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3页
文档ID:279151502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及病理学诊断_第1页
1/3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及病理学诊断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食管炎病变,常由于 食入含有致敏原的食物所致,主要病理学表现为食管壁内大 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过近30年的临床病理学研究,EoE 已逐步被国际消化界接受为一个独立的、局限于食管的病 种现结合文献对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等 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临床特征EoE是一种原发于食管的、对食入过敏物质发生大量嗜 酸细胞浸润的慢性免疫性炎性疾病,好发于具有过敏性体质 或具有相关家庭史的儿童及青壮年患者男女比为3〜4:1 临床上,儿童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进食困难、呕吐、食 物反流、上腹痛、发育迟缓此外,幼儿常可发生无法控制 的、原发性的上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声粗哑、呼吸困难在 成人,90%以上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过度咀嚼, 有时进食时不得不喝饮料高达60%的患者可有食物嵌阴感, 有时可见腹痛、胸痛、烧心感等本病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 呈同心圆状、纵行线性犁沟样改变及水肿,乳白色斑点状渗 出物及坏死灶或小结节、偶见溃疡本病可累及整个食管, 分布不均匀,但以上中段食管为重病理学特征食管黏膜活检组织学上,EoE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上皮 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在15个/HPF以上,主要分布于黏膜层表 面,可形成微小嗜酸细胞性脓肿及嗜酸细胞脱颗粒现象。

在 儿童,嗜酸细胞数可少于15个/HPFo此外,树突状细胞和 肥大细胞亦明显增多最近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发现,具有过 敏体质的儿童、成人在食入含有致敏原食物后,食管黏膜中 的树突状细胞和Th2淋巴细胞被激活,释放IL-5、IL-3及 Eotaxin-3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导致食管黏膜中大量 嗜酸细胞浸润,诱发炎性反应,导致黏膜水肿、糜烂、质脆 等炎症表现据研究,在食管如仅一处活检,诊断EoE的准 确率只有55%,而5个部位以上活检其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除嗜酸细胞以外,黏膜水肿,基底细胞增生,黏膜乳头延伸 等亦在EoE中明显,但特异性差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EoE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症状、内镜、组织病 理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但金标准仍然是组 织学检查由于正常食管黏膜中并无嗜酸粒细胞浸润,因此, 几乎所有发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食管黏膜病变均应注意 鉴别,主要包括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食物过敏、嗜酸细 胞性胃肠炎、慢性、慢性感染性食管炎(如霉菌性、巨细胞 病毒性、疱疹病毒性、寄生虫性等)、Crhn病、外周血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症、硬皮病、自身免疫性病、药物性或医源性 创伤、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GERDo GERD 很常见,但和食物关系不大,咽下困难症状不明显,但烧心 感常见,内镜下病变较弥散,主要在食管下段,而不是上中 段,罕见同心圆、纵行凹陷犁状沟特征等,但发生膈疝的机 会高,患者对PPI治疗有效,在组织学上,嗜酸细胞少,数 目多小于7个/HPF,无嗜酸细胞性微脓肿形成。

黏膜固有层 纤维化亦少见而EoE患者很少发生烧心感、膈疝等,对PPI 治疗多无效,因而不同于GERDo治疗原则EoE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原则在于寻找并避免食物中的过敏原,同时局部应用激 素关于E0E的治疗,根据2007年第一届国际胃肠嗜酸细 胞炎性疾病研讨会的建议,在发病的最初6〜8周,可应用 PPI试验治疗如治疗无效,则应考虑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 活检一旦EoE的诊断确立,即就查找食物致敏原据报道, 常见的6种致敏食物包括牛奶制品、大豆、鸡蛋、面粉、花 生、鱼及贝壳类水产品避免含有致敏原的食物,可使90% 的以上病例得到有效缓解激素治疗主要是局部使用及口服 沙美特罗或氟卡替松全身应用激素只适用于严重的住院患 者因为食管水肿、质脆,所以对于有食管狭窄的患者不宜 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以防穿孔总之,EoE常发生在具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和成人,因食 入含有致敏原的食物而导致食管黏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 内镜和病理学表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