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KB
约7页
文档ID:34767553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_第1页
1/7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前言: 中国 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 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 农民的 土地问题 是个重要问题这 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历代政权 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 替 1: 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 性质公有). 周王把土地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 不得转让与买卖,兵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内容) 那时 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由来) 奴隶主强迫 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注: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井田上是成千上 万的庶人一同耕作井田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周代生产 力发展水平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奴隶主的土地国有 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春秋:井田制瓦解 直接原因:各国税制的改革 根本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表现:由公田到私田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井田制公田之外的私田私田主人 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 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 品这样耕种的人就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 地主,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确立原因:1: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井田制瓦解 (根本 原因) 2 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表现: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初税亩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依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度 3:秦朝至清朝时期的土地私有制 注: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全 国的土地都变成私有土地了 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1;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地位)2:君主土地私有制(即国有土地)3 自耕农土地所 有制 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 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 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 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 尤 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 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 软弱 是造成中国 封建社会 王朝 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 直接 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 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 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 的爆发 。

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 : 目的是限制土地兼 并,确保小 自耕农 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维系政权 稳定和国家财政收入 1;北魏的均田令 2;隋唐的均田制 注: 均田制虽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 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 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 官的很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贵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 公田据为己有,能够还授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均田令虽然限制土 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 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地主兼 并土地是必然要发生的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继起 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隋末农民起义后, 人口大减,土地荒芜,新建立起来的唐王朝重新推行均田令,成 效显著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随着大地主土地所 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到 唐玄宗 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 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废弛 3;清朝更名田:内容: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 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起源: 明未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 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 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 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 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 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 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 “更名田” “更名田” 的实施,使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不再成为 “流民”,不 再滋生事端,赢得了民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反过来, 农民种田取得收益后,积极缴纳赋(税) ,使清政府的国 库日益充实起来 康熙在实施 “更名田”的同时,大胆 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 而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 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 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 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 “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 ,匮 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 ,则民财裕而 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调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 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4:太平天国的天国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的 基本内容,是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把 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 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 16 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 15 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 “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 调剂办法新中国成立前后:( 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1: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 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2: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 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 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4;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 配土地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延续了数千年的封 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6:1953 年,我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社(互助组、初级社、高级 社三阶段)的集体经营形式,这个集体经营形式是从土地 私有制逐渐过渡到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到 1956 年底,把土 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才真正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土 地公有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