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初的左传研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4.42KB
约4页
文档ID:47723316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初的左传研究_第1页
1/4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初的《左传》研究张玉春史素昭(一)尊经思想如同《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一样,《总目》将《左传》著录于“经部”而不是“史部”,这本身就体现了《总目》的尊经思想;“春秋类”小序说: “说经家之有门户,自《春秋三传》始,然迄能并立于世”,足可说明《总目》在维护《左传》的经学正宗地位;《总目》主张对“经”进行精要而核实的研究宋代的《春秋》、《左传》研究,基本上可用“舍传求经”、“穿凿随意”来概括,正如《总目》中刘敞的《春秋传十五卷》提要所说:“盖北宋以来,出新意解《春秋》者,自孙复与敞始复沿啖、赵之余波,几乎尽废三传”;《总目》对宋人的经传研究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御纂春秋直解十五卷》提要说: “自啖助、赵匡倡废传解经之说,使人人各以臆见私相揣度,务为新奇以相胜,而《春秋》以荒自孙复倡为有贬无褒之说,说《春秋》者必事事求其所以贬,求其所以贬而不得,则锻炼周内以成其罪,而《春秋》益荒俞汝言《春秋平议序》谓:‘传经之失不在于浅,而在于深,《春秋》尤甚’可谓片言居要矣”, 《总目》认为不精研经传导致了宋学的空凿议论《总目》对明代胡《传》孤行、经义荒废的局面非常不满, 在“春秋类存目二” 最后的“案”说:“是《春秋》虽列在学官,实以胡《传》当一经,孔子特拥其虚名而已。

经义之荒,又何足怪乎!”所以《总目》称誉驳正胡《传》“迂谬之谈”的《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为“挽数百年积重之势,而反之于正也”二)复古与征实与“明代说经,喜骋虚辨”(《毛诗稽古编》提要)的风气不同, 清代学风大变, 概括起来, 不外乎复古与征实 对于学术史上的汉学宋学之争,《总目》似乎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如“经部总叙”说:“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但是,《总目》表面上尊重宋学,实际上倾向重视名物考据的汉学之说,这在《总目》很多书目提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总目》对重考据的《左传》研究之作多持肯定态度复古倾向是《总目》的总体思想按照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说法,编撰《总目》 的乾隆时期属清代经学的第二期,该时期复古的特点是 “由宋以复汉唐之古” [5] (134)《左传》研究的复古,主要是研究方法上的复古,一是采用汉唐时期的用名物训诂的方法研究《左传》;二是文献材料的复古, 主张采用古义旧说来研究 《左传》,主张言而有据; 复古的目的在于扭转空疏游谈的宋学,使《左传》研究走向以训诂考据为方法的征实之学,即《总目》所说的汉学。

经部总叙”说: “(宋明理学)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征实不诬说明早在清初便开始恢复重名物训诂、重考据的汉学传统在“春秋类四”“案”语中《总目》评价三传,谓“《左氏》说经所谓‘君子曰’ 者,往往不甚得经意, 然其失也, 不过肤浅而已” ,而“《公羊》、 《谷梁》二家,钩棘月日以为例, 辨别名字以为褒贬, 乃或至穿凿而难通” ,“三家皆源出圣门, 何其所见之异哉?左氏亲见国史,古人之始末具存, 故据事而言,即其识有不逮者,亦不至大有所出入《公羊》、《谷梁》则前后经师递相附意,推寻于字句之间, 故凭心而断, 各徇其意见之所偏也 ”于是得出结论,“然则证实迹者,其失小,骋虚论者,其失大矣后来诸家之是非,均持此断之可也左氏“失小”,公、谷“失大”, 《总目》汉学倾向一目了然 《总目》尊崇汉学的同时排斥宋学《总目》在春秋类序中说:“中唐以前,则《左氏》胜,啖助、赵匡以逮北宋,则《公羊》、《谷梁》胜孙复、刘敞之流,名为弃传从经,所弃者特《左氏》事迹,《公羊》、《谷梁》月日例耳其推阐讥贬,少可多否,实阴本《公羊》、《谷梁》法这里不仅以“少可多否”一贬宋学派之孙复、刘敞,且其咎追及《公羊》、《谷梁》。

《总目》多称誉重考据的《左传》研究之作《总目》称赞顾炎武“博极群书,精于考证,国初称学有根柢者, 以炎武为最”,称誉其《左传杜解补正三卷》“凡此之类,皆有根据其他推求文义,研究训诂,亦多得《左氏》之意”;称马骕《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 “皆考证精详, 可以知专门之学与涉猎者相去远矣”;认为张尚瑗的《三传折诸四十四卷》“搜罗荟粹,犹为摭实之言”,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 “皆引据博洽”,陈耀厚《春秋长历十卷》“盖非惟补其阙佚,并能正其讹舛,与考证之学极为有裨”,吴鼐的《三正考二卷》“虽篇帙无多,而引证详明 ,, 于经学亦为有功矣《总目》批评以臆说研究《左传》之作,此类作品多放入存目; 《总目》讥毛奇龄《春秋条贯》“欲理之而反棼之,殆无取焉”但《总目》提倡训诂考据的同时,也反对考据烦琐、引证芜杂者,如评毛奇龄《春秋简书刊误》 “盖琐屑矣”,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贪多炫博,转致琐屑”甚至是“过求详备”三)反对门户之见《总目》虽倾向汉学,但并未形成严格的汉宋壁垒,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综合汉学宋学,反对门户之见, 主张各取所长 如“经部总叙”所说:“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春秋类”小序也说:“虽旧说流传,不能尽废,要以切实有征,平易近理者为本其瑕瑜互见者,则别白而存之”;《总目》痛斥宋学开门户之争,卷首凡例说:“汉唐儒者谨守师说而已,自南宋自明,凡说经、讲学、论文、皆各立门户,大抵树名人为之主,而依草附木者,嚣然助之朋党一分,千秋吴越,渐流渐远,并其本师之宗旨,亦失其传而雠隙相寻,操戈不已,名为争是非,而是则正胜负也人心世道之害,莫甚于斯关于清初《左传》研究之作,《总目》对存门户之见者大加指责,对不存门户之见者大加称赞, 表现出一种兼并包纳的博大气象 《总目》称赞顾炎武的《左传杜解补正》“甚重杜《解》,而又能弥缝其阙失,可谓扫除门户,能持是非之平矣”;称《钦定春秋传说汇纂》“能荡除门户,辨别是非”;《总目》称誉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考据周全而又汉宋兼采:“其《辨论》诸篇,皆引据博洽,议论精确,多发前人所未发”《总目》批评回护师说而存门户之见的刘荫枢《春秋蓄疑》“而或并《左传》事实疑之,则师心太过矣”三四库馆臣极一时之选, 《总目》代表了 18 世纪中国第一流学者的高见卓识始终其事的纪昀博学卓识, 李元度说他“评骘精审,识力在王仲宝、 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也。

[6] (1)其余纂修人员如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人都是清代硕儒,无怪乎《总目》能够久享美誉清人周中孚评价它说:“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 凡卷第之繁富, 门类之允当, 考证之精审, 议论之公平,蔑有过于是编矣 [7] (1)毋庸置疑,《总目》有关清初《左传》研究的学术思想对清代中后期的《左传》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目》推崇以训诂考据的方法来研究《左传》,推动了清代汉学的兴盛明末清初,汉学宋学并没有那么对立,学术上曾一度出现汉学宋学并立的局面;乾嘉以降,宋学派落下帷幕,汉学派开始独霸舞台,《左传》研究呈现出重训诂考据而轻义理、重古义古说的总体倾向在《总目》的影响下,乾嘉以后的学者莫不以考据为方法,从文字、音韵、训诂、名物等方面对《左传》进行研究这时《左传》 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勘文本正误,二是修正杜注孔疏并产生新注新疏段玉裁的《春秋左氏古经》,赵坦的《春秋异文笺》,侯康的《春秋古经说》是校勘之作;王引之的《左传述闻》,李富孙的《春秋左传异文释》是校理之作,卢文弨的《春秋左传注疏》,阮元的《左传校勘记》是对校之作清代考据学对《左传》的整理研究,最后落脚于新注疏的出现,这便是李贻德的《左传贾服注辑述》和刘文淇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两书以全面恢复汉代经说古训作为创新的手段,采取了一种复古的形式,以否定杜注孔疏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是清代考据学对《左传》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无论是资料搜集之全, 还是持论之平当公允, 以及对名物典章考辨之精审, 都雄迈前人这些成就不能不说是受到《总目》中《左传》研究的复古倾向、尊经思想以及重考据轻义理的学术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总目》中《左传》经学正宗思想,使得《左传》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忽略了,清代没有出现从史学和文学角度来研究《左传》的著作,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也是《总目》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所致清代晚期,《左传》研究中突出义理之学的今文学派重新崛起,也与《总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文学派刘逢禄、康有为的《左传》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刘逢禄著有《左氏春秋考证》,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他们关于《左传》的意见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即《左传》是西汉末刘歆伪作之书, 其目的在于推翻《左传》作为“传”的地位但是他们不再像汉代今文博士那样简单武断,而是把否定《左传》为经建立在周密考证的基础之上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后序》中说:“以《史记》为主,遍考《汉书》而辨之;以今文为主,遍考古文而辨之。

遍考周、秦、西汉群书,无不合者,虽间有窜乱,或儒家以外杂史有之,则刘歆采撷之所自初也于是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万里千条,纵横皆合矣这种博求佐证、钩稽学说源流的考据精神和治学方法,应该说受到了 《总目》所提倡的征实考据之风的影响; “以今文为主,遍考古文而辨之”,说明康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古文学派的观点, 这也与《总目》提倡的不守门户之见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参考文献:[1] 余嘉锡 . 四库提要辩证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2][3]沈玉成,刘宁 . 春秋左传学史稿 [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4] 郭丹.《四库全书总目》 中的《诗经》批评[J].福建师大学报, 2002, (4) . [5] 梁启超 . 清代学术概论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7]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序)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8] 何海燕 . 从《四库全书总目》 看清初《诗经》研究之状况 [J].湖北大学学报,2005,(3).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 年第 5 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