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十九 、肉眼、肉眼鉴别钻鉴别钻石、石、锆锆石、水晶、玻璃石、水晶、玻璃(十九十九)、肉眼、肉眼鉴别钻鉴别钻石、石、锆锆石、水晶、玻璃石、水晶、玻璃 2011年04月20日肉眼鉴别钻石、锆石、水晶、玻璃(无机玻璃)、有机玻璃、光学树脂的区别 钻石(Diamond)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又称金刚钻,矿物名称为金刚石Diamond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恒久不灭”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c) ,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宝石级钻石以无色透明为上品,但常见的多为略带微黄色调。
黄色调或褐色调愈深,品级也愈低有一种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色的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带深蓝、深黑、深金黄和红色、绿色者,更是少见的珍品,被称为“艳钻”或“奇珍钻石”,同一矿区的钻石带有相似的“色素”特征,以致有经验的人常可凭此认出钻石的产地但由于切工的好坏更易直观反映一颗钻石的品质 最早发明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发明判别钻石的标准被称为4C,分别是净度、颜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净度是指钻石的内含物,而不应称为瑕疵内含物的存在正说明了钻石的天然性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包裹体状的内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净度的分级即:LC、VVS、VS、SI、P级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 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 锆石(Zircon)是硅酸盐类矿物,其化学成分为ZrSiO4,硬度7.5~8,相对密度4.4~4.8,折射率和双折射率:高型锆石折射率1.925-1.984(±0.040),双折射率0.059;低型锆石折射率1.810-1.815(±0.030),无双折射锆石的色散性:高,0.039可耐受3000℃以上的高温,因此可用作航天器的绝热材料锆石过去还被叫作锆英石或风信子石宝石界把锆石、绿松石、青金石同列为十二月生辰石,象征胜利、好运、成功 水晶 (Quartz Crystal)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硬度7,比重2.65水晶是指发育良好的石英单晶,发育良好的石英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纯净透明的石英晶称水晶,一般为白,灰白,乳白色,含杂质时呈现紫、红、烟、茶等色,晶面玻璃光泽,断口或集合体,油脂光泽。
水晶产地: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 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中国各地常有发现水晶的报道,江苏、海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新疆、辽宁、湖北等地 较多其中江苏东海县水晶质量最好宝石界认为水晶具有平安、避邪的寓意 玻璃(Glass)(这里指无机玻璃)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Na2SiO3、CaSiO3等(也可以写成SiO2、A12O3、Na2O、CaO等) 水晶与玻璃的主要区别在于:水晶的熔点很高,而玻璃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软化玻璃含氧化铅的比例达到了24%以上、折射度达到1.545的话,就可以称之为水晶 有机玻璃和树脂:有机玻璃的化学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光学树脂的化学成分是丙烯基二甘醇碳酸脂它们相对于玻璃(无机玻璃)的优点是,重量轻,耐冲击,浇铸成型,易染色玻璃(无机玻璃)、有机玻璃、光学树脂都可以用来制作眼镜片,但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是大不相同的 钻石是珍贵宝石中最主要的一种,它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它天然及人工代钻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用肉眼鉴别如下: 一、注意宝石的光泽与色散 钻石应呈现典型的金刚光泽。
按钻石的色散度(0.044),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能呈现出明显的“火彩”,但是常见的人造仿钻品(如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等具有更强的色散度,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火彩”,切磨标准的这类仿钻品从冠部观察见泛出七彩色光,而钻石的“火彩”泛出的一般只是蓝色和橙色两种光 二、注意钻石某些特性的表象 1.由于钻石的硬度很高,所以在钻石的表面不应有擦痕而代钻品硬度不如钻石,所以表面常常会见到擦痕 2.由于钻石的高折射率(2.417)及精良的切工,当将钻石成品台面向下倒置于一文字上时,从亭部将无法看清该字,此称“读字法” 3.若将钻石的台面倾向观察者侧置,从台面观察宝石亭部与观察者视线相对的一侧,看不到因为光线漏出而呈现的暗窗,此称“暗窗法” 4.将钻石台面向下倒置于一玻璃器皿中加水至相当钻石底尖位置的高度,以聚敛光源垂直照射其底尖,当将容器拿离下承物一定距离后,在下承物背景上可看到一光芒四射的影像,而且四射光芒远离中心的光域范围,不似其它宝石的影像,光芒与光域交织在一起,此称“看图法” 5.用10倍放大镜注意观察不抛光的钻石腰部是否有蚀像、解理面、生长纹等原始痕迹绝大多数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都有微小的瑕疵,这与代钻品的洁净无暇有区别。
三、注意钻石的一些辅助鉴定特征 凭借下面的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结果,但却能据此达到防范目的特征主要有: 1.注意钻石的“量价比”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如若用3000元购买了一粒400mg(2ct)重的钻石,就应该引起怀疑 2.注意钻石加工工艺留下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征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导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代钻品往往不具备钻石的这些特征,它们的边棱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磨损,刻面大都交接不工整,冠、亭部的对线也不够准确等 四、液滴试验 本试验依据的是钻石的亲油性(用手擦试钻石表面后,会发现钻石看上去有油腻腻的感觉)具体做法:使用油性笔可以在钻石的表面划线或写字,而在其它宝石或代钻品表面做同样实验时,油迹将呈断续的浮滴状与此相类似,民间还有一种铅笔划线法,做法是用水润湿钻石样品,然后以铅笔在其表面上划线,如果不留下铅笔的痕迹,说明被测样品为钻石,否则为其它宝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