织造”[15]日本现有的起绒技术更迟,至清初时期才开始织造,更不用说是日本技术传入明朝倭缎与中国明代其他的起绒织物一样都是经起绒织物,起绒工艺更是汉代已经确定的使用起绒杆为主的工艺,明代起绒织物也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并非日本传入的技术[23]国内学者认为“倭缎”一词的误读与漳、泉两地的方言有关,其实指“毛缎”,即缎地上起绒花的织物明末漳缎亦为缎地起绒花织物,日本京都博物馆藏有明代天鹅绒,其中一件标为黄褐色的桐凤凰纹样天鹅绒(见图 1),显示出中国风格,应该是明晚万历年间漳州地区的产品[3]53倭缎可能是明末漳州地区的缎地起绒织物,同时期的漳绒,即天鹅绒应指的是绒地缎花类织物,即倭缎与漳绒、天鹅绒并非同一类织物,也并非是倭缎的传入而影响漳州地区绒织物清初期清政府为收复福建地区,收编郑氏家族,同时防止私人通商集团再次兴起,下令海禁,月港衰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