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代持”问题的思考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KB
约3页
文档ID:204505278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代持”问题的思考_第1页
1/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代持”问题的思考现阶段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代持〃及变通获利等创新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 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处置相比,存在如下问题,值得思考:—是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技术的专业 性,提高资产回收率的目标难体现,也没能实现帮助商业银行释放精力同时, 被提前美化的银行报表,掩盖了不良资产真实情况,干扰管理部门分析硏究经济 金融波动问题的准确性;也掩盖了不同银行之间管理资产水平的差异,使得风险 暴露后移,可能导致监管政策及时性与针对性不足二是商业银行的这种〃代持〃融资行为,放大了金融杠杆,增加了货币供应 量,影响央行总量调控效果商业银行通常是在贷款计入不良之前就开始处置, 这种性质的”融资额〃难以估计,应该远远超过所公布的不良贷款规模(有理由 认为,商业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实际上都是损失类,是用各种方法都不能实现 转化或推迟的一类不良资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可小视目前,一边是实 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一边是管理部门对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的控制约束, 一边是商业银行追逐利润的考核压力,多重因素迫使商业银行做大投行与金融市 场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表外的表外业务快速扩张,各种理财产品、信托产 品发行火爆,推动全社会融资总额岀现高速增长。

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全社 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89 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 元;信托贷款增加1.84万亿元z同比多增560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监管部 门出手控制)、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均同比少增贷款在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 比同比下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占比上升明显如果商业银行代持融资资金 并未用于实体经济再循环,其正面作用值得推敲三是未实现真正意义的风险转移被美化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还直接造 成拨备提取不足,影响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积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 商业银行靠着信贷大规模投放实现利润快速增加,一时间引来各界的不满,纷纷 要求银行拿出利润来补贴实体经济银监会、人民银行审时度势,要求商业银行 大幅增加拨备,以抵御接下来一定会大量涌出的不良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拨备 覆盖率的要求由过去的100%提高到150% z目前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超过 300% z为现阶段的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了条件但也要注意部分银行过度透支拨 备积累,贱卖不良资产、用拨备核销缺口、然后高价拍卖赚取利润形成漂亮的当 期业绩,实际上却是吃了拨备老本,而新增拨备又不足,寅吃卯粮,使得商业银 行后续抗风险实力下降。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 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走因素,- 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 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 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受欧美进口需求影响 较大z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形势不乐观z商业银行保持和提升资产质量难度很大, 与不良资产的搏杀还需时日因此,现阶段对商业银行业绩的考量,不能单纯看 利润指标,还要看拨备水平,因为拨备与利润是此增彼减的关系四是容易引发道德风险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郑万春在其著作《金融支持 处置关键技术探究》(2008 )特别提岀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他认为〃由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性,道德风险是有别于操作风险的,它主要是 指为谋取私利而做出的主观有意违规行为,甚至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方面, 资产处置部门利用其特有的地位和权力,违背处置回收价值最大化和处置成本最 小化原则,以表面’合法合规’形式,非法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

通常表现为 相关人员取得现金返佣、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行为另一方面,少数直接处置人员 利用其独家掌握的客户信息、社会关系等外部资源,内外勾结,低价处置国有资 产,谋取个人利益〃时下流行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式上的出表,使得这块资 产的会计监督变得隐秘,这种变通性的买卖交易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导致银行资 产流失《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应遵循岗位分离、人员独立、职能制衡的原则,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分责、相互制约 的审批W问责机制,但现实中,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出售、管理和清收 不良贷款的往往是同一个部门,内控管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小银行较为常 见,相互制衡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出现贱卖资产、高价拍卖来实现利润美化业绩 的情况不稀罕,甚至为个人谋利多年以来,由于不良资产转让及定价不公开, 银行通过这个渠道为少数人输送利益的潜规则在业内并非秘密最后,这些行为的市场示范效应很糟糕我国银行间不规范竞争一直存在, 众多银行机构不以扰乱市场秩序为耻,反而以不为之为吃亏塑造良好的竞争文 化,既是许多银行管理者的宿求,也是管理部门要牵头作为的重要领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