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回顾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 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 内容: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两物体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消失),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
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四、 力学单位制 1、 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 质量(m) 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 米(m) 千克(kg) 秒(s) 2、 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 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 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 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 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
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 超重和失重 1、 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 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F=ma大的弹力;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了F=ma大的弹力 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行走等现象时,弹力为0,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物理题目该怎么解比较好 做物理题目时,大家的感受一般是简单题目会做,一旦出题人设陷阱,很多考生都会纷纷往里面跳原因很简单,就是物理学的不透彻,不知道知识点的真正内涵及要注意的细节,只是学会了大概的解题步骤,所以一绕弯子就会难倒大家 物理解题要回归教材,把例题看透了,学会举一反三,懂得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做物理题目每做一道综合题目都要完完全全做会,每一个步骤都要分析的很透彻,不要看懂答案就以外自己会了,要能够给别人讲出来才是真的懂了,别人提问难不住你了才是真的会了 学物理不要贪多,刷题是没有用的,只有理解了做题思路,能独立分析会每一道题目时,才能学好物理物理会做的题目不必反复去做,而应以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为主,突破重点和难点 恒定电流知识点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5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