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薄膜科学使用与回收产业环境一、 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指导思想关于农用薄膜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二、 农用薄膜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一)上游行业分析聚乙烯由多个乙烯分子单体聚合而成,是农用薄膜主要的原材料,2017-2021年中国聚乙烯产量呈现直线增长的状态,在2021年这个聚乙烯产量为2272万吨,与2020年相比产量增加了240万吨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用薄膜消耗量较大,一定程度上带动聚乙烯消耗量增长2017-2021年中国聚乙烯消费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021年其消费量减少为3736.5万吨聚氯乙烯的产量在2017-2021年呈现逐年攀升的状态,2021年其产量达到2713万吨,比2020年的产量多639万吨,为农用薄膜的产量提供坚实的基础聚氯乙烯是国内五大通用树脂中产量最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管材、型材、薄膜、电线电缆、地板革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将带动聚氯乙烯产量的增加,在2017-2021年聚氯乙烯的产量处于增长状态,其消费量在2017-2020年也处于上升状态,但是在2021年聚氯乙烯消费量受到疫情和政策的冲击,其消费量呈现下降状态,较2020年减少112万吨。
二)中游行业分析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农膜市场正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导致环境白色污染加剧,因此,在2017-2020年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逐年递减,2021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为79.9万吨,与2020年相比,产量有小幅回升,这主要是因为更高档、使用期限更长的农用薄膜得到普及2021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占比最大的地区为西南地区,为32.96%,这主要因为西南地区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农用薄膜的保护;其次产量占比为21.19%的地区是华东地区;西北地区排名第三,占农用薄膜总产量的比重为20.34%据统计,云南省是2021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最大的省份,产量高达12.2万吨,而山东省和四川省产量较低,分别为10.4万吨、10.1万吨农用薄膜在覆盖农田方面应用广泛,主要分为棚膜和地膜两大类棚膜是用来覆盖塑料大棚或中小拱棚及温室的;地膜则用于地面或近地面覆盖据统计,2019年中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主要是以地膜为主,地膜的使用量占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的57.27%三)下游行业分析农用薄膜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7-2021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到趋势,2018年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各地区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作物播种面积下跌;2020年受国家政策支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上涨,为167487千公顷;2021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到168695千公顷,较2020年增加了1208千公顷。
近年来,由于没有重视对塑料地膜的回收再利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地膜使用量呈下降走势,中国地膜覆盖面积在2017-2020年也呈现下降趋势,在2020年地膜覆盖面积降至17387千公顷,较2019年下降241千公顷三、 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覆膜作物、不同残留程度,统筹农用薄膜污染的环境压力、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废弃农用薄膜回收能力,找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科学制定和实施农用薄膜污染治理措施坚持严防严控,典型引领,注重源头治理,强化适用产品、技术和模式推广,深入挖掘、培树一批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典型案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协同配合,落实责任,相关部门统一领导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协同配合,监督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政策引导,多方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重点在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等环节进行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四、 农膜回收和高端农膜重点研究方向我国农用薄膜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农用薄膜的开发和使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收益,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地利用效率。
然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农用薄膜在土壤的残留将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作物和大气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确保农用薄膜的生产质量、提高农用薄膜的残膜回收率和推广切实可行的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是农用薄膜污染防治的重点二是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势的升级农用薄膜必须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逐步解决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高端原料、助剂、装备严重依赖进口、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水平不高等瓶颈,推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要实现在增加产能及效率的同时,提高中高端农用薄膜的占比,进而带动行业整体能力全面提升农膜的开发和使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收益,显著提高了农田土地利用效率然而,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农膜土壤残留将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作物和大气污染,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确保农膜的生产质量、提高农膜残膜回收率和推广切实可行的农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是农膜污染防治的重点升级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势在必行农用必须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逐步解决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高端原料、助剂、装备严重依赖进口、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水平不高等瓶颈,推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要实现在增加产能及效率的同时,提高中高端农用薄膜的占比,进而带动行业整体能力全面提升五、 农用薄膜产业链分析农用薄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等原材料;中游为农用薄膜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农田覆盖、灌渠和贮水池内衬、食用菌栽培、贮藏青饲料等场景农用薄膜是专门用于农业生产的塑料薄膜,能够起到提高地温、保质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快速增长的作用,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对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开始回升,推动了我国农业薄膜行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68695.1千公顷,同比增长0.7%六、 农用膜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开发可降解农膜农膜因为难降解而成为白色污染,解决农膜降解问题是防治白色污染的关键我国已经把它列人国家重点科研攻关计划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开发的可降解塑料农膜主要有:光降解、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水溶性降解几大类其中,光/生物降解塑料技术是国内外主要开发方向,集中了2项技术的综合优势我国一些厂家已经开发生产出可降解地膜,并投放市场然而,至今可降解地膜还没有国家质量标准,只有各个生产厂家自己制定的质量标准。
因此,质量不统一,管理困难二)应用合适的替代品纸质地膜在日本研究较早,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纸质地膜根据产品性能可以分为五类:经济合理型、纤维网型、有机肥料型、生化型、化学高分子型纸质地膜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和透气性,既能保持水分、集中水分,又能预防病虫害,是很好的传统农膜替代品七、 农用薄膜的特点农用塑料薄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用它搭盖大棚可以透过比较完全的可见光谱,而且还可以透过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帮助农作物不仅要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而且还靠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因为透光性好的薄膜,就能供给农作物以充足的阳光,保证农作物结出丰硕的果实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它不容易传热,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因此塑料薄膜大机内的气温和地温都较露天为高,特别适宜于育苗塑料薄膜有较好的气密性,尤其是聚乙烯薄,它不易透过水蒸汽,却容易透过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由于它的透水蒸汽性能差,所以能让朔料薄膜大棚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温度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又由干它透过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性能好,所以能保证大棚内的农作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以上两种性能的结合,使塑料薄膜很话官用作农作物育秋栽培和储存包装的材料。
塑料薄膜一股都比较薄、柔软,有较大的延伸性(可伸长到原米长度的二至三倍),不易撕破裂,有较强的抵抗拉伸的性能,因此,也适合作覆盖农作物的各种型式的塑料薄膜大棚,这是玻璃等覆盖材料所难以做到的塑料薄膜有很好的耐水性浸入水中,或置于潮湿环境中,不会增加本身的重量,也不会发生霉变,机械强度的改变也不大因比作为防渗漏材料也是适宜的塑料薄膜的良好复制加工性能,给它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也带来很大方便人们可以来用热焊或胶粘的方法,将短的农用薄膜接成长的:将窄幅农用薄膜拼接成宽幅的:将有破洞或损坏了的农用范膜修补好:还可以据当时需要将塑料薄膜制成各种规格的包装袋、氨水贮存袋或其它型式的薄膜复制品塑料薄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薄膜在夏天使用时很柔软,一到冬天就变硬有些薄膜容易吸附灰尘而变得不透明:还有些薄膜使用寿命不长,容易老化,经不起风霜袭击和太阳曝晒,表面容易龟裂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也限制了农用塑料薄膜的应用范围,或相应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因此,许多农用塑料薄膜制造厂正在不断研制新产品,如在塑料薄膜配方小加入抗老化剂、增强剂、改性材料等,使塑料薄膜更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