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德育人,培养素质全面有特长的人才佛山市第一小学申报佛山市一级学校自评报告一 、学校概况佛山市第一小学是禅城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解放前是县立中正小学,校址设在现佛山三中内,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市一小1952年与市四小合并,校址设在建新路,采用市一小的校名1958年工厂接办学校,改名为棉三厂小学1971年恢复市一小至今学校于1999年1月成为佛山市直属一级学校学校占地4470平方米,建筑面积6146.04平方米,虽然校园面积小,但是布局合理、整洁美观,是目前旧城区校舍改造较好的学校之一有标准教室23间和辅助用室33间,比例为1∶1.43我校是佛山城区最早建成音频、视频校园网的学校之一,96年起成为佛山市“多媒体优化教学”实验学校之一,全部教室配备三机一幕2000年6月起建立了2个电脑室和1个课件制作室,共有电脑164台(其中教师专用电脑31台),建立了办公及专用场室微机校园网,接入禅城教育网有4个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两个简易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教参、教学仪器、体育设备、卫生用品等均按等级学校要求配齐2003年和2005年先后接收了第十六小学、第二十八小学撤并的部分班级,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 982人,在职教师49人,党员15人,占30.6%,小学高级教师22人,占44.9%,大专以上占85.7%,其中本科学历18人,占36.7%,学历达标率100%。
教师队伍团结稳定、爱生勤教、敬业乐业,整体素质高,师德良好领导班子事业心强,团结合作,务实进取,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思想素质高虽然硬件设施还落后于省市级学校,但学校始终致力于内涵发展,依法治校,按章管理,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2年至2005年,学校师生获区级以上奖励、荣誉共143人次2002年7月,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获得“佛山市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学校实行以校长为主导的层级行政管理机制,依法治教,按章管理,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一)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一支团结进取的学校管理队伍和团结、安教、乐教、善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对学校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修改、补充,近年来,学校根据学校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完善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使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目前,学校的各项制度已日臻完善,有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实施意见,学生教育管理手册,教师岗位考核制度等,基本覆盖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管理,使学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定期召开教代会,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提案方式反映到学校,对教师的提案,校长都及时给予答复由于教师有了参与管理,发表意见的正常渠道,因而比较好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教师切身利益和学校的重大事情,如教师的考核、评先、聘任、财务收支等工作能做到:制定并公布相关程序、要求,严格按程序执行,及时公示考核、评选、聘任意见和收支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异议才上报和聘任对干部任用、教师聘用前实行公示,征求意见,落实教师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校务公开保证了学校工作透明度达100%近三年,教师对考核、评先、聘任、干部任用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学校领导通过校务公开加强了与教师的沟通,同时也加强了自律2、建设团结、进取的行政班子一个团结高效的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校长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禅城区优秀校长和优秀共产党员学校重视行政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做到职责明确,互相尊重,配合默契,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有较强的治校能力,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形成了“民主、团结、求实、进取”的领导作风,在全体教职工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3、建设“团结、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管理目标就是要使教师成为一支素质高,并且都能够向着学校办学目标不断前进的队伍为此,管理上注重制度与情感并重,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人为本,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兼顾教师发展需要,让学校、教师齐发展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落实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学习形式有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听讲座、看专题报道,写心得体会等每年制定学习教育计划,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和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做到常抓不懈通过学习教育,初步形成团结、奉献、敬业的良好师德全面关心教师政治上鼓励、培养和发展党员教师;工作上信任和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用其所长;生活上关心照顾,发挥党员、工会成员作用,了解教师所需,解决工作困难,使教师做到安教乐教,勤奋工作 教师不仅要团结、安教、乐教,还要善教一是制定了备课、校本教研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做到学历提高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原则:①学以致用原则②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原则③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结合原则三是发挥科组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年轻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和课改,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近三年来,虽然陆续补充进来一批原十六小学、二十八小学的教师,但队伍团结稳定,素质较高,有较强的凝聚力二)坚持以德育人,以环境育人,强化养成教育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近三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开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1、校内实行德育量化管理,落实“两评”“两值”制度在学校日常的教育中,利用《佛山市第一小学文明学生手册》实行量化管理,开展“欢乐中队”和“卫生文明班”评比活动,每天由少先队值岗队员检查登记实行教师值日和行政值周制度,值日教师定时对学生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佛山一小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德育量化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值周领导不定时检查,对检查情况周周小结,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指出存在问题通过实行德育量化管理和“两评”“两值”制度,培养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2、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课内,发挥学科渗透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课、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建立思品课、心育课和班会课的教研活动制度,开展优化班会课、心育课、思品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提高“两课”的教育效果学科教师根据“各科教学德育渗透总则”以及课程标准,在制订学科计划时,订出具体的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在授课时都根据本科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课外,全校师生坚持每周升旗仪式上背诵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如专栏墙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媒体进行思想教育评出每周一星作为升旗手设立值周中队,摘录重大新闻向全校同学介绍,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家大事和学校大事,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操建立班主任工作制度,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班级的目标、计划,抓好班风建设以及课堂常规、课外活动常规、班务常规的行为训练,班主任每学年撰写工作总结(论文),学校组织人员进行评比,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并把优秀文章汇编成册进行交流3、以优美整洁、充满书香和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育人利用学校围墙、走廊和红领巾广播阵地等,让校园充满书香和艺术气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明确师生校园环境管理职责,与教师签订校园消防、安全、保卫、卫生保洁责任书,建立师生自我约束又相互督促管理机制,让校园时常保持整洁优美,让学生在整洁、和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4、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系统,形成德育管理的整体合力以家长为本,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办好校刊《学校与家庭》,让家长撰写家庭教育心得进行交流,开设网上家教专题,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加强家校沟通创造条件通过家长委员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传达给家长,并通过他们向其他家长宣传,同时,经常通过召集家长委员会座谈会,发征询意见表的形式,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98%的学生家长都参加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家庭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了学生家长的参与,学校工作都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得以顺利开展有效利用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网络依托社区成立学校的关工委小组,聘请祖庙派出所民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邀请法制副校长和关工委小组成员给学生作报告学校德育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如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祖庙之夏系列活动和“爱我家园,保护环境”活动利用青少年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立志为祖国读书。
严格执行禅城区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学生学生走向社会,到德育基地、农庄开展一系列的体验教育和各种德育实践活动邀请保健院医生到校开卫生讲座,请国旗护卫宣讲团讲爱国、遵纪、刻苦训练的故事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得到提高5、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内涵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把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起来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评、互评,综合学习上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做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评价表上,写上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和鼓励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近三年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在9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85%以上,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三)坚持以教学为主,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标志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反映我校以科研为先导,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研究,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我校教学常规管理重点突出“两个抓”,并把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进行奖罚一抓检查落实和质量分析。
我们主要抓“两个要”“四个经得起”的要求 两个要:一要各科组有科研课题或教研专题,积极开展研究,教师有一节以上教研公开课例,每学年撰写十篇以上教后记和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或论文)二要科组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才示能的舞台,做到有方案、有分析总结四个经得起:①经得起备课检查②经得起随堂听课③经得起作业抽查④经得起质量检查按照教研室要求检查教学质量单元检查要求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教导处组织科组长每学期审阅学科检查卷一次,在新学期教研活动中对检查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教学建议二抓总结、评比、提高三环节我们不定期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科组教师根据要求都要上研导课或公开课,科组做好计划、总结、分析每学年要求教师写专题总结(论文),举行教学经验论文(含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评比,对优秀论文作者和优质课评比优胜者给予奖励召开经验交流会,课题研究会,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通过“两个抓”,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以校本教研为引领,促教师成长,促课改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