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论讲座跨文化交际学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81KB
约46页
文档ID:574383236
理论讲座跨文化交际学_第1页
1/46

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大学 赵长征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n n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n n早期又称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n n产生于美国 n n奠基之作: Edward Hall《无声的语言》(1959) The Silent Languagen n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n n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n n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 二、语言交际 1、词义与文化 动物n n狐狸n n猪n n龙(dragon)n n凤(phoenix)n n猫头鹰n n狗n n龟 植物n n松柏n n莲花n n梅兰竹菊n n桃n n花语 颜色n n红色n n白色n n黑色n n绿色n n灰色n n黄色n n“给你一点儿颜色看看 数字n n4、14、24n n8n n9n n13 人名n n灰姑娘(Cinderella)n n夏洛克(Shylock)n n唐僧n n孙悟空n n武松n n东郭先生n n林黛玉 地名n n滑铁卢(Waterloo) to meet one’s Waterloon n鸿沟n n长城n n泰山 2、语用规则与文化 称谓n n同志n n爱人n nMr. 邀请n nWe muse get together soon.n n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 抱歉n nI’m very sorry. 3、交际风格与文化n n思维模式与说理方法。

n n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n n美国是“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 日本是“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 n n健谈与沉默 三、非语言交际 阿尔基勒(Argyle)的分类n n身体动作(体语)n n空间、距离n n站立角度(面向其他人站立的角度)n n人的外表形象(包括服装和首饰)n n行为、站姿、坐姿等(英语:posture)n n头部动作n n面部表情 n n手势n n目光接触n n语言伴随因素 表情n n笑n n哭n n正视n n眨眼、使眼色n n吐舌头 身体动作n n手势n n握手n n拍肩膀n n亲吻n n打哈欠、伸懒腰n n打骂n n摇头、点头 语言伴随因素n n说话音量n n语速n n健谈与沉默 四、价值观 时间观念n n对传统的尊重程度n n准时 在英语国家,晚间宴请,允许客人迟到十分钟左右,但是绝对不能提前到达n n在美英的公事访问时间不超过1小时,晚宴大约三四小时 空间观念n n领域性n n个人空间和体距n n对于拥挤的态度n n开会与宴会时的座位安排 宗教 行为模式n n习俗、规范 婚姻习俗n n角色 各安其份 忌讳n n黑猫n n13n n风水 社会关系n n集体与个人n n脸面(以阿拉伯和日本为例)n n家庭关系n n单位n n圈子 四、社会交往 打招呼n n在英语中不能以称呼代替问候。

也不就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发问 告别n n英美人告别,往往要表示几次主人送到门口或门外n n中国人告别,前面短后面长主人常常送得比较远 恭维与谦虚n n西方人并不把谦虚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道德标准n n英语中的谦词远不如汉语丰富n n中国人的位置感 照相、宴会时的推推拉拉 送礼n n中国人讲究礼物贵重西方国家则避免赠送贵重的礼品,更加强调礼品包含的意义 宴请n n中国人宴请,重视酒菜的分量和烹调的水准 关系网 五、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1、认识上的误区n n“理所当然”n n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 2、刻板印象n n刻板印象(既定模式):stereotypen n对于客体形象的极度简化的、陈词滥调般的想象 3、民族中心主义n n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n n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 参考书目n n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n n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 北京大学出版社n n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n n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n n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 商务印书馆n n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n n【德】马勒茨克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潘亚玲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n n徐新 主编 《西方文化史》(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