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七年级上地理资源与评价答案 2

高****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6.21KB
约4页
文档ID:300831740
2022年七年级上地理资源与评价答案 2_第1页
1/4

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3 教材助读一、 1.球体,麦哲伦,赤道2.6371,4 万, 5.1 亿4 二、 1.形状,比例2.颜色,符号,文字3.地轴,南极,北极5 质疑探究6 探究一:7 1.麦哲伦船队成功绕地球航行一周2.月食 3.站在海岸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远5.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8 探究二: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有着其内在规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肤浅的、主观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深入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2.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3.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9 当堂检测1.B 2.B 3.D 4.D 10基础训练题1.A 2.D 3.C 11综合训练题1.C 2.B 3.D 4.A 12拓展训练题地球仪是标准的球体,而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理事物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度和经纬网;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实际上地球却没有这个地轴。

13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14教材助读一、 1.赤道,纬线平行,圆圈赤道,南北两极东西2.赤道,0, 90, 0 30, 30 60, 60 90 二、 1.纬线,子午线相等,半圆南北南北极点平分2.格林尼治天文台三、1.赤道2. 20W,160E 质疑探究15探究一:项目纬线经线形状 圆 半圆指示方向东西南北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相等标度范围090 0180划分度数的起点赤道( 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值变化规律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度数表示方法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半球界线赤道(南、北半球)20 W 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东、西半球)探究二:问题 1:20W 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上通过,避免了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 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问题 2:如果给出已知点的地理坐标,要注意看经度若经度 2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东半球若经度 16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位于西半球若经度在 20 160之间,是东经则位于东半球,是西经则位于西半球。

当堂检测1.A 2.C 3.C 4.B 5.D 6.C 基础训练题1.D 2.C 3.C 4.A 5.B 6.A 综合训练题1.B 2.A 3.A 4.A 5.B 6.D 7 (1) A: 60W ,60N B:0, 0C: 40E, 40S ( 2)B,B和 C,A ( 3)B 2 拓展训练题1.D 2.A 3.A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教材助读1.经线, 纬线2. 南北, 东西质疑探究探究一: 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我们可以判断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A 点和 B 点在同一条经线上,A 点在 B点的正北方向;B点和 C点在同一条纬线上,B 点在 C点的正西方向;A 点在 C 点的西北方向探究二: A、B 两点经纬度的确定,可以通过画辅助线的方法,即画出赤道和本初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子午线,赤道应位于两条 10纬线之间,然后确定A点纬度为10S ,B点纬度为10N,本初子午线应位于两条10经线之间, 然后确定 A 点经度为 10 W, B 点经度为 10E。

C、D 两点经度的确定,可以先画出180经线,其位于两条170经线之间,注意180经线向西为东经,向东为西经,判断出C 点经度为170E ,D 点经度为170W,C、D 两点的纬度则分别为20N 和 0探究三: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即向东度数逐渐增大即为东经,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即为西经,向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北纬,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即为南纬同时,还应注意,任何一点的位置均由经度和纬度组成此题的答案为 A、C、B、D 当堂检测1.(1)北半球,西半球(2)80W,40N( 3)东北 2( 1)A(40N,120E )B(40 S ,30W) C(40S ,170E) (2)略(3)西,西,北,南基础训练题1.D 2.A 3.C 4.C 5.B 6.B 综合训练题1.B 2.C 3.C 4.D 5.C 6.D 7.(1)A(40N,60W )B( 40S ,20E) (2)略( 3)C( 4)B、D 拓展训练题1.B 2.A 3.C 4 (1)30W,30S 0,0 30N, 30E30W,30 S 60 N, 90E(2)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 教材助读一、1.地轴2.自西向东3.24 小时4.昼夜更替, 时差质疑探究探究一: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探究二: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为白天,未被照亮的地方为黑夜, 所以产生了昼夜现象。

随着地球的自转,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就会经历由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 昼夜出现了更替现象探究三: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 在图中可见,当北京是清晨的时刻,纽约是傍晚,因此问候上会有时间的差异举例: 1.一些世界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转播的时间和当地的时间总是有差异2.山东学生早上上学的时间总是比新疆学生上学的时间早3.同学到加拿大上学,彼此联系总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4.父亲出差到美国后需要调表3 当堂检测1.A 2.C 3.B 4.D 5.B 基础训练题1.B 2.A 3.C 综合训练题1.B 2.C 3.A 4.A 5.C 6.A 7.(1)A(2)昼夜更替,自西向东,白天拓展训练题1.C 2.D 3.C 4.B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材助读一、1.太阳2.自西向东3.一年4.倾斜,北极星5.产生四季的变化、划分了五带6(1) 略( 2)北回归线,夏至,多,夏7.(1)纬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略( 3)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质疑探究探究一:问题1: 位置直射纬线日期节气(北半球)A 北回归线6 月 21 或 22 日 夏至 B 赤道9 月 22 或 23 日 秋分 C 南回归线12 月 22 或 23 日 冬至 D 赤道3 月 20 或21 日春分问题 2: 季节变化3、4、5 月6、7、8 月9、10、11 月12、1、2 月相反探究二:问题1:不一样高,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升得高一些,冬季比较低。

问题 2:不一样长,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较长,冬季较短探究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气温最高,为一年中的夏季;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气温最低,为一年中的冬季拓展延伸: 这是因为决定地球上某地接受太阳热量多少的因素是太阳光的照射时间和太阳辐射的强度其中,决定太阳照射强度的太阳高度起决定作用烈日当空,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同样的太阳光束,照射在范围较小的地面上,并且,这时太阳光透过大气的路程较短,被大气吸收和散射的程度较小所以,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较多当极昼现象发生时,虽然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很长,但是因为这时太阳高度很低,太阳辐射强度很小,使得两极地区比照射时间短但太阳高度大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寒冷当堂检测1.D 2.C 3.B 4.A 5.D 基础训练题1.D 2.C 3.C 4.B 5.B 6.A 综合训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练题1.D 2.C 3.A 4.B 5.B 6.D 拓展训练题1.(1)C (2)D 2.(1)一年, D ( 2)12(3) 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4) D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材助读1.图上,实地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大,小 250 千米 2.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北方南北,东西 3. 符号 文字, 数字质疑探究探究一:比例尺形式统一时可直接比较大小,形式不统一时, 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大小。

对于数字式比例尺,分子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对于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1 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小,则比例尺越大题中的三个比例尺统一成数字形式分别为1/50000001/5000001/1000000 ,按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可以判断最大,其次,最小探究二:判断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首先把指向标平行移动到B 点,箭头所指为北,另一端为南,画一垂直于指向标的线段,然后遵循着“上北下南,4 左西右东” 的规律确定出东、 西方向结论:A 点在 B 点的东南方向拓展提升D 当堂检测1.B 2.C 3.C 4.B 5.B 基础训练题1.C 2.B 3.C 4.A 5.C 6.B 综合训练题1.D 2.A 3.B 4.D 5.B 6.(1)指向标( 2)西南,正南(3)东南, 西北(4)从西南向东北, 从西北向东南拓展训练题1.B 2.A 3. B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教材助读1. 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图,工业图2. 导游图交通图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小,详细,大,简略小,大 质疑探究探究一: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中国地图小 大 简略北京地图大小详细小中国地图大北京地图当堂检测1.C 2.C 3.A 4.D 5.D 6.B 基础训练题1.B 2.D 3.D 4.D 5.C 综合训练题1.C 2.B 3.D 4.C 5.A 拓展训练题1.A 2.D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教材助读1. 海平面垂直距离2. 海拔深度 3.等高线4.山峰,山脊,陡崖5.(1)相等,等高距(2)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缓,陡质疑探究:1. 、高峰低盆。

等高线中部高的为山峰,B处中间高为山峰等高线中部低的为盆地,D 处中部低为盆地高谷低脊等高线由低向高处凸的为山谷,G 处等高线由低向高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向低凸的为山脊,A 处等高线向低凸为山脊顶间是鞍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为鞍部, C 处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重则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处为陡崖,E 处有多条等高线经过为陡崖拓展提升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缓;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不同的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在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当堂检测1.B 2.A 3.A 4.A 5.C 基础训练题1.B 2.C 3.B 4.D 5.C 6. ( 1)鞍部, 陡崖,山谷, 山脊(2)EF , 等高线密集 (3)600,300,西北,东北综合训练题1.B 2.B 3.B 4.D 5.D 拓展训练题1.B 2.D 3.C 4.C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教材助读一、1.高低形态, 分层设色地形图2.高原,盆地,丘陵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海拔在 500 米以上海拔在 200 米以下海拔在 500 米以上海拔在 500 米以下无一定标准地面起伏程度外围较陡 ,内部和缓平坦开阔起伏大起伏较大四周高,中间低二、 1.等高线地形图2.地势的起伏,坡度的陡缓5 质疑探究探究一:山地: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