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0KB
约16页
文档ID:289197662
第1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_第1页
1/16

第1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 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 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Z间的循环关系,这种 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是近儿年,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常考题型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插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 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 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区的岩石类型及 其矿产分布状况等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解题方法d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衍生出多种变式图,现举例如下:(变质作用'变沉积岩d答题步骤丿第一步: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三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岀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 “三进一出”的为岩浆;(2) “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3) 可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物指向的为沉积岩,含有 化石或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为变质岩)。

第二步: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1)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2) 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3) 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4) 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第三步: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地貌、地 质状况,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屢题剖析』[例1]福建南碇岛是“出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0・07 kn?,海拨51. 5 mo岛上 上百万根玄式岩排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左图是南碇岛景观图,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⑶题为^软沆总%(1) 福建南碇甜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 )B.乙A. 甲C.丙 D. T(2) 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D )A.内外力共同作用 B.外力作用C.重力作用 D.内力作用(3) 在閔上旅游还可能看到(B )A.古生物化石 B.古火山口C.喀斯特地貌 D. U型谷、角峰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玄式岩,是喷出岩,属于岩 浆岩根据箭头方向,右图中的甲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人正确。

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B、C、D错误第(2)题,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 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直接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正确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 不是外力作用、重力作用,A、B、C错误第(3)题,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古火山口,岩 浆喷出的通道,B正确岩浆岩中不可能有古生物化石,A错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C错 误U型谷、角峰是外力作用形成,D错误二、地质剖面图判读解题方法丄地质剖血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 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 常见的地形剖面图图1地质地貌示意图沉积岩匡1岩浆岩断只河涛冲枳物2.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 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甲、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的褶皱2) 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如图3中乙未侵蚀前常形成 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甲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3)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 靠的依据4) 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血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体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 运动,如图2中II处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 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 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 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 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越题步骤d第一步: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1) 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2)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已岩层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 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利用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背斜和向斜地形类型看海拔 高低变化第三步:判断岩层运动特点和地质构造应用(1) 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2)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3)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 动;(4) 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情况,以利于施工和安全 等。

[例21(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⑴〜(2)题f(1)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B )A. 1 B. 2C. 3 D. 4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来发生断裂移动, 形成断层乙;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 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2)题,新生成的沉积岩地层在未经历构造变动之前是水平的 图中所示甲、乙两部分地层均不水平,可推知该地在乙地层形成之后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才形成甲地层,由甲地层不水平可推知甲地层形成后又经历 过一次褶皱变形突破训练丿澳大利亚“魔鬼犬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 岗岩图a为澳犬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 成1〜2题图n图b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匕中(B )A.甲B.乙C.丙D. T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故B项正确。

第2题,该景观地表的岩石为花岗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图b中①表示的是风 化作用;②表示的是变质作用;③表示的是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的是冷却凝结作用,故A 项正确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回答3〜4题卫花岗岩 ra石灰岩 匚二]大理岩3. 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C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4.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 第3题,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 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第4题,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 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因地壳的拉伸和挤压均可以形成断层,所以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 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 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6据此完成5〜6 题5.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甲一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一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一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一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 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 )A. 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

第5题,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 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项错误;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 两翼新,为背斜,故D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 为谷地,故C项正确第6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 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喷出,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式岩 均属于岩浆岩,故B、D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纽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 质岩,而此处没有发生变质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项错误飞 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项正确7.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冋答下列问题a b c d c f 河 sss^ 新9 老(1) 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2) 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解析 第⑴题,参照图例,从同一岩层的连续状态即可观察得出图示地质构造为断层 第(2)题,沉积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按顺序从下向上沉积;b岩层没有层理构造特点,分布 于断层顶部并且不呈喷出岩的火山锥形态,应为侵入岩。

答案(1)断层岩层在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错动位移2)岩层f、e、<1、c按顺序沉积;住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 岩层a沉积课时达标(十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 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 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图1 性21. 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A )B.②类岩石D.④类岩石A.①类岩石C.③类岩石2. 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 浆岩,而侵入型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表冷凝形成的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 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 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 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安徽天柱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左图为天柱山主峰“天都峰”景观,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 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右图中相对应的是(B )A. a 和 6 B. b 和 3C. c 和 5 D. <1 和 14. 有关左图中“天都峰”景观形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①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而形成②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③受风化和重力崩 解作用而形成 ④经历了地壳的上升运动A.①③ B.②④C.③④ D.①④解析 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