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专题:辩证分析方法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对人的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人的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分析方法第八讲 人的分析方法一、人的利益分析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利益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人们的利益关系,揭示社会活动的本质,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一)利益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利益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利益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利益是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利益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表示的是主体需要和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利益源于需要一种物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种物品对人就是有利的,因而它就是人的利益所在不需要的东西不会成为人的利益,无需要则无利益但是需要本身还不是利益,它还只是利益的内在主体根据,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成果才构成利益的实在内容利益的最终实现形式是对劳动成果的占有和消费自然界不能自动地满足人的需要,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必须诸多人联合起来进行,联合的劳动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于是,在人的需要和自然客体之间就插进了一个社会关系的中介自然客体不仅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成为人类需要的对象,而且必须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才能最终满足人的需要随着需要的多样化和满足需要的劳动的不断分化,每一个人的需要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由他人的劳动来满足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劳动在不同的人和人群之间分开了这样,需要的满足必须通过社会关系的中介才能完成由于社会关系的作用,有些人的需要能得到满足,有些人的需要则未必能得到满足;对有些人满足程度较大,对有些人则满足程度较小,于是便出现了利益差别和利益之争由此可见,只有通过社会关系的中介作用,需要才转化为利益如具有生理需要的人,不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使某些需要获得了满足,象呼吸了空气、享受了阳光等,就不能认为他获得了利益2)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因和目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2成的,而每个人在参与社会历史活动时,都有不同的思想动机历史唯心主义在考察历史时,至多只是看到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更深一步地去探究隐藏在人的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人的思想动机背后是人的利益,特别是物质经济利益在起作用。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取得和改善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条件3)利益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该社会的利益关系中占居统治地位,所以他们总是要利用上层建筑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被统治阶级为了获得自身解放,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必然要同统治阶级展开斗争一切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根本原则4)共产党人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先锋队,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根本原则 2.利益分析方法的重要现实意义(1)改革实质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
通过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的改革,合理拉开了收入差距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使人们的利益关系前所未有地复杂化了社会成员之间不仅由于劳动和经营效益的差别,出现了收入上的较大差距,而且由于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社会成员、不同利益集团、不同阶层之间利益的矛盾对立要正确认识这种利益关系调整的必然性、合理性,尽快适应这种调整,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利益观,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勤奋工作,取得自己的正当的利益,就需要掌握利益分析方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强化了利益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以存在各自独立的众多市场利益主体为基本条件,遵循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和经济行为的直接动因在此意义上,市场机制就是利益激励机制非经济领域虽不通行市场法则,但是它们毕竟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受其深刻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与市场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正确认识人们社会行为背后的物质利益动因,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样需要掌握利益分析方法。
3(二)利益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1.利益驱动分析利益驱动分析,就是对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利益动因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推动人们行动的,从而揭示利益驱动的规律和机制主要把握以下三点:(1)明确“利益”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最终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人们社会活动的动机,目的是为了揭示支配社会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他们不是停留在人们行为表面的、千差万别的动机上,而是深入探寻驱使人们行动的最终的物质动因,特别是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统一的最终动因他们终于发现,正是物质利益,构成了千差万别的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成为推动整个民族、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最终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之所以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创造精神,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振兴中华,是我国人民和整个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利益驱动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把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问题的解决都归结到为人民谋福利的最高原则上来2)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功能利益驱动力蕴藏在每个人身上,要把它有效地激发出来,并使之成为一种巨大的建设性的力量,有赖于建立和健全合理、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
我们党经过长期而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既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利益驱动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人在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地位,让人们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使人们身上的利益驱动力量得到了释放,从而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又进一步激发人的内在潜能,驱使人们努力拼搏、不断创造进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不断得到解决3)分析不同主体利益驱动的作用进行利益驱动分析,要搞清是谁的利益驱动是个人利益驱动,还是集体利益驱动,抑或是阶级、民族、国家利益驱动人们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决定自己的身心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有着严格的先后、主次次序:首先是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驱动,然后才是个人利益的驱动利益驱动既包括物质利益驱动,也包括精神利益驱动物质利益驱动是基础,离开它,精神利益驱动就无所寄托和依傍;但是没有精神利益的驱动作用,物质利益驱动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不能把人们的行为动因简单地直接地归结为物质利益的驱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等,仍然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因。
人们的利益追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利益的追求,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当人们追求利益的目的和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时,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起阻碍作用因此,主体利益追求的正当与否,关键4看其是否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利益追求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人越多、程度越高、时间越长,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社会发展的速度就越快2.利益关系分析当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几乎立刻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与另外的人们处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中人们必须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利益关系分析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仅提供一个基本线索1)分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内涵上看,利益主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能够独立地获取或占有利益的人和人群从外延上看,利益主体包括个体利益主体、群体利益主体、国家利益主体等等因此,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横向上看表现为不同个体利益主体之间、不同群体利益主体之间、不同国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纵向上看则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生活资料的占有方式、多寡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
因此,分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把它们放回到其所处的特定生产关系中考察在我国现阶段,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复杂的情形,但集体主义仍然是处理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条件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承认并充分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把社会主义看作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创造性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思想,把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他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从而彻底否定了过去那种把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简单地对立起来的“左”的做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横向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无论个人与个人之间、还是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如此而处理纵向的利益主体的关系,则必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原则邓小平说:“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 ”(2)分析不同利益客体之间的关系利益客体分为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大类,它们分别根源于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的物质利益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利益日益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对政治、文化利益的追求就相应地突出起来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上,不同利益主体的三类利益追求的关系结构是显著不同的我们在分析利益客体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尽管科5学文化素质较高,个人物质利益也有保障,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和道德修养,仍然会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这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强化着人们的物质利益追求,也为人们的精神利益追求创造了必备的条件探索使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获得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3)分析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非根本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这些利益应该而且可以统一起来,因为这三组对应的利益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局部、眼前和非根本利益,也就不会有整体、长远和根本利益。
反之,没有后者,前者也不能持久保持因此,处理这三组对应的利益关系时,要坚持两相兼顾,决不可简单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要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非根本利益服从根本利益的原则基础上来解决3.利益实现分析利益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