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7MB
约75页
文档ID:577839752
人格第一单元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课件_第1页
1/75

第九节 人格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第1页,共75页 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四个本质特征:–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性: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但人格也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第2页,共75页 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周笔畅、T. Hanks§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与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踹泥屋子→文化大革命§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其命运§安眠药 vs. 三七开§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际关系、治国方略第3页,共75页。

三、人格(个性)的结构§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第4页,共75页 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气质–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第5页,共75页 (1)气质•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即平时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第6页,共75页 (2)性格 •性格(character)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态度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中•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额叶与人的性格有关(Rowe & Fulton, 1979)第7页,共75页。

(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自我调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第8页,共75页 视窗:弗洛伊德的人格 “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生物本能我,追求快乐–自我:心理社会我,追求现实–超我:道德理想我,追求完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第9页,共75页 Ego(Operate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principle)Unconscious levelPreconscious levelConscious levelSuperegoID(Operates according to the pleasure principle)External World第10页,共75页。

• 本我(id)–位于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心理需要–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Freud称其为libido–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位于中间层–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superego)–位于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作用:抑制本我的冲动,监控自我,追求完善的境界第11页,共75页 第二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思维力是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第12页,共75页 q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第13页,共75页 q 能力的分类   按能力发展的高低,能力可分为:§ 能力:遣词造句§ 才能:诗词歌赋§ 天才:李白杜甫   按能力的构造,能力可分为:§ 一般能力(智力):学习、记忆、思维§ 特殊能力: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运动第14页,共75页    按能力涉及的领域,能力可分为:§ 认知能力:获取知识,学习、记忆§ 操作能力:肢体协调,心手相应,书法、篆刻§ 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感染、组织、协调   按创造程度,能力可分为:§ 模仿能力:临摹§ 再造能力:背临§ 创造能力:创作第15页,共75页 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塞斯顿的群因素论(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因素)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第16页,共75页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操作方式5×操作内容4×操作产品6)第17页,共75页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高和低,正态分布)§ 能力类型的差异(个人的特长)§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第18页,共75页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素质,也叫天赋,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环境(营养、家庭、学校、社会)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后天的条件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而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反之,亦然聪明鼠研究第19页,共75页 第三单元 气质(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二)气质类型学说§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的)体液说:体液决定气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德国克雷米奇尔的) 体型说:体型决定气质高矮胖瘦)§(日本古川竹二的) 血型说:血型决定气质A,B,AB,O)§(美国伯曼的) 激素说:内分泌腺决定气质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第20页,共75页 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有3个基本特性:§ 强度:神经细胞能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之间是否平衡。

§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之间相互转化的灵活程度第21页,共75页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 兴奋型(冲动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  抑制型抑郁质(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22页,共75页 (三)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敏感)§ 耐受性: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外向还是内向外向的人,兴奋性高,兴奋占优势;内向的人,兴奋性低,抑制占优势第23页,共75页 (四)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胆汁质:强但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精力旺盛,                   直爽热情,但心境易变,脾气暴躁§ 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                   外向,适应性强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分散§ 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内向,                   举止平和,踏踏实实,注意力易集中,交际适度§ 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极端内向,多疑多虑,                    敏感,孤僻第24页,共75页 三、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但也不是不能变化的§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影响对环境适应的难易§ 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其情绪兴奋性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健康)第25页,共75页 第四单元 性格一、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 三个因素组成阶级感情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小资?个体之间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差异 第26页,共75页 二、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人际—集体、国家)§ 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

   (自我—约束、责任心)§ 性格的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脾气、心境)§ 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观察行为)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第27页,共75页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的原始本能需要§(童年经历)§ 自我:现实我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社会经验)§ 超我: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督榜样教育)         三我协调,则健康;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则导致心理疾病第28页,共75页 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可以指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据此,可以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Carl Jung 1875—1961) 第29页,共75页 三、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首要特质:概括性、支配性,最典型中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

次要特质:特殊场合下表现,不太重要共同特质个人特质人格: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的共有特质诸葛亮、曹操、葛朗台第30页,共75页 健康人格应该具有的六个特点:自我广延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现实性知觉自我客观性统一的人生哲学第31页,共75页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把人的特质分为两种:共同特质:同一集体成员所具有个别特质:个别成员具有根源特质:内在因素,决定行为,最重要结构表面特质: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可观察卡特尔认为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16PF) 第32页,共75页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    人格有三个维度:    内外向(E)    神经质(N) :情绪的稳定性    精神质(P):自我中心                      冷酷、不关心他人 第33页,共75页 第34页,共75页 (四)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Costa 和 McCrae§ 神经质(Neuroticism)§ 外倾性(Extraversion)§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宜人性(Agreeableness)§ 认真性(Conscientiousness)NEO人格调查表第九节重点回顾、提问第35页,共75页。

阴阳五行说•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阴阳五行说与神经类型说、气质类型说有许多相似之处第36页,共75页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例如:独立思考 – 讨论•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的区别:–能力指成就水平,风格指认知方式;–能力指人能达到的最高行为,风格指人的典型行为;–能力是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而风格是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好坏之分•个体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认知风格类型–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冲动-沉思–同时性-继时性第37页,共75页 1、场独立性 –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t,简称FI)–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t ,简称FD)–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依赖于“场”–与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第38页,共75页 镶嵌图形测验•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可以有效的测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要求被试迅速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图形第39页,共75页。

FI与FD•FI与FD没有好坏之分•FI的人认知重构能力强,FD的人社交能力强•FI的人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FD的人缺乏灵活性•FI的人喜欢学习一般原理,不喜欢学习具体知识,达到的概括化程度较FD高,但两者获得的知识量相当•在学习兴趣和职业选择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张厚粲(1982)发现,场独立性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理科学生偏场独立性,文科学生偏场依存性第40页,共75页 认知方式的改变•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对儿童进行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威特金)–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分别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8岁儿童进行针对性训练,结果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同样的提高(Globerson, 1985)–当教学方式与场依存性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匹配时,能减轻这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相对“劣势”(许燕,1982)第41页,共75页 2、冲动 – 沉思•冲动和沉思两种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整体性策略加工信息,因此善于完成要求做整体性解释的任务–沉思•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反应。

•以细节性策略加工信息,在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任务时成绩较好第42页,共75页 冲动型与沉思型•元认知知识和认知策略–8岁儿童中“沉思”与元认知水平显著相关(Stober, 1985)•沉思型的学生能认清认知任务的目标和使用策略的有效性–一至三年级的“沉思”型学生具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能使用较多的策略,记忆成绩较好(Bowkowski, 1987)•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都比较好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阅读困难,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当认知任务强调整体性的加工信息时,沉思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而当认知任务强调细节性的加工信息时,冲动型学生所犯的错误较多(Zelneker & Jeffrey, 1976)第43页,共75页 •奥尔特等人认为应该有四种认知类型•卡根等(1964)设计了鉴别冲动-沉思认知类型的工具《匹配熟悉图形测验》(Matching Familiar Figures Test)–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图形,然后要求被试从六个可供选择的图形中选择一个与标准图形一样的图形–根据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来划分认知类型第44页,共75页 3、同时性-继时性•达斯(Das et al, 1975)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和继时性两种加工风格–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的加工风格–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的加工风格第45页,共75页。

继时性认知风格–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象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一般来说,女孩擅长继时性加工,这可能是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第46页,共75页 同时性认知风格•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这也可能是男孩在数学和空间能力上优于女孩的原因之一第47页,共75页 同时性和继时性•同时性和继时性是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相互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时,学习效果好;反之学习效果差(Gordon, 1974)–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策略的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帮助的,特别是有利于阅读水平的进步(Brailsford, 1981, 1984)第48页,共75页 四、人格测验•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自我概念测验第49页,共75页。

1、自陈量表•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也称为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y)•自陈量表在人格理论上遵循特质论•自陈量表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一个人格量表可以测量单一的人格特质,也可以用来测量多个人格特质第50页,共75页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MMPI是当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量表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病等–包括10个临床量表•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子气或女子气、妄想狂、精神衰弱、轻躁狂、社会内向–4个效度量表•说谎分数、诈病分数、校正分数、疑问分数–所有题目均用是、否、不一定来回答•可做临床诊断依据,也可用来评定正常人的人格第51页,共75页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EPPS•EPPS由美国心理学家Edwards(1953)编制,以美国心理学家Murray(1938)所列举的人类15种需要为基础。

–成就、顺从、秩序、表现、自主、亲和、自省、求助、支配、谦虚、助人、变通、坚毅、性爱、攻击•整个量表有225个题目,每个题目通常包括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其中一个•EPP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需要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然后绘出人格剖面图第52页,共75页 自陈量表法的优缺点•优点–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施测简单–计分方便•缺点–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测验内容多属于情绪、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每个人对同一问题常常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难免出现反应偏向第53页,共75页 2、投射测验 projective test•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意解释,而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论出若干人格特性•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第54页,共75页 (1)罗夏克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 Blot Test•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Rorschach(1921)设计•包括10张墨渍卡片,5张彩色,5张黑白。

•施测时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起了什么?”等,允许被试自己转动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次只能施测一人,属个别施测•施测时主试要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还要注意被试的情绪表现和伴随动作第55页,共75页 第56页,共75页 (2)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arance Test,TAT•TAT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Murray,1938)编制•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一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不过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个人物在内•测验时,每次给被试一张图片,要求被试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内容不限,但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故事的结局会怎样?•TAT的基本假定是被试编出的故事是内心的动机和欲望的投射第57页,共75页 第58页,共75页 投射测验的优缺点•优点–弹性大,被试可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随意作出反应–使用墨渍图或其他图片施测,可对无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缺点–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

–适合个别施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第59页,共75页 3、情境测验•顾名思义,情境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可用于教育评价、人事甄选–性格教育测验–情境压力测验第60页,共75页 (1)性格教育测验character education inquiry•一次考试结束后,可以将每个试卷复印一份,再发给学生并附上标准答案,要他们自己评卷,打上分数,最后收回试卷,两份对照,就可以测出学生“诚实”的程度,进而了解过去教育的绩效与有待改进的方面第61页,共75页 (2)情境压力测验•特别设计一种情境,使被试产生并面临情绪上的压力,然后由主试观察、记录被试是如何应付的,从而了解他的人格特质–无领袖团体情境(leaderless group situation)测验•在情境中安置几个互相不认识的人,给他们一项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合力完成,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在这种压力情境下,可能会使其中某个人主动站出来领导大家完成任务,并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与合作由此可知,某人可能具有领袖特质–压力面谈(stress interview)第62页,共75页 情境测验的优缺点•优点–重视分析、试验和控制等程序,具有科学性,得到的结果也比较精确,且令人信服。

•缺点–只重视现实因素,忽略个体行为经验与遗传因素,因此也受到批评第63页,共75页 4、自我概念测验•人格理论中“自我概念”是“自我论”的中心•测量自我概念时,不仅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要了解个人的“自我接受”和“自尊”的程度,比较“现实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之间的关系–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第64页,共75页 (1)形容词列表法 (adjective checklist)•施测方法–主试先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表,让被试从中选出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最后由主试分析,判别被试对自己的评价情况•优缺点–形容词的意义容易带有社会褒贬的性质,具有社会期望性(social desirability),被试为了维护个人自尊,可能不诚实作答第65页,共75页 (2)Q分类法 (Q – sort)•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Stephenson,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被广泛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还被用于鉴别人格特质的个别差异•测试方法–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

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可以测量自我概念第66页,共75页 五、人格成因•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第67页,共75页 1、生物遗传因素•有关双生子研究(twin studies)的成果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人格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和神经质方面的相关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和神经质方面的相关显著高于同一环境下成长的异卵双生子(Eysenck,1985;Floderus et al,1980)•在一些与社会相关较大的人格成分中,如支配性、社会性、社交性、责任心等,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具有较高的相关•人格的许多特性都有遗传的可能性第68页,共75页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面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顺应的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对社会意义十分重要的行为,不允许有太大的变异–如果一个人极端偏离其社会文化所要求的人格,不能融入社会文化环境中,就可能被视为行为偏差或者患有心理疾病•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功能体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的研究第69页,共75页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三类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民主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第70页,共75页 XYZ家庭教养方式Kagiticibasi,1990•X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顺从,属于集体主义模式–家庭教养中母亲力图创造一种“关系上的协调”,却难以培养孩子的心理独立性如韩国,日本的家庭•Y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在物质和情感上都是相互独立的,亲子关系的取向是独立,属于个人主义模式–家庭教养中母亲力图创造一种“个体上的协调”,但会带来双方情感上的孤独和失落如美国,加拿大的家庭•Z型–是以上两种模式的辨正统一强调物质上的独立和情感上的相互依赖如中国,土耳其的家庭第71页,共75页 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麦肯侬Mackinnon,1950)•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俗话)•人格发展的确受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溺爱也可以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第72页,共75页 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心理学研究•Spitz(1945,1946)对孤儿院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许多孩子患了“失怙性忧郁症”,其症状为哭泣、僵直、退缩、表情木然。

•Peterson(1979)和Yates(1981)等人的研究指出,在儿童早期,父母的忽视和虐待对子女的心理有明显不良影响•Burnstein(1981)提出,弃子会使儿童产生心理疾病,孩子会形成攻击、反叛的人格•Bowlby(1951)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委托,在大量调查后发现,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婴儿和年幼儿童与母亲建立的一种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母爱丧失”的儿童在婴儿早期会出现神经性呕吐、厌食、慢性腹泻、阵发性绞痛、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反复感染,这些儿童还表现出胆小、呆板、迟钝、不与人交往、敌对、攻击、破坏等人格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他们一生的顺利发展,出现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第73页,共75页 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Berry(1966)关于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的比较研究•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结构比较松散,除了家庭约束外,很少有持久、集中的政治与宗教权威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原则能够适应成人的独立生存能力男孩由父亲在外面教打猎,女孩由母亲在家里教家务儿女教育比较宽松、自由,不打骂孩子,鼓励孩子自立,使孩子逐渐形成了坚定、独立、冒险的人格特征。

•特姆尼人社会结构紧固,有比较分化的社会阶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部落规则哺乳期间父母对孩子很疼爱,断奶后孩子就要接受严格的管教使孩子形成了依赖、服从、保守的人格特点–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Griffitt,1970,1971)第74页,共75页 祝各位学习、复习、考试愉快、成功!第75页,共75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