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一、收住对象 1.凡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诊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 1.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方面工作,二十四小时有些人负责 产、儿科医师和护士亲密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每日查房最少2次,做好对应诊治工作 认真书写病历,包含相关母乳喂养统计 2.护理人职员作职责: 实施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帮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产房护士或助产士和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三、护理常规 1.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查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没有渗血、婴儿有没有呕吐并注意保暖 帮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帮助并指导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2.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每日检验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检验乳房情况,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加强指导和咨询 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确保充足营养 3.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统计新生儿及患儿的通常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统计 了解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及吸吮情况 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带护理、预防接种工作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巡视,了解母亲及新生儿情况,做好护理统计,发觉异常立即汇报医师 四、简易人乳库 激励有需要有条件的爱婴医院设置人乳库,搜集人乳的对象应为无传染病身体健的母亲 1.人乳库供奶范围: 产妇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哺喂的新生儿及患儿。
有医疗适应症的新生儿及患儿 2.人乳搜集: 备好消毒奶杯,以有盖的透明广口杯为宜 清洁产妇的乳房,采奶前洗手 挤乳方法:手法挤乳为主,消毒器具挤奶为辅 将搜集好的人乳汁贴上瓶签,正确统计供乳者姓名、搜集日期、时间、分娩孕周 采奶后入乳库前消毒 ①消毒条件为恒温水箱℃30分钟,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待用 ②冰箱内保持4℃,储存应在24~48小时内使用,-20℃储存可在3个月内使用,库奶使用时需复温 若乳母挤出的奶用于哺喂自己的新生儿,则不需要消毒,但容器外应标明姓名、日期、床位号,置于4℃冰箱内保留,二十四小时内使用 3.人乳库应由专员管理: 对各病室搜集的人乳进行检验 管理人员对乳库的人乳做好时间标识,储存及使用时应作统计 每日检验乳库,应确保先入库的先供给,并立即清理过期的乳汁 设专用冰箱储奶,冰箱应每七天清洁一次,每个月对库存奶检菌一次,并有统计 五、探视制度 1.严格实施医院探视制度,以确保母婴得到充足的休息和诊疗 2.为预防交叉感染,有传染性疾病者严禁探视 3.严格控制探视人数,每次不超出2人 六、消毒隔离制度 1.母婴同室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15~20分钟,应注意母婴保暖。
2.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平静温馨,禁止吸烟 3.每日常规进行母婴床单位消毒一次,用5‰洗消净擦拭 4.母婴出院后,母婴床单位应做终末消毒处理 5.探视后病室进行通风换气 七、基础设施 房屋环境应舒适、清洁、明亮、平静,温湿度适宜,每一母婴床单位的面积应不少于6平方米 1.室内设备: 每个母婴床单位应设有产妇床、新生儿床各一张,床头柜1个,靠背椅1把婴儿床应在产妇床旁,方便产妇随时能够观察新生儿及哺乳 室内有通风、保暖装置,室温应保持在22~24℃ 2.病区内设备: 有诊疗室 婴儿洗澡室 流动水洗手池及盥洗室: 热水供给设备 5.宣传教育室或必须的宣传教育设施,如电视机、录像机、示教实物、宣传画、板报等 6.厕所及污物间 7.其它产科、儿科病房必备医疗、保健、抢救药品及设施 每个医院应设有隔离的母婴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