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沙里看世界——《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念奴娇•春情》的情感透析苏轼和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了不起的大家他们才华横 溢: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 就,而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前者是豪放派词的开创者, 后者则是婉约派词的杰出代表浩浩词林如恒河沙数,而《念奴娇》 只是其中的一粒,透过这粒沙,我们可以窥到他们二人不同的内心世 界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念奴娇•春情》 所表达的情感,权当做“管中窥豹”吧先看写作缘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 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 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 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 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 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此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再看李清照《念奴娇•春情》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 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 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 今日晴未?通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可知李词的写作缘由是夫婿赵 明诚出仕在外,词人独处深闺,油然而生春日离情两首《念奴娇》,既然一是被贬而作,一是离别而作,这就决定 了它们情感必然不同下面逐一分析一下《赤壁怀古》和《春情》所表达的情感先看《赤壁怀古》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 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 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 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在这里,作者以浪涛 的奔流来喻人物的消逝,形象地说明了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都会像那 滚滚东去的长江浪涛,一去不复返这一比喻,把“风流人物”的消 逝写活了,既让人们感觉到风流人物像浪涛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消 逝,又显示出他们像汹涌的浪涛那样奇雄突兀、气概非凡这正体现 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寄寓着作者奋发向上的豪迈情绪上片写景,为的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 杰人物身上所以下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 一十三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风流潇洒、运筹帷幄的儒将——周瑜的形 象,其冷静、从容的气度,文韬武略的高超本领,扭转乾坤、改写历 史的伟大业绩跃然纸上。
对周瑜显赫的功业、出众的才华、英俊的风采以及幸运的婚姻, 苏轼是极为羡慕与向往的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是和自己形成鲜明 对比周瑜在24 岁建功立业,前提是深得吴主孙权赏识,他们“外 托君臣之意,内结兄弟之情”,而苏轼时年已经47 岁,虽然以“治国 平天下”为己任,“致君尧舜”,有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现实却是被贬黄州,早生华发,功业无成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 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目睹宋廷的萎靡 慵懦,他是多么渴望像三国称雄一时的豪杰一样,来扭转不景气的现 状,然而他的有志报国却无人赏识,所以,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 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奈何地“一樽还酹江月” 在这首词里,苏轼的情感世界相当复杂,既有儒家的用世思想,它表 现为期望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不得的感慨,又有道家恬退忍让的思想, 它表现为“人生如梦”的感叹二者在苏轼这里形成矛盾统一体那么,李清照在《春情》词里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细读 之下,我们便可以体味出来:那是晚春时节,连日下着无休无止的雨, 天气又潮又闷,就象囚禁似地,人老呆在家里加上丈夫离家日久, 闺中孤寂,平日已是无聊,如今就越发感到那无聊的重压了。
词中写 了“别是闲滋味”五个字,恰好从正面点出了题旨下面逐句加以分析:“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 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重门”极言庭院深深,丈夫在外做官,只剩 下女主人和几个侍女,庭院里冷冷清清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 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这两句由斜风细雨,想到 宠柳娇花春近寒食,垂柳繁花,正得天宠,正是春光明媚、游春踏 青的好时节,奈何多雨,游赏不成,而且让人担心:百花是否应期而 放?草木是否如约而青?它们是否柔弱不堪,难禁风雨?这种天气实 在令人可恼!此句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 感慨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 写到人物险韵诗”,指用冷僻难押的字押韵做诗故意挑几个难 字当韵脚写诗,只是为了要消磨时间,可是,连险韵诗也写好了,一 看天色,却还早哩没有办法,只好再喝“扶头酒”大抵酒性烈了, 喝下去头就有点沉,所以叫“扶头”吧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 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她仍然觉得空荡荡的,仍然是排 遣无方所谓“闲滋味”,就是一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情绪这 种闲得没完没了的时光,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才好。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 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赵明诚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万千心事 ”,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 深地埋藏心底词人那怅惘、复杂的心情真是“多少事,欲说还休”, 就像游子一样“欲作家书意万重”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句写连日阴霾,春寒 料峭, 女主人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楼中 人即使是那精美的阑干也懒懒得凭倚了,情怀之索寞,亦不言而喻 了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句写枯坐更加愁闷,于是词 人唯有恹恹入睡了可是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心事 无人可告,好梦无从继续,“不许愁人不起”,饱受相思侵扰即使想 赖在床上多睡一会都做不到,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在这六字 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之情,凄然溢于言表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句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 露珠儿在叶子上,在花心里,聚拢成一团一簇,然后又一滴一滴往下 淌再往树上看,原来梧桐树到处茁出了新芽,树梢顶上的枝条好象 一下子长高了许多这景象,引起人们多么强烈的游春念头呵!“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她凝神望着眼前的景色:烟雾正 在一点一点地消散,升得很高的太阳偶尔从云缝中探出半面来,于是 满院子忽然充满了日影。
有点放晴的味儿了!这是多少天来没有过的 呵!但词人还要“更看今日晴未”,天气分明已经转晴,却仍有些不 安,说明春寒日久,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实际 上是她的心情还没有真正灿烂起来结尾更有不尽之意:不晴怎样, 晴又怎样?她是要去游春,还是依旧庭院独坐?她的离愁别恨是减轻 些了,还是依旧那么沉重?以问句作结,更有余味不尽的意味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这样评道: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 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 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两句,言心事难寄, 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起 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 点明外界春色,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仍伤极 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 亦未必果游此语真是恰切一粒沙里看世界因为作品的创作缘由不同,情感迥异表达情 感的方法也不同:一个借古抒情,一个借物抒情情感产生的原因不 同,这是由于社会对男女的定位不同造成的虽然李清照是一位难得 的大才女,她也只能相夫教子,不能做女汉子到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没有来自社会的压力。
文章憎命达”,仕途多舛的苏轼则不同,这是 不言而喻的透过《赤壁怀古》这粒沙,我们看到了苏轼对英雄的仰 慕,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抱负难以施展的无奈,这种情感是发散的, 自内而外,它豪放而慷慨透过《春情》这粒沙,我们看到了李清照 独居深闺的落寞闲愁,是春日离情,是思夫之苦,这种情感是因外界 触发,自外而内的,它婉约而蕴藉虽然说,这两种感情是不可同日 而语的但是,从这两首词的艺术成就看,是难分伯仲的,李清照的 创作,最大特色,乃是开辟了词坛中的“微观世界”她能从极微细 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文心之细,是前人所未曾有过的,也是后人 不容易学步的参考资料唐圭璋《全宋词》《李清照词作鉴赏》福建基础教育网(2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