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平肝祛痰除湿方”治疗内耳眩晕34例疗效体会自拟“平肝祛痰除湿方”治疗内耳眩晕34例疗效体会摘要:内耳眩晕症(即美民尔氏综合征),它在祖国医学中属于 “眩晕”的范围眩,指目视物皆黑;晕,指目视物皆转;二者 症状在临床上往往互见,故称为“眩晕” 近二年来笔者在门 诊收治了 34例该病症病人,以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用“平肝祛 痰除湿方(自拟)”治疗,均获得良好疗效,有效率为82. 4%❷关键词 平肝祛痰除湿方内耳眩晕症 美民尔氏综合征❷❷1临床资料统计❷内耳眩晕症3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发病年龄最小为 10岁,最大者为74岁,其中30〜52岁23例,占67. 6%发病病 例均无耳道感染❷中医辨证分类:①肝阳上亢10;②痰湿蒙蔽8例;③气虚不足8 例,④肝肾阴虚8例;❷2临床表现❷多数发病者是在疲劳乏力休息不佳,情绪变化或感冒后,晨起时 突然出现发病时神志均清楚,伴有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者28 例,伴有耳鸣如潮者6例患者往往静卧闭耳,不能睁眼视物 或变换头位伴有恶心者30例,听力减退耳闷胀感者8例,头 昏胀痛或有沉重感16例,大便十结者10例,自发性眼球震顿8例 ❷3 “平肝祛痰除湿方”的组成及随证加减法❷主方:钩藤15g白痪藜12g 口芍12g制半夏10g陈皮8g姜竹 茹 12g 茯苓 12g 泽泻 10g^随证加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者加党参当归 黄罠心悸失眠者加合欢皮远志 夜交藤焦建曲外感 风邪者加荆芥防风炙僵蚕;耳胀耳闷或听 力减退者加石菖蒲益智仁;耳鸣腰酸者加枸杞子 制首乌女贞了 ;眼花目眩者加决明了忍冬 藤,丹皮;头昏者加蔓荆子藁本川茸;恶心欲吐者加 黄连&S65380;佩兰董香昊茱萸赭石 04治疗效果❷4.1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随访半年以上 没有复发;好转:服药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有吋有耳鸣 眼花头昏等症,半年内发作不超过一次,但发作的 症状较前减轻;无效:服药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变❷4.2疗效统计 显效:1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有效 率为82・4%❷5讨论❷《内经》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五脏六腑Z精气,皆上注 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 项,因逢共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 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❷5. 1肝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眩 晕,肝风病也”(清《沈氏尊生》)说明眩晕与肝风有关;因此选用平肝 熄风药:钩藤 口痪藜 口芍❷5.2痰“无痰不作眩,” “眩晕三作总不离于痰火”(元代朱丹溪),这说明眩晕与痰有关,所以用化痰理气和胃药,如制半夏 姜竹茹陈皮❷5.3湿内耳眩晕症一般认为是膜迷路积水膨胀,故此病又有“内淋巴积水病” Z称,乂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昌眩,泽泻汤主Z "《金匮要略》根据现代医学对此病病理变化的认识及祖国 医学有眩晕“湿” Z说所以选用了渗湿利水药,如泽泻 白茯苓 0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使用“平肝祛痰除湿方” 结合现代 药理证明,平肝熄风药如山口芍嫩钩藤 口痪藜等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抑制作用及扩张血管作用;祛痰药如半夏等对呕 吐中枢有直接镇呕吐作用;半夏竹茹陈皮化痰理气, 降逆和胃止呕,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化 “除痰需健中,熄风 可缓解晕症,”湿从痰牛,脾运健则湿自化,湿去则痰消,所以加用口 茯苓泽泻以健脾渗湿现代一药理证明茯苓 泽泻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排出,促进膜迷路水肿 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