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第四章 陶渊明与谢灵运,生活时代:大致相同,都生活在东晋后期至刘宋初年,陶渊明(365—427)略早于谢灵运(385—433) 创 作:中古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中古山水诗的著名诗人陶渊明:,虚静、恬静是他诗的最高境界他将目光投向田园,开创了全新的审美领域和全新的田园艺术境界,这是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 “田园诗” 形成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一直影响着后世谢灵运:,善于细致入微地描摹山水景物,营造清新自然、生动鲜明的画境 构思与结构比较单一,其山水诗往往是先叙事,次写景,最后说理,形成了模式化的构思与结构 工于锤炼字句,注重辞彩,讲求对偶,多用典 缺点是有句无篇谢灵运像,一、思想,陶渊明与谢灵运的思想 相同: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有佛、道二家思想 不同方面:陶渊明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更偏向于道家,道家对现实的尖锐批判、对人生的直接体悟,以及自然率真的思想,对他影响巨大;而谢灵运在佛、道二家中,更多地倾向于佛家,大量翻译佛经,与佛教徒往来频繁二、归隐(人生态度)(1),陶渊明出生寒门,只做过几任小官,长期混迹官场,对官场的黑暗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他的弃官归隐田园,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是坚持高尚志趣,决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是真归隐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这时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归隐(人生态度)(2),谢灵运出生世族,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一生热衷于政治权势,且有较大的政治野心 却生逢晋宋易代之际,刘宋王朝并没有给他重要的政治地位,故常怀郁愤于心 他常归隐,常去寄情山水,但却并非真的归隐,而是在政治失意时游山玩水,在声色犬马之外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并以此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三、创作(1),在创作上,陶渊明以清新淡雅、自然率真的田园歌咏为主由于他完全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融入了清新的田园风光和平淡的农村生活之中,并以一种恬静的心境来对待眼前的一切,所以他能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描绘田园生活,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创作(2),诗人在创作时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去,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 总之,陶渊明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画面,而且还融注自己的主观情感于其中,表现出他生活于其间的田园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创作(3),谢灵运描写山水景物,是依据他游览时看到的真实情貌,以自己独创的辞汇,加以客观的精刻摹绘,而他本人更多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很少动员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进去 在他笔下呈观的自然景物,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存在于人境之外的,而读他的诗集,犹如观赏一部鲜明的艺术写生画册 “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四、整体美与部分美(1),陶渊明的诗,初看起来,平淡无奇,简直象一杯白开水,一点味都没有,但多加玩味则发现,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字句,平淡无奇的构思和好似从胸中自然流出的平凡的田家语,构成了陶诗无法句摘的整体美 如苏轼所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又说陶诗“似癯实腴”整体美与部分美(2),谢灵运则正好相反,他的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散见在各篇中的“名章迥句”,而从总体上来说,全诗并不怎么样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登》)《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第五章 南北朝诗人,正当宋武帝刘裕在公元420年代晋自立的同时,鲜卑拓跋氏逐渐征服了北中国这样就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9年灭陈,中国才重新归于统一一、南朝的社会环境与文学流变,文化南移:南方在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治下,由于东晋以来人口的大量南移,有着良好文化修养的士大夫的大量南渡 经济南迁:南方地区长期以来比较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逐渐赶上和超过了北方经济的繁荣和比较安定的环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君主提倡:南朝的君主们大都雅好风流,大力提倡文学,这就加速了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文学流变(1):,晋宋之际在文学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玄言诗的消失和山水诗的兴起 正如《明诗篇》所说:“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体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文学流变(2):,齐梁时代,四声说的发现和讲究对仗的风气,使诗歌的格律更趋完备,为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 梁陈宫体诗,格调不高,题材狭窄,但它毕竟在人物描写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不能一概否定二、谢灵运、颜延之,谢灵运是晋宋诗坛由玄言诗过渡到山水诗的重要作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谢灵运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谢灵运之叔父谢混《游西池》 直到谢灵运出现后,确定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的优势地位1、山水诗兴起于宋初的原因(1),(1)前代的准备: 《诗经》、《楚辞》山水景物的描写;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 玄言诗:庾阐、殷仲文、谢混等人的诗作中都有一些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山水诗兴起于宋初的原因(2),(2)魏晋以来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主的玄学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的精神和追求隐逸的情怀,深深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态和文学创作文人士大夫亲近自然、崇尚隐逸、标榜山林的生活情趣,为山水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基础2、谢灵运与颜延之,颜延之虽与谢灵运齐名,以“颜谢”并称,但其成就远不如谢灵运,其诗喜雕琢和堆砌辞藻,缺乏感人的情致。
钟嵘在《诗品》中曾引时人汤惠休对他们二人的评价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鲍照亦评其为:“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谢灵运资料:,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颜延之资料:,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少帝时,出为始安太守,文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所以后世称他为颜光禄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三、鲍照与七言诗,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人)他出生寒门,少有文学才情,却一生抑郁不得志,后因临海王谋反被诛,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他出生寒微及政治地位低下,其诗歌创作大都抒发其愤激不平之情,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卓然异于流俗的风貌,形成“俊逸”的风格 代表作有《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及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的文学贡献(1):,鲍照继谢灵运之后,使刘宋诗坛更为壮观他的卓越贡献,一方面表现在赋予诗歌以比较广阔深刻的社会内容,使从建安经历阮籍、左思以来久已消沉的现实主义精神,重新发生了强烈的光彩 另一方面,鲍照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把在建安时期仅仅萌芽的七言古诗,从内容到形式加以创造发展,开创了七言体诗发展的新局面鲍照的文学贡献(2):,鲍照诗歌最突出的贡献是发展了七言诗 鲍照在学习汉魏乐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七言诗 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还变革了这种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可以自由换韵,从而推动了七言体诗的发展,并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成熟铺平了道路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1)继承了汉魏乐府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及其现实主义传统,从而使文人乐府诗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诗风:俊逸雄迈,奇矫凌厉 (3)《拟行路难》18首:内容充实,意蕴深刻,感情奔放;行文流畅,笔势凌厉,风格俊逸,气象雄浑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拟行路难》18首:,,,《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南史》本传:,“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四、谢朓和永明新体诗,自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由于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并著《四声切韵》(今佚),同时著名的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 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声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新体诗的影响:,新体诗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势,它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为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 声律说的产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对诗歌的形式有直接影响外,对于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1、沈约和谢朓,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家有沈约、谢朓 沈约主张“四声”、“八病”之说,谢朓在创作中大量进行尝试,并很成功。
但沈约和谢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句无篇”如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2、谢朓诗的内容与特色,(1)内容 多写山水,表现了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 (2) 特色 清新流丽,情景交融; 讲究声律,圆美流转; 奇章秀句,往往警遒五、梁陈诗人,梁陈时代,在文坛上流行的是宫体诗宫体”一词由梁简文帝萧纲首先提出:“余七岁有诗僻,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梁书·简文帝纪》)在他的提倡下,宫体诗风靡整个梁陈时代宫体诗以写女人为题材,以写女人的衣领、绣鞋,枕、席、衾、帐等卧具和女人的睡态和梳妆为主要内容,如《咏内人昼眠》、《美人晨妆》等1、萧氏父子和宫体诗的创作,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所谓宫体诗是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和陈后主陈叔宝等2、何逊与阴铿的诗歌创作,(1)何逊的诗歌现存诗100余首,有《何水部集》其诗多写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羁旅乡愁,其中也有咏怀言志、写景抒情之作。
尤其善于写景抒情,颇得谢朓诗歌的韵致 (2)阴铿的诗歌现存30余首,有《阴常侍集》其诗歌风格近于何逊,以五言成就最高,写景尤为出色六、南朝骈文、辞赋和散文,1、骈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