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屈文菊 潘世月 王勃 李雪 杨多良Summary: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以马保国事件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剖析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发现:传统武术面临文化内容和形式的流失,传统武术的体育化、边缘化以及其价值丢失等问题互联网时代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巩固传统武术内部建设,加强外部输出;正确引导,合理继承与发展;净化互联网传播环境;发展“互联网+传统武术”产业,发掘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Key:互联网时代;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马保国事件”一、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武术的发展“尴尬中华民族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界,在“文明礼仪”的背后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21 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竞争的时代, 中华文化正在走出國门、走出世界[2]“汉学热” 、“中国热”和“武术热”无不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在联合国大厅里, 赫然写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 说明中国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
但是在近些,以马保国为典型的一些“武术人”打着发扬传统武术的旗帜,实则做着污化传统武术事情马保国事件”折射出传统武术乃至传统文化在面对互联网时的一种“尴尬与变味”二、 “马保国事件”的始末2020年5月17日,山东的一场“对擂游戏”视频被网友刷爆全网视频中,自称是“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搏击教练王庆民在30秒内打倒三次赛前马保国的嘴炮也是无比响亮,说“世界冠军张伟丽打法太蠢,不是我的对手”“连欧洲拳王皮特都败在我的掌下”,但皮特在接受采访时却说“那只是收了钱在表演”《人民日报》批评马保国毫无正大光明、谨言慎行、尊崇敬畏传统的武德马保国的言行连同一代宗师的名号,都是一场该收场的闹剧所以本文以传统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归纳法对“马保国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价值观问题三、 传统武术遭遇的现实问题与挑战(一)内在问题1.传承方式变化,武术文化流失现象严重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经历了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四种形式[5]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后者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前者的改进尽管武术传承方式不断完善,但仍有传播范围小、受众人群少、武术技艺流失等问题。
互联网的诞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空前扩大但是这种传承方式也有不足首先,互联网上的武术视频不成体系、门派,武术种类混杂其次,网民并不是专业的武术传承人,武术学习效果不佳与传统的传承方式相比,互联网传播优势很明显,但其缺点也很突出,文化形式和内容流失现象较为严重2.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流失“修身,治国,平天下 ”,传统武术首先强调个人的内外兼修 ,习武人的品格操守是衡量其武术造诣高深的重要标准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渗透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体现“公忠礼义信”的文化内涵西方体育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武术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保守固本不可取,改革创新又导致传统武术失去本色互联网传播传统武术就是传承方式的一场变革创新,但此方式已经造成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流失二)外在问题1.传统武术的体育化、竞技性增加西方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文化输出也在进行,逼迫传统武术开始体育化、现代化的规训历程近代以来,西方的体育思想一直是我们发展体育运动的准则和方向为了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舞台,武术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传统武术内容和规则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把传统武术纳入体育的范畴来管理,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体育思想对传统武术产生持久的影响,而这种长期的渗透会逐渐禁锢我们对传统武术的神往和追求[7],增加传统武术的竞技性,违背了传统武术的内涵和初心。
2.外来运动项目的大规模传入首先,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外来运动项目传入中国 ,极大地挤压中国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 ,武术文化安全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其次,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体育院校招生的学生大多是以竞技武术和散打等搏击项目为专业 ,导致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缺乏兴趣 ,难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再者,随着经济化和城镇化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占用武术发源地,武术传承人进入城市从事生产活动,武术继承面临困境[4]四、 新时代如何继承传统武术(一)巩固内部建设,加强外部输出1. 建设固本传统武术之所以富含民族文化精华,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土壤要解决传统武术的问题,就要牢牢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赋予新时代文化内涵,体现新时代大国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所以传统武术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必定要将优秀民族文化作为发展第一基础其次,发展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传统武术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保证传统武术延续长远最后,传统武术的创新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人民的需要作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2.外部发扬传统武术要想实现重归大众,价值升华,除了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还要推动传统武术走出国门。
首先,传统武术向外传输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3]本着文化多样性思想与外国武术和谐共处,创造武术文化双向交流的桥梁其次,发扬传统武术要体现大国风貌和大国精神,展现中国传统技艺的风采,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加强文化认同最后,传统武术向外传播过程中要坚守本心,不能被资本主义价值观所影响二)政府正确引导,合理继承发扬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少不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和政府应正视传统武术的作用,重塑传统武术当代价值政府要推行鼓励继承传统武术的相关政策,营造崇尚武德的优良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学习传统武术精神支持创办以传统武术为内容的竞赛项目,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与革新,为传统武术发展开辟场所,营造学习传统武术的良好社会氛围,不将传统武术作为竞技武术的附属品在对外传播传统武术时,加强文化输出,打造传统武术文化品牌三)武术传承人要深挖传统武术内涵,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随着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武术被体育替代,但是武術的精神内涵是无法替代的中国武术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在民族历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拥有着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观念、符合民族根本利益和社会方向发展的民族力量,对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6]。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崛起,需要一个标志性的载体,武术的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让其脱颖而出在文化艺术互相渗透的时代,满足大众需求才是存在的硬性条件挖掘传统武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现实内涵,培养对民族认同和自豪感,塑造全面人格体质,培养国家栋梁之材[3]四)发展“互联网+传统武术”产业,用市场来调动供需《发展规划》提出七大任务和五大保障措施,从完善项目体系、培育市场,对武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部署鼓励市场构建“智慧武术”服务和网络平台拓展“互联网+武术”新领域,设计开发出有关于传统武术的旅游观光项目和产品互联网+”模式无处不在,合理运用“互联网+传统武术模式”,可以增强传统武术的影响力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市场认可和政府支持,中国各个地方的武术协会或机构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政府文件做出调整设计,抓实落实实体产业,推动“互联网+传统武术”的发展五)发挥家庭和学校引路人作用,站好武术传承的第一班岗家庭是儿童最早的、最持久的学习场所发挥家庭在儿童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儿童最早的老师,在儿童意识形态尚未成熟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武术有所了解,学习传统武术的内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为他们注入传统武术的品格,做好儿童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校要立足本土文化,开展传统武术教育,开设传统武术课程,让传统武术走进课堂,发挥传统武术的健身功能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武术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家庭和学校要充分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站好传统武术继承和发扬的第一班岗五、总结马保国闹剧现已收场,在这闹剧之后,我们看到了传统武术脆弱的传承问题,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武术的强大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性传统武术的创新必须与时俱进,紧盯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前沿,高度关注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不断适应和驾驭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传承中华武术文化精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为国人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Reference[1] 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4[2] [2]马文友.重塑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兼论其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38-42[3]周维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责任担当的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6]:712-717[4]王林,赵彩虹,黄继珍.传统武术传承的社会人类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21-27[5]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5-7[6]方国清,杨建营.传统武术的信仰危机与文化重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7]:71-7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