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神经嵴: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的交界处称神经嵴2.鳃弓: 胚胎第 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 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3.联合: 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突起之间的沟就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称为面突联合4.融合: 有的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 退化、 消失,进而达到面突的融合5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 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 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6牙板: 在胚胎的第 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7颈环: 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8.Serre 上皮剩余: 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9.Malassez 上皮剩余: 在牙周膜中, 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 上皮剩余。
10.缩余釉上皮: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11.上皮隔: 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度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12.牙萌出: 指牙突破口腔黏膜的现象13.釉梭: 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14.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15.釉板: 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16绞釉: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成直线,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绞釉17生长线: 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本质的生长线又名埃布纳线,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18托姆斯颗粒层: 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托姆斯突: 成釉细胞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短的圆锥状突起19.原发性牙本质:牙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牙本质,它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20.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
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21.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22.牙骨质: 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色淡黄牙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环绕牙根,位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间又称牙周韧带23牙周袋: 龈沟深超过 3mm 时,通常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24.点彩: 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橘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25.牙间乳头: 牙龈呈椎体状充填于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26.龈沟上皮: 牙龈上皮在游离龈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27.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在在牙表面的一层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
28.牙槽嵴组: 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釉牙骨质界下方的牙骨质29.Howship 陷凹: 当牙槽骨发生吸收时,在骨吸收处出现蚕食状凹陷称Howship 陷窝 (是破骨或多核巨细胞)30.破牙骨质细胞:在牙骨质吸收时,在吸收处也可见破骨细胞亦可见破牙骨质细胞31.硬骨板: 由于固有牙槽骨很薄,无骨小梁结构,在X 线片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称硬骨板32.生发层: 基底细胞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称为生发层33.正角化:34.不全角化:35.双生牙: 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共有一个牙根和根管36多生牙: 也称额外牙,是指比正常牙列多的牙37融合牙 :为两个分别发育的牙胚联合,导致两个牙融合,两牙的牙本质相连,牙列中牙的数目减少38结合牙: 两颗牙沿牙根经牙骨质结合,牙本质不融合39.牙内陷: 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牙内陷和牙根牙内陷40龋病: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 有机物分解, 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41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 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 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42牙髓变性: 牙髓组织受到长期慢性刺激,或因根尖孔缩窄,牙髓血供不足,使牙髓组织代谢障碍而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退行性变43.牙内吸收: 指从牙髓腔内壁开始向牙表面的吸收44.牙外吸收: 指从牙体表面开始的吸收过程45.牙周炎 :是发生在牙支持组织上的炎症性疾患46.疱: 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超过5mm 者称大疱,直径在13mm 为小疱,若聚集成簇,成为疱疹47.溃疡: 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48.糜烂: 糜烂为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称糜烂49.含牙囊肿: 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50.死区: 是牙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是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51.牙髓钙化: 指牙髓组织由于营养不良或组织变性,并在此基础上钙盐沉积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钙化团块52根尖周肉芽肿:是指根尖周牙周膜受根管内病原慢性刺激,表现以增生为主的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根尖周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以肉芽组织取代根尖周组织53致密性骨炎:X 线片示根尖周局灶性阻射影,与正常骨分界不清,称致密性骨炎。
54慢性根尖周脓肿:又称慢性牙槽脓肿,常由于急性牙槽脓肿自行穿破引流后或经应急处理后未彻底治疗迁延而来部分病例由根尖周肉芽肿发展而来55.生发层: 基底细胞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因此称为生发层56龈增生: 主要指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又称增生性龈炎二、填空#牙体组织的结构牙本质 构成牙的主体, 釉质 覆盖在牙冠表面, 牙骨质 则覆盖于牙根表面 牙本质中央有一空腔,称为 髓腔,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即 牙髓牙髓的血管和神经通过狭窄的 根尖孔 于牙周组织相连通 釉质和牙本质相交的面称 釉牙本质界 釉质和牙骨质相交的面称 釉质牙骨质界 ,而牙本质、牙骨质相交的面称 牙本质牙骨质界#试述龋病的分类根据病变进展速度分类:急性龋(又称猛性龋、快速进行性龋)、慢性龋(又称缓慢进行性龋)、静止性龋根据龋病受侵袭部位分类: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龋根据龋病与治疗的关系分类:原发龋、继发龋(也称复发性龋)根据龋病的病变深度分类:浅龋、中龋、深龋根据龋病累及的组织分类: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发育1出生前的发育分三个阶段:增殖期、胚胎期、胎儿期,颌面部发育在 胚胎期 基本完成。
2头部外胚间充质细胞又称:外胚间叶组织、外间充质牙胚1牙及其支持组织是由 上下颌突 和额鼻突的外胚层及外胚间叶细胞发育而来,牙的发育包括 c 与 c、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c 分化,形态发生,组织矿化和牙萌出 牙的发育是一连续过程,包括牙胚的发生,组织形成和萌出2(1)牙胚组成: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2)成釉器发育的三个时期: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3)帽状期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4)钟状期成釉器分化为四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5)参与牙根形成的细胞是 星网状层 和外釉上皮层 ,中间层,内釉上皮 不参(6)钟状期与帽状期出现的短暂结构:釉结、釉索、釉龛3.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 ,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4牙萌出分三个时期: 萌出前期、萌出期、萌出后期牙体组织#1牙体组织即构成牙的所有组织的总称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 牙髓釉质来源于 外胚层 ,而牙本质, 牙骨质和牙髓来自于外胚间叶组织 。
釉质的基本结构: 釉柱2#(1)成熟的釉质重约 96%97% 为无机物,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 12%成熟牙本质重约 70%为无机物,有机物 20%,水为 10%,按体积算分别为 50%、30%、20%1型胶原牙骨质 45-50%无机物, 50-55%水1型胶原#(2)釉牙骨质界的三种连接方式:牙骨质覆盖釉质( 60%)牙骨质和釉质端端相接( 30%)牙骨质和釉质相互分离(10%) 3)釉牙本质界来自 上皮、外胚间充质 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突向牙本质3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髓和牙本质 在胚胎发生和结构功能方面关系密切4(1)牙本质组成: 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间质2)原发性牙本质,冠部: 罩牙本质 ,根部: 透明层 ,内侧: 髓周牙本质#(3)牙本质反应性改变: 修复性牙本质、透明牙本质、死区5 (1)牙骨质中有机物主要为 胶原蛋白 ,非胶原蛋白 最主要的胶原为 I 型胶原,也有少许 III 型和 XII 型胶原 ,主要参加牙骨质的矿化2)牙骨质根据形成时间顺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牙骨质;根据组织中有无细胞: 有细胞牙骨质、无细胞牙骨质3)无细胞牙骨质 紧贴于中间牙骨质表面,分布于自牙颈 部到近 根尖1/3处,牙颈部往往全由无细胞牙骨质占据#(4)牙骨质和骨的区别?牙骨质和骨组织结构相类似,但其硬度较牙本质和骨低。
牙骨质骨C + +C 间质+ +哈佛管- +血管和 N - +牙周组织#1牙周组织包括: 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又称 牙支持组织 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由 牙囊发育而来2牙周膜中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牙周膜由 C、基质、 F 组成,又称 牙周韧带3(1)牙周膜纤维自牙颈部向根尖可分为:牙槽嵴组,水平组,斜行组,根尖组,根间组斜行组 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 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 除牙颈部和根间区外, 其余都是斜纤维分布的区域,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度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 牙颈部 ) ,附着牙骨质一端近 根尖部(2)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束分为:龈牙组,牙槽龈组,环行组,牙骨膜组,越隔组龈牙组 最多4#(1)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 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 牙槽嵴 两牙之间的牙槽突部分称 牙槽中隔(2)如果亚脱落,牙槽骨也就随之萎缩,其在前牙区为圆柱状,在磨牙区为 扁平状担颊或舌侧位的牙,牙槽嵴变薄或消失3)牙槽骨按其解剖部位分为;固有牙槽骨,密质骨,松质骨#(4)松质骨由 骨小梁 和骨髓组成,位于 密质骨 和固有牙槽骨 之间。
松质骨髓在年轻时有造血功能,称为红骨髓 ;成年时含脂肪多,称 黄骨髓 5)牙槽骨吸收与牙周袋形成在病理里上分三种情况:龈袋、骨上袋、骨内袋5(1)牙龈可分为: 游离龈,附着龈,牙间乳头(和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