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草 药 百 科 全 书鹿 角 , 别 名 斑 龙 角 ( 《 本 草 纲 目 》 ) , 为 鹿 科 动 物 梅 花 鹿 或 马 鹿 已 骨 化 的 老 角 原 动 物 洋 “鹿 茸 ”条 处 方 名 鹿 角 片 别 名 】 斑 龙 角 、 鹿 角 拼 音 】 LUJIAO【 英 文 名 】 "Deerhorn,Antler"【 拉 丁 名 】 梅 花 鹿 CervusnipponTemminck 或 马 鹿 C.elaphusL.野 生 : 野 生 的 白 鹿 CervusmaoneilliLydekker、 白 唇 鹿 C.AlbirostrisPrzewalski、 水 鹿 C.unicolorKerr【 功 效 分 类 】 补 阳 药【 药 材 基 原 】 为 鹿 科 动 物 梅 花 鹿 或 马 鹿 已 骨 化 的 老 角 原 动 物 洋 鹿 茸 条 药 源 分 布 】 "动 植 物 资 源 分 布 :1.花 角 鹿 : 主 产 吉 林 、 辽 宁 、 黑 龙 江 ; 河 北 、 北 京 等 地 亦 产 2.马鹿 角 主 产 黑 龙 江 、 吉 林 、 内 蒙 古 、 新 疆 、 青 海 : 甘 肃 、 云 南 、 湖 南 、 西 藏 等 地 亦 产 。
药 用 动 植 物 的 栽 培 :人 工 饲 养 与 野 生 二 种 , 以 野 生 者 之 角 为 佳 品 "【 采 收 储 藏 】 分 砍 角 和 退 角 两 种 砍 角 : 在 10 月 至 翌 年 2 月 问 , 将 鹿 杀 死 后 , 连 脑 盖 骨 砍 下 , 除去 残 肉 , 洗 净 风 干 退 角 : 又 称 解 角 、 掉 角 或 脱 角 , 系 雄 鹿 于 换 角 期 自 然 脱 落 者 , 故 不 带 脑 骨 多 在3-4 月 间 采 收 性 状 】 马 鹿 角 : 呈 分 枝 状 , 通 常 分 成 4~ 6 枝 , 全 长 50~ 120cm 主 枝 弯 曲 , 直 径 3~ 6cm, 基 部 盘 状 ,上 具 不 规 则 瘤 状 突 起 , 习 称 “珍 珠 盘 ”, 周 边 常 有 稀 疏 细 小 的 孔 洞 侧 枝 多 向 一 面 伸 展 , 第 一 枝 与 珍 珠 盘相 距 较 近 , 与 主 干 几 成 直 角 或 钝 角 伸 出 , 第 二 枝 靠 近 第 一 枝 伸 出 , 习 称 “坐 地 分 枝 ”; 第 二 枝 与 第 三 枝 相距 较 远 。
表 面 灰 褐 色 或 灰 黄 色 , 有 光 泽 , 角 尖 平 滑 , 中 、 下 部 常 具 疣 状 突 起 , 习 称 “骨 钉 ”, 并 具 长 短 不等 的 断 续 纵 梭 , 习 称 “苦 瓜 棱 ” 质 坚 硬 , 断 面 外 圈 骨 质 , 灰 白 色 或 微 带 淡 褐 色 , 中 部 多 呈 灰 褐 色 或 青 灰 色, 具 蜂 窝 状 孔 无 臭 , 味 微 咸 梅 花 鹿 角 : 通 常 分 成 3~ 4 枝 , 全 长 30~ 60cm, 直 径 2.5~ 5cm 侧 枝 多 向 两 旁 伸 展 , 第 一 枝 与 珍珠 盘 相 距 较 近 , 第 二 枝 与 第 一 枝 相 距 较 远 , 主 枝 末 端 分 成 两 小 枝 表 面 黄 棕 色 或 灰 棕 色 , 枝 端 灰 白 色 枝端 以 下 具 明 显 骨 钉 , 纵 向 排 成 “苦 瓜 棱 ”, 顶 部 灰 白 色 或 灰 黄 色 , 有 光 泽 鹿 角 脱 盘 : 呈 盔 状 或 扁 盔 状 , 直 径 3~ 6cm( 珍 珠 盘 直 径 4.5~ 6.5cm) , 高 1.5~ 4cm。
表 面 灰 褐色 或 灰 黄 色 , 有 光 泽 底 面 平 , 蜂 窝 状 , 多 呈 黄 白 色 或 黄 棕 色 珍 珠 盘 周 边 常 有 稀 疏 细 小 的 孔 洞 上 面 略平 或 呈 不 规 则 的 半 球 形 质 坚 硬 , 断 面 外 圈 骨 质 , 灰 白 色 或 类 白 色 功 效 】 行 血 , 消 肿 , 益 肾 主 治 】 治 疮 疡 肿 毒 , 瘀 血 作 痛 , 虚 劳 内 伤 , 腰 脊 疼 痛 性 味 归 经 】 咸 , 温 ① 《 本 经 》 : “温 ”② 《 别 录 》 : “味 咸 , 微 温 , 无 毒 ”入 肝 、 肾 经 ① 《 得 配 本 草 》 : “入 手 少 阳 、 足 少 阴 经 血 分 ”② 《 要 药 分 剂 》 : “入 肾 经 , 兼 入 心 、肝 二 经 ” 【 用 法 用 量 】 内 服 : 煎 汤 , 1.5~ 3 钱 ; 或 入 丸 、 散 外 用 : 磨 汁 涂 或 研 末 调 敷 用 药 忌 宜 】 阴 虚 阳 亢 者 忌 服 《 本 草 经 疏 》 : “无 瘀 血 停 留 者 不 得 服 , 阳 盛 阴 虚 者 忌 之 , 胃 火 齿 痛亦 不 宜 服 。
《 得 配 本 草 》 : “命 问 火 炽 , 疮 毒 宜 凉 者 , 并 禁 用 ”【 药 物 配 伍 】 配 杜 仲 : 补 肾 益 精 , 强 筋 壮 骨 配 肉 桂 : 补 肾 温 阳 , 补 肾 益 精 配 当 归 : 养 血 补 血, 肝 肾 并 补 配 黄 芪 : 行 血 活 血 , 消 瘀 《 本 草 经 集 注 》 : “杜 仲 为 之 使 动 植 物 资 源 分 布 】1、 花 角 鹿 : 主 产 吉 林 、 辽 宁 、 黑 龙 江 ; 河 北 、 北 京 等 地 亦 产 2、 马 鹿 角 主 产 黑 龙 江 、 吉 林 、 内 蒙 古 、 新 疆 、 青 海 、 甘 肃 、 云 南 、 湖 南 、 西 藏 等 地 亦 产 药 材 的 采 收 与 储 藏 】 分 砍 角 和 退 角 两 种 砍 角 : 在 10 月 至 翌 年 2 月 问 , 将 鹿 杀 死 后 , 连 脑 盖 骨砍 下 , 除 去 残 肉 , 洗 净 风 干 退 角 : 又 称 “解 角 ”、 “掉 角 ”或 “脱 角 ”, 系 雄 鹿 于 换 角 期 自 然 脱 落 者 , 故 不 带脑 骨 。
多 在 3~ 4 月 间 采 收 附 方 】 ① 治 奶 发 , 诸 痈 疽 发 背 : 烧 鹿 角 , 捣 末 , 以 苦 酒 和 涂 之 ( 《 补 缺 肘 后 方 》 )② 治 下 注 脚 疮 : 鹿 角 , 烧 存 性 , 入 轻 粉 同 研 , 油 调 涂 之 ( 《 医 林 集 要 》 )③ 治 妊 娠 忽 下 血 , 腰 痛 不 可 忍 : 鹿 角 ( 锉 ) 一 两 , 当 归 ( 锉 ) 一 两 上 二 味 作 一 服 , 以 水 二 盏 , 煎 至一 盏 , 去 滓 , 温 服 , 食 前 ( 《 洪 氏 集 验 方 》 )④ 治 产 后 下 血 不 尽 , 烦 闷 腹 痛 : 鹿 角 , 烧 成 炭 , 捣 筛 , 煮 豉 汁 ,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夜 再 , 稍 加 至 二 匕 不 能 用 豉 清 , 煮 水 作 汤 用 之 ( 《 千 金 方 》 )⑤ 治 胞 衣 不 下 : 鹿 角 屑 三 分 为 末 , 姜 汤 调 下 ( 《 产 乳 集 验 方 》 )⑥ 治 腰 痛 : 鹿 角 屑 , 熬 令 黄 赤 , 研 , 酒 服 方 寸 匕 , 日 五 、 六 服 。
( 《 产 乳 集 验 方 》 )⑦ 治 筋 骨 疼 痛 : 鹿 角 , 烧 存 性 , 为 末 , 酒 服 一 钱 , 日 二 ( 《 纲 目 》 )⑧ 治 骨 虚 极 , 面 肿 垢 黑 , 脊 痛 不 能 久 立 , 气 衰 发 落 齿 槁 , 腰 脊 痛 , 甚 则 喜 唾 : 鹿 角 二 两 , 川 牛 膝 ( 去芦 , 酒 浸 , 焙 ) 一 两 半 上 为 细 末 , 炼 蜜 为 丸 , 如 梧 桐 子 大 每 服 七 十 丸 , 空 心 盐 汤 送 下 ( 《 济 生方 》 鹿 角 丸 )⑨ 治 妇 人 白 浊 , 滑 数 虚 冷 者 : 鹿 角 屑 , 炒 黄 , 为 末 , 酒 服 二 钱 ( 《 妇 人 良 方 》 )⑩ 治 消 中 , 日 夜 尿 七 八 升 : 鹿 角 , 炙 令 焦 , 末 , 以 酒 服 五 分 匕 , 日 二 , 渐 加 至 方 寸 匕 ( 《 千 金方 》 )⑾ 治 溺 血 久 不 止 , 脉 细 数 者 : 鹿 角 八 两 ( 烧 灰 ) , 秋 石 一 两 ( 煅 灰 ) 共 为 末 , 蜜 丸 , 乌 梅 汤 下 三 钱。
( 《 医 略 六 书 》 鹿 角 秋 石 丸 )【 炮 制 方 法 】 鹿 角 片 : 锯 成 长 段 , 用 热 水 浸 泡 , 取 出 镑 成 薄 片 后 晒 干 鹿 角 粉 : 取 镑 片 研 成 细 粉 《千 金 •食 治 》 : “鹿 角 , 错 取 屑 一 升 , 白 蜜 五 升 浸 之 , 微 火 熬 令 小 变 色 , 暴 干 , 更 捣 筛 ”【 考 证 】 出 自 《 神 农 本 草 经 》 ; ① 《 雷 公 炮 炙 论 》 : “鹿 角 使 之 , 胜 如 糜 角 , 其 角 要 黄 色 紧 重 大 好 者 ”② 《 本 草 图 经 》 : “鹿 , 年 岁 久 者 , 其 角 坚 好 , 煮 以 为 胶 , 入 药 弥 佳 ”【 生 药 材 鉴 定 】 ① 花 鹿 角 为 梅 花 鹿 的 老 角 , 呈 分 枝 伏 , 三 岔 或 四 岔 , 长 约 30~ 50 厘 米 , 左 右 两 枝对 称 主 枝 梢 向 后 面 弯 曲 , 直 径 2.5~ 4.5 厘 米 , 分 枝 向 两 旁 伸 张 ; 枝 端 渐 细 基 部 有 盘 状 突 起 , 习 称“珍 珠 盘 ”。
表 面 黄 棕 色 , 枝 端 浅 黄 白 色 , 无 毛 , 有 光 泽 , 具 疣 状 突 起 , 习 称 “骨 钉 ”, 并 有 纵 棱 质 硬 断 面 周 围 白 色 , 中 央 灰 色 , 并 有 细 蜂 窝 状 小 孔 气 无 , 味 微 咸 以 质 坚 、 全 体 有 骨 钉 、 光 泽 者 为 佳 ② 马 鹿 角 为 马 鹿 的 老 角 形 与 花 鹿 角 相 似 , 每 枝 多 为 3~ 6 岔 全 长 50~ 60 厘 米 , 直 径 约 3~ 6 厘 米 表 面 灰 褐 色 或 灰 黄 色 , 骨 钉 不 显 著 , 基 部 有 珍 珠 盘 骨 质 坚 硬 , 断 面 外 国 白 色 层 极 厚 , 中 央 多 灰 黑 色 ,有 的 微 呈 红 色 , 具 粗 蜂 窝 状 孔 气 无 , 味 微 咸 以 粗 壮 坚 实 、 无 枯 朽 者 为 佳 鹿 角 除 上 述 品 种 外 , 尚 有 野生 的 白 鹿 CervusmaoneilliLydekker、 白 唇 鹿 C.AlbirostrisPrzewalski、 水 鹿 C.unicolorKerr 的 角 亦 作鹿 角 使 用 。
商 品 在 四 川 称 为 草 角 (白 鹿 角 )、 岩 角 (白 唇 鹿 角 )、 春 角 (水 鹿 角 ), 产 量 均 少 , 品 质 亦 差 【 化 学 成 份 】 鹿 角 含 胶 质 25%, 磷 酸 钙 50%-60%, 碳 酸 钙 及 氮 化 物 另 含 氨 基 酸 , 内 有 天 冬 氨 酸( aspartic acid) , 苏 氨 酸 ( threonine) , 丝 氨 酸 ( ser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