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三、四章) 第三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畦农田、一座城市、以至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各种非生物因素; 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在内的所有生物,根据其作用,将它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 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他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 第2节、生物圈 1、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
随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水、阳光、氧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在自然条下,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 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条:光 照 场所: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①物质转变,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②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说明了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的,过程是: ①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部分遮盖的目的是设立对照,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 ③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酒 ⑤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片的颜色 ⑥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⑦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是光照;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 3、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叶绿素的形成必需光照 4、绿色植物所有含叶绿体的器官在光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是指叶绿素,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意义是: (1)人和动物的物质 (2)生物体的能量 (3)大气中氧气的主要 6、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通过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7、无机盐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如缺氮,植物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缺磷,植物叶茎呈现紫红色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缺钾,植株不高,叶边缘像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最后干枯。
8、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根尖结构:①成熟区(有大量根毛)、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4)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 一起去探究 1、提出问题: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 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制定计划:甲放在 地方培养,把乙放在 地方培养 4、实验及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实验结果: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